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自觉”是有良知、勇气和智慧的教育主体在对教育活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规律的深刻理解或科学认识,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按照理解、科学认识自觉行动的过程和状态。在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时代创新要求和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自由个性。
关键词:教育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中出现了种种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内外各种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人“知行不一”,具有“双重人格”,为了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认知,增加思想教育主体应有的自觉,本文从教育自觉视域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
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教育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一种诚实力行的自觉,是言传和身教的自觉,要求在正确的认识下,实现言行一致,做到言传和身教的一致。教育自觉要求教育主体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再认识、反省,最终形成科学的认识,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理论的科学认识和忠实行动,从而使教育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达到契合。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扰和影响,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全球化、自身使命的清醒,不要迷失方向、丧失自我。教育自觉要求教育主体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主动、忠实地贯彻实施,使教育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达到契合。同时,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通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觉,使教育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到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由认识形成、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在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的反思、反省和总结形成的正确认识。在教育自觉视域下,实现政治教育的可能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要求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政、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党的执政、领导地位,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的实现需要正确的指导,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因此,文化自觉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自觉提供了方向性、根本性的思想指南。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培养接班人的活动,具有相应的实施内容和实践目的。
二、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误区
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直面全球化浪潮,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信息获取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缩小了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差异性,导致教育主体权威的丧失。因此,在全球化时代中,政府和学校要关心和爱护教师,对教育要依法投资,让教师把爱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教师,从而形成爱心传递的良性循环。另外,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我国的宗教信仰、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念,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蚕食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应该把全球化浪潮看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因,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加强改革开放,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
2.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认识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有单主体论、双主体论、多主体论等,其中单主体论还包括教育者主体论和受教育者主体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存在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严重的不平等,受教育者处处体现出客体性和被动性。同时有些学者还批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缺乏说服力、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而实际上,这些学者们的批判是现实政治上民主发展程度不足的结果,是现实社会发展程度的反映。当前最流行的受教育者主体论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强调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确认了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教育者的主体性,认为受教育者是一个理性主体,能够正确地发挥自己的理性,无须外界影响就能自我成材,能够理性自律和自我塑造,实际上,这种观点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存在,显然这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一定时空中是相互规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是一个过程的不同视角,如果把受教过程看成是学习过程,那么就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了。
3.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国家、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公信力不断丧失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影响力不断下降的过程。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偏差首先是党和政府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部分实践偏差,在执行自己使命的过程中,部分机关偏离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存在着不符合法治精神的行为,如:党内腐败行为等,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偏差还包括学校管理的实践偏差,学校管理中的反科学性行为是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动,有悖于公开、公正、公平,是学校管理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自觉,主要有集权与民主问题、权责与作风问题以及利益分配中的利益争夺问题。如:在学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集权就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背离,是一种人治的方法,是对法律和制度的践踏,对程序的轻视。学校管理中的科学性偏差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心情不舒畅,导致不公开、不公平和不公正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无法接受主体的正常灌输,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自觉。
三、教育自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1.教育自觉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社会和谐进步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和世界的和谐,是我国人民群众孜孜以求的生活方式。首先,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切实遵循自然规律,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含义、重要性。同时,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自觉,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是现实的自然,不断提高认识,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企业要遵循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做到节约资源,较少污染;民众要做到生活不污染环境,做到绿色消费,改变白色的消费理念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参与到保护自然生态的大军中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全人类的生产生活自觉。其次,在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够坚决惩治贪污腐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民主能够实现社会公正,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方式,在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社会公正的教育,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能够培养人的自由和独立人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通过解决文化危机,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在国际交往中提高自己的话语权,使我国为世界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通过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2.教育自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发展人的需要、丰富人的本质和完善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取决于教育主体的自觉和自觉的程度。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人的需要是无效和不自觉的。在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认识,并且按照这种认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忠实行动,从而满足人的需要、发展人的需要。并且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政、治理腐败,从而使教育主体引导人们的精神需要和追求,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合理需要,满足人们正当的个体需要,走向人全面发展。其次,和谐是社会关系发展的本质和根本,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关系和谐发展,能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遏制并逐步清除党内腐败和社会腐败,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保证每个人的心情舒畅。同时能够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主,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终使中华大地上所有人与人之间实现彼此诚信、相互帮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民主观念、平等主张和公正思想有利于培养独立个性的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完善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能力。
3.教育自觉促进和实现人的创新
创新是个性和创造性的外在表现,为了实现和促进人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实现人的创新,通过事先教育自觉消除阻碍创新的因素。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教育自觉的视角来说,阻碍创新的因素很多。首先,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文化建设没有营造创新环境阻碍了创新的发展,因此全社会要反思创新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提倡奋发进取包容失败的价值观,鼓励创新,支持人们对于法定权益的合理诉求,改变“棒打出头鸟”的社会风气,发展人的个性,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重视社会保障制度,为创新奠定基础,形成关心社会所有成员疾苦的社会氛围。为了防止各种腐败现象引发学术腐败阻碍创新的涌现,要建设一只可靠的创新教师队伍,要具有创造精神和求真求实的思想,不要打压他人的创造精神。并且要发挥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引导、启发学生创新和自我创新,把创新的观念和行为传承下去。另外,为了实现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标,教育自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实现民主,促进质疑、发展兴趣实现创新,通过言行一致消除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阻碍,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不断为创新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保护人们的创造积极性。同时,要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进行自觉活动,发展创新文化,为创新提供精神支持,发展学校教育、激发创造活力,要把创新的种子播种下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再探[J].求实,2014(6).
[2] 郗波.论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馈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3] 叶方兴.认同危机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J].学术论坛,2013(1).
[4] 李兴建,王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政治家用理论掌握群众的一种政治活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
[作者:曲萌(1980-),女,山东荣成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