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伤寒论”教学质量的思考

2015-11-13 05:47龚轩
科教导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背诵伤寒论本科生

龚轩

摘 要 本文从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伤寒论”教师、学生的不足,临床一线水平的缺陷以及学历结构的不合理三个方面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医药教学实际与教育学一般原理,提出了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伤寒论”教学质量的方法与评价原则,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伤寒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西医临床 本科生 伤寒论教学 背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0.044

Improve Chinese-Western Integrated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Treatises on Cold Diseases Teaching Quality

GONG Xuan

(Medical School,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From Chinese-Western integrated clinical medicine teacher-student's disadvantages in "Treatises on Cold Diseases", primary level's clinical defects and unreasonable diploma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practice and ordinary educational science theory, this article proposed how to improve the Chinese-Western integrated clinical medicine "Treatises on Cold Diseases" teaching quality and evaluation, which would be of significance to improve"Treatises on Cold Diseases"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hinese-Western Integrated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Treatises on Cold Diseases teaching; Recite

1 问题的提出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虽然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实践已经延续了将近100年,但在我们的院校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从医生身上找原因,对中医经典尤其是“伤寒论”的掌握程度不够。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

1.1 “夹生饭”

“夹生饭”指没熟透的饭。比喻一开始没有做好就再难以做好的事。用“夹生饭”来形容我们目前的“伤寒论”教学质量,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目前高校教育唯科研、唯论文的评价机制中,教学作为一种公家田,已经很难吸引生活负担较重的教师们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伤寒论”的课堂,也不能免于这种潮流的冲击。在大多数的中医院校,会背“伤寒论”条文、会用经方看病的老师,远不如发了几篇SCI论文、搞了几个基金的老师过得滋润。那些能够留校任教或者能凭自己所学,在下一级别高校觅得一份教职的博士毕业生们,已经慑于外文文章、科研课题的淫威,乖乖地缴械,改换门庭,不再用心地看用古文撰写的“伤寒论”,更不必说将“伤寒论”用于临床实践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合格的“伤寒论”教师已然难觅。这便造成了师资上的“夹生饭”。

由于“伤寒论”不在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范围内,很多学校已经把“伤寒论”改为了选修课。即便是作为必修课,在大部分中医院校,对学生的条文背诵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更不用说各个班还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混学分的学生。条文基本功没有打牢,再加上不一定有稳定、确有中医特色的临床带教平台,对于经方的使用与疗效,没有最直观的认识。最终,有的毕业生尽管能背得一些条文,但用不好或常用错经方,对“伤寒论”失去信心,对中医失去信心。这便造成了培养对象上的“夹生饭”。

“伤寒论”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是中医临床的根基。一个才能配不上其所担负责任的人,会对其所从事的事业带来毁灭性打击。毋庸置疑,教不好、用不好“伤寒论”,会断送“伤寒论”在学院内的传承,断送中医临床的疗效,最终断送整个中医事业的未来。

1.2 临床一线需求

在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医院,大多数的中医大夫,已经习惯了西医打头阵,中医做陪衬。写病历做辨证分析或开具处方时,住院医师甚至是某些中、高级职称的中医师,几乎都是拿着教材誊抄,毫无独立辨治疾病的能力与动力。他们为什么抄?不过是为了上级规定的中医院的中医药使用率达到90%或60%的硬指标。若你只用中医看病,将会被视为异类,尤其当你说自己还是经方派时。

这说明在一线的临床中,至少存在以下4个问题:(1)中医院的中医师绝大部分已经不会运用中医进行诊疗;(2)“伤寒论”的法宝——经方,早已成為庸医眼中的虎狼之剂;(3)临床一线,绝非适合中医成长的好土壤;(4)我们现在的中医水平,实在是忽悠患者,愧对祖宗!这样的情况,已经极端危险了。

有人说,学了“伤寒论”,你不一定能成名医;不学“伤寒论”,你一定成不了名医!要扭转一线临床中,中医药实际运用上的颓势,必须落实“伤寒论”的传承。在师承模式很难实行的今天,现有的中医院校教育,便成了我们得以重振“伤寒论”传承与运用的一线生机。改变临床一线中医师水平的现状,只有从它目前的源头——学校抓起了。

1.3 学历结构不合理

博士进省部级、省会三甲医院,硕士进地市级三甲与某些优质县级医院,本科生进县医院与某些优质中心卫生院,专科进偏远的县医院或一般的乡镇卫生院,中专进村卫生室或中心卫生室。这是目前中医类毕业生进入医疗系统的大致行情。

这一看似较自然的行情,却因为本科生大多不愿意往县级及其以下医院,搞得高不成、低不就。人往高处走,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县级以下基层缺人,就应该多培养一些大专生、中专生,改造一批乡村医生。让这些人把中医经典读熟,让他们学会使用“伤寒论”和经方。有人说,目前中国的中医教育水平,是半个中专生的水平。20多年过去,丧失了中医经典教育的院校教育,怕是连半个中专生水平也达不到了。现在有几个博士生会号脉?连“脉而知之谓之巧”都达不到!现在有几个本科生能背方歌?这个是以前学徒入门前就应背得滚瓜烂熟的!

