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
“中国梦”需要美学的维度(摘录)
◎高建平
20世纪初,蔡元培就倡导过美育,认为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不断被大炮飞机轰炸,住土坯房、铁皮顶的房子,仍然有音乐体育美术方面的课。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代生活需要美学,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批评也需要美学,当代中国梦不只是富国强兵,也需要美学的维度。
我们不能满足于对某种理论的解说,而是要寻找我们自己的资源,重新找回传统,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思想。中国传统艺术其实带有很现代的意味,是欧洲所不具有的。比如宗白华说,中国的绘画是线的造型,西方绘画是团块造型。这里边有更深层次的东西。线不是西方的几何化的线,要徒手去画,用尺规画的线和圆是死画。画线或圆也不是为了展示技巧,背后有一种美学观念,认为只有徒手画的线才是活的,体现人的精神、气韵、内在情感。这些观念就很具有现代性。
怎样对待传统?今天我们面对有些艺术,它能不能变?怎么变?变到什么程度?将传统的东西片面地进行中西合璧、现代化等,对传统来说可能是一种破坏,慢慢地传统的东西就会消失掉。所以不要简单地说变,首要的是保护,按照它原生态的样子做,要坚持最本质最精髓的东西。有的东西保存在那儿就是胜利,保存在那儿就有未来。比如文人画,已经没有旧时的文人了,你会发现保护起来很困难,但是里面有些美学的原则,比如空间观念会保存着。旧传统是怎样一种存在?是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的存在,还是作为博物馆性的存在?有时候截然分开也是一种概念化的,有的东西就是完全保存,就是博物馆式的存在,但有时候它在生活中也并非没有根基,旧戏还是有人看,旧画还是有人收藏。对于现代艺术来说,传统也是一个很有利的资源,可以成为新灵感的来源。比如一些新水墨、新风的一些话剧,里边就保存着旧绘画、旧戏剧的因素。现代艺术吸收了中国传统审美精华的东西,把它呈现给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要理解它,不然我们就没有自己的东西,只能模仿世界。
中国美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怎样?有各种各样的西方人,一些西方人坚定地认为美学就是德国人做出来的,英国美国人如果德文好,那么也能做,认为非西方没有美学,无非是翻译了一点他们的作品。但是更多人对于非西方美学持一种接纳、包容、交流甚至研究的态度。总的发展对我们是有利的,中国美学在国际上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正在走向世界,有了更多的翻译、介绍、引用、研究和对话。不过还是有差异,我们译了很多西方美学的书,中国的美学书译成英文的相对来说很少很少。
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 80年代美学热之后,这些年我们逐渐迎来了一个新的美学热潮。我们的“中国梦”需要美学的纬度,这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需要一批人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化为更为大众接受的东西。美学应该是这样一种学问,它不断地给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注入营养,它代表着审美的纬度,排斥其他纬度过强的倾斜,回到审美上。习总书记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和美学的纬度,可以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递进的关系。美学应该对我们今天的生活起很重要的作用,美学好像无用,其实是大用,它不是一个直接拿来就用的最便捷的工具,它是一种修养,营造一种精神气氛,对各方面春风化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
摘录:何瑞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