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功能

2015-11-13 18:09:09罗丹肖祥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思政

罗丹 肖祥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能发挥红色资源政治性强、实践性鲜明的特点,丰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形式。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一 红色资源及其价值功能的内涵

(一) 红色资源概念和特点

在中国,红色被赋予了鲜明阶级意识和政治色彩。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和保留下来的,并以实物、精神、制度等为表现形式的财富。

红色资源经过长期的沉淀,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实践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革命、建设实践是红色资源产生的先决条件,是红色资源的本源;其二,教育性。革命先烈的无私精神和英雄事迹是通过红色资源得以传承的,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其三,方向性。红色资源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二)红色资源的价值功能

价值是研究红色资源价值功能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是从主客体关系来考察价值概念的。因此,红色资源的价值是在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产生的。红色资源只有进入主体视野,并在实践中为其所用才可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从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1]红色资源的价值是指在实践过程中,红色资源满足实践主体教育、引导、激励等需要,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推进作用。

二 红色资源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联系

红色资源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完成,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实现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功能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红色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提供教学资源,保证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实现途径。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实物形态的红色资源,如革命圣地、革命历史纪念馆、战争遗址、革命前辈故居等可作实践课的教学基地。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可作实践教学的案例。另外,与红色资源相关的诗歌、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补充环节,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三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功能

(一)政治导向功能

红色资源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向性。立足实践交往维度的思政实践教学在过程中受学生价值观的不成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完善、实践教学认识的不足、新媒体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容易脱离思想政治理论,无限扩大思政实践教学的形式和领域,片面地以教学地点来判断是否属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失去了思政实践教学的本真;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容易在高校大学生中造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弱化,难以抵挡西方思想的腐蚀以及和平演变。这就需要高校寻求一种有效的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充实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容,保障实践教学的方向,确保当代大学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红色资源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保留下来的革命精神的象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政治性,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教学意识形态的目标,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方向性。有学者指出红色资源的主要功能为主流政治导向、旅游经济刺激、先进文化引领、高尚道德教化。[2]这从价值功能上揭示出红色资源的本质——意识形态性。红色资源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内容和形式的阶级性和政治导向性,使其能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中,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教学载体功能

红色资源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载体建设,并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教学形式的途径。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建设高校实践教学基地。依托红色资源及其形成的物质载体、精神载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纯的灌输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可以更具体的实现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结合、理论灌输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从而避免单纯“一言堂”式的传统教育的不足,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刻板性。红色资源物质载体的形象生动性、实例的真实性、人物的典型性、寓意的教育性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另外,与红色资源相关的文学作品也能够丰富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运用得当能够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育功能

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能发挥让大学生体验身处历史发生的现场和情境中的教育功能,以让学生真实感受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艰苦朴素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等,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对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产生认同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内容方面,红色资源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统一起来,不但可以借助实物实景进行理论教学,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神圣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等品质的洗礼,感受历史遗迹带给心灵的震撼。在教学效果方面,能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理论的转化程度。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检验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践行能力。在实践教学课堂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设置给同学提供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机会,在实践教学活动课中,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突发情况的机会,都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良好方式。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的教育功能是红色资源最重要的功能,不但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走出“象牙塔”践行红色资源带给自身的价值。

(四)开发功能

红色资源有利于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方面过分强调了学校之间的共性,在课程内容上也大多依赖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忽视了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其实,每所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类型、培养目标、教学传统、资源优势,相应的在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应该具有反映其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设置,以提高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各高校应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当地的红色资源便为开发高校特色教学资源,开创办学新思路提供了契机。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地方,可以围绕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素材,开发适用于本校的校本课程以增强办学特色、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办学品质。例如位于革命圣地的井冈山大学,以井冈山精神为资源,明确自己的优势,开发具有井冈山精神的校本课程,编写了《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教材,收效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生动实在的内容,同时也能推进高校教学和学术的协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程结构,补充了国家统一设定的思政理论课在适切性上的欠缺。只有自觉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的创新,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德育培养模式,才能确保学生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补充功能

在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各种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的形式化、非制度化、随意性大、内容空泛、效果差等缺陷。这些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效果。如何探索一条实效性强的思政实践教学道路直接关系着思政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其中,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教学中能够将我党的优良传统生动形象再现出来,弥补单纯理论灌输刻板单一的局限性。红色资源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能够带给同学们不同感官上的体验,避免传统课堂单向灌输的不足。

革命的精神随着历史的脉络遗留和沉淀成为经典的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能够发挥其经典作品鼓舞人心、武装人心的激励作用。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结合有其必然性及重要的价值功能。对于帮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走出理论和现实脱节的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个人修养、践行良好的社会品德更具有助推器的作用。高校更应该借助红色资源的深远影响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纳入日常教学的环节中去,以更加规范和制度化的形式重新审视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实现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国林.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研究[D].南昌大学,2013:39-40.

[2]杨宇光,胡松,朱小理.红色资源的功能及其转化的必然性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14.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