博士不能太滥,否则质量不高,不值钱。本科不能太多,否则就业困难就都想考研,往三甲跑,水分也大。我们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大、中专中医药类学生。这样的学历结构,才符合目前中国实际,至少维持30年。在这样的学历结构下,再来抓中医经典教育,让大、中专生们学了“伤寒论”就能到基层用,让本科生们确实是因为对中医感兴趣才来读,为了搞中医学术而考研,让博士生们名副其实、学富五车、独当一面。

2 分析问题

2.1 记忆力高峰

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年龄从18岁到23岁不等,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这个时期背诵一些经典,要比毕业后牢得多,而且条件也要优越得多。如果任由如此宝贵的青春浪费,而不去记忆一些堪称干货的经典,对于中医药从业者来说,是很可惜的事情。只有记得牢,运用的时候才会思如泉涌。在这个阶段,发挥记忆力的优势,便能打好基本功。

2.2 群体特点,依从性高

青年大学生群体,尤其是90后,生活在社会、经济相对富足的环境下。只要这个规则在事先解释得透彻、具体,在执行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心理。如果把背诵经典的重要性及其考核规则事先说明,在落实的时候,只要教师能够实事求是地安排好教学、考核流程,落实起来一般不会有太大阻力。三年来,笔者对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均采用类似的办法进行背诵或默写测验,实施过程都很顺利。

2.3 反复强化的教育学原理

通过文化传承,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是教育的三大目的之一。对经典的传承,是对中医药传承的理论核心。在传承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就是强化。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熟能生慧的过程。一个对经典烂熟于心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临证过程中,疗效无疑会更加有保证。这种保证,得益于反复强化。

2.4 领悟能力不如记忆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科生大多涉世未深,除非亲身经历,对医疗事实的把握不一定做到很准确。这种不准确,会导致学生在对某些临床细节的理解上出现错误判断。指望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把中西医临床过程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细节掌握,是不太现实的,不太深刻的。这些重要细节的掌握,只有依靠记忆、背诵。“伤寒论”的经典条文,“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对临证要点的把握,精当之至。正如张仲景自己所说,“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

2.5 课时的限制

六十年来,“伤寒论”在授课学时上,从接近200学时,到现在的不到60学时,有的院校甚至将内经、伤寒、金匮、温病4门课合为一门课,总学时却不足80学时。现在PBL、MOOCs等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出现,想在有限的课堂学时内,将语言古朴、文义深奥的“伤寒论”条文讲透,几乎没有可能。而学生的背诵,是不受课时限制的。对条文的默写检查,每周花10分钟左右也是可以完成的。这样,课时不足的缺憾便可得到些许弥补。

3 解决方法与实践

3.1 实事求是,理论传承重于盲目创新

从以前师带徒的经验,以及众多老中医的成才之路来看,背诵是学习中医药各个行当最基础的环节。背得了,才有可能会运用,有可能会实践。目前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形势是:传承不够,创新偏向。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药的各项事业必将消亡!不好意思地说,就连普通老百姓,都对目前的中医不太信任了。尤其是那些老年人,他们很多是见识过高水平老中医的。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真的要重新拾起经典,我们的中医理论才能得以很好的传承。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只有把背诵时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临床,把老师定位成引导者和检验者,才能又快、又牢固地完成如此艰巨、重要的任务。

3.2 考试改革,如何把握平时评价与总评

笔者经过3年的“伤寒论”教学试验发现,就算你不要求学生背,一些有心的学生也会自己背,而那些不想背的学生始终不愿意背。只有周期性地检查、督促,才能让学生们坚持下来。平时考查的是背诵的情况,学生背下来之后,通过临床带教、医案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依据“伤寒论”来辨证处方,这门课程的目的就达到了。总评时,平衡好基础背诵与运用的比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就会有一个合理的判定。尽量让那些背诵基础好、知识运用灵活又具有悟性的学生能得高分。

4 检驗的标准及思考

检验一名中医师是否学好了“伤寒论”,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就是临床水平。但临床效果涉及的因素很多,评价标准也很难定。尤其是对刚毕业的青年中医师,患者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方法是否有效,应该留给时间、留给群众的口碑去检验,而不能取决于目前急功近利的科研项目等过于量化的评价。

基金:(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指导性项目,A312311;(2)长江大学科研发展基金,801250010124

猜你喜欢
背诵伤寒论本科生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