文_三 田
日本校园暴力
文_三 田
日本一所普通的中学里,初中二年级B组的学生们即将迎来春假。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们肆意吵闹着,殊不知一场风暴正向他们袭来。班主任森口悠子全然无视这片混乱,静静地向学生们做出最后的告白。这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的女儿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警察认定这是一起意外,森口老师则认定女儿死于班上两个学生之手。她不动声色地指责着犯人A和B,并宣布将用自己的方式复仇。在此之后,森口辞去教师职务,初中二年级B班的学生也惴惴不安地迎来了春假。新学期开始,残酷的风暴袭向了这群无知无畏的少男少女……
这是描写日本校园犯罪的推理小说《告白》中的场景。小说的结局极具争议,考验着日本民众的伦理观和正义感。喜欢日剧的人不难发现,以校园暴力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日本经久不衰,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这也说明日本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
校园暴力也称校园欺凌,是指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其中包括:学生间的暴力行为、师生间的暴力行为,以及校外势力对在校师生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在日本,16%的日本学生做过欺负别人的事,35%的人被欺负过,既欺负过别人又被别人欺负过的占38%,两者都没有的仅占12%。经常受欺侮的孩子通常会情绪低落、内心孤独,由此引发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继而发展成逃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而对欺侮者来讲,欺侮他人很容易形成习惯,导致以后的暴力犯罪。
仅2012年一年,日本中小学校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20万件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日本校园暴力如此普遍,就连日本皇太子德仁的女儿爱子也不能幸免。2010年初,爱子因在学校被男同学揪头发,一度不愿去上学,想去英国读书。
今年6月,日本内阁府公布的2015年版《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的长期跟踪调查显示,有近60%的学生曾受到“被同伴排斥、无视、背地里说坏话”等典型的欺侮。有近40%的学生受他人欺侮和欺侮他人的经历均超过6次。这其中既有肉体欺凌,又有精神欺凌;既有暴力折磨,也有网络围攻。
名古屋大学教授今津孝次郎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消费社会”,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早已养成消费习惯的青少年感觉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开始变得焦躁,显示出强烈的进攻性和掠夺性,这种现象反映在校园里就是越来越严重的暴力问题。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校园暴力呈现出新的形式,一些学生利用社交工具对同学进行“网络围攻”。类似于微信的日本社交软件“LINE”已超越通信工具的范畴,在中小学生中衍生出很多“潜规则”。比如,收到信息不立刻回复的人被称作“KS”,即“另类”;群里最弱的人被称作“小豆子”;好几天不发言的叫“羔羊”。这些“异端”会遭到其他人的网络围攻,欺凌也最终从网络走向现实。由于不少学校将“LINE”作为发布消息的平台,“小豆子”甚至被分成“班级小豆子”“年级小豆子”“校级小豆子”。
IT业的迅猛发展是日本产生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但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及评价体系上存在的问题,是日本产生校园暴力现象的根源。日本学校的封闭性很强,日本民族又非常重视集体主义和一致性,这导致排除“异类”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
面对泛滥的校园暴力,国际专家倡导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是迄今为止较理想的预防校园暴力的理论模式。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了解青少年个体的危险行为(包括暴力倾向)表现;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三级预防角度出发,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分别制定预防措施;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联合屏障。日本政府为预防校园暴力,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对策。
早在1996年,日本开始实施《学社融合推进计划》—以学校为核心,与家庭和社区合作构建教育网络,抵制有害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避免校园暴力的生活技能的培训。从最后的效果来说,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构建的防控体系是应对校园暴力的一种很有效的干预措施。
削减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一大举措。基于学历社会中学生只重视考试和分数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直接原因的认识,日本文部省一直致力于削减课程内容—2002年真正实现中小学生双休;削减了学习内容的20%(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内容削减了近50%)。但也有学者认为,该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或减少校园暴力,反而导致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他们认为校园暴力问题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考试竞争,而在于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改革的不仅仅是考试制度,更重要的是社会体制。
2013年6月,日本各大政党共同提出《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在参议院正式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法案规定,学生因遭受欺凌受伤或长期缺课,学校有义务调查,并告知学生的监护人;当欺凌行为被认定有可能对学生的身体或财产造成重大侵害时,学校有义务报警;对于网络欺凌,国家及地方必须采取监控措施;校园欺凌案件的相关责任人如果监控不力还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除了立法,日本还实行从上到下的联动机制。中小学生遭受欺凌时可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社工会辅导受害学生;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学校定期开展对学生的相关教育等。
目前日本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如福岛县教委开始向县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发放“防止欺凌核对表”,要求学校保护那些受欺凌的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校方的这种态度。福岛县教委认为正是因为有些教师缺乏这种态度,暴力行为才会发生。而学生应该学会包括处理矛盾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和求助等技巧避免被欺凌。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日本的校园暴力现象有所改观,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也许真要像社会学者宫台真司说的那样,“废除班级制度,班主任可选,班级根据课程变动,学校可选,教育课程也自由可选”,才能消除校园暴力吧。不过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估计交不到几个交心的小伙伴,到时候又会怀念儿时的玩伴、调皮捣蛋的死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