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百年之后再回首

2015-11-14 06:59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新青年钱玄同蔡元培

本刊编辑部

《新青年》:百年之后再回首

本刊编辑部

历史是应该反复回望、认真研读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诚如斯言。何况,那是一段令人神往的“大历史”。1915年,当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前身《青年杂志》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这份杂志后来能够在中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并永久地载入史册。随着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以及鲁迅等人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一系列产生深远影响的评论、小说,使得《新青年》成为中国思想界向旧传统、旧道德开火的前沿阵地和年轻人获取新知、追求进步的窗口。正是在《新青年》同仁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旧有的思想、文化、道德以及文学在新的价值体系下被重新评判,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为旗帜的现代价值观开始在中国扎下根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思想上的准备。而这份杂志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左倾,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它更以自身编辑思路的转变显影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走向。

时至今日,伴随着新保守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不再被视为封建糟粕,而是重新获得了正面价值。今天颇为流行的读经和穿汉服等就是这一思潮的外在表征。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人开始将矛头对准《新青年》杂志,指责这份刊物以及它所开启的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斩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似乎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咎于当年《新青年》同仁的不懈努力。然而如果我们不把中国传统视为某种固化的僵死之物,而是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的存在,那么《新青年》杂志以及后来的五四运动其实早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内在组成部分。只要想一想诸如科学民主、婚姻自主这类观念在今天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现实,我们就能够明白《新青年》杂志所倡导的价值已经如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在《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之际,本刊特编发七篇文章以纪念这份刊物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意义。

李浴洋的《精神、思想与文章——百年回眸〈新青年〉》是一篇气势恢宏的大文章,仔细梳理了《新青年》杂志的历史、编辑思路变化的过程,并呈现了这份刊物在思想史、学术史以及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叙述恰当,脉络清晰,是篇值得反复品读的好文。而胡明、牟利锋、张家康、甘徐梅、唐依澜以及胡仰曦则以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钱玄同、汪孟邹以及瞿秋白为中心,介绍了他们对于《新青年》杂志的重要贡献,同样是这个专题中响彻云际的“奏鸣曲”。

这些文章既有对《新青年》杂志的系统介绍,也有对参与创办这份刊物的重要人物的品评,相信读者通过阅读这组文章,能够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触摸100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的心跳与脉搏。

猜你喜欢
新青年钱玄同蔡元培
钱玄同食言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钱玄同“认输”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尊师的钱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