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鹏
地理实验课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设计相关实验素材时,尽量要选择比较简单、直观、形象的素材,以更简洁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但在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实验方法的简洁性还是需要推敲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实验。为了让学生理解风是洋流的动力,该教师设计了如下实验:课前准备一个水槽,盛适量水;一把电吹风。试验时让学生将电吹风出风口斜对水槽中的水面,打开电吹风开关,观察水面水体的运动。该设计的确能很直观地观察到水体的运动状态,为学生理解風是水体(海水)运动的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但是,就一般学校而言,找水槽容易,找电吹风(或鼓风机)怕不太方便。针对该实验方法的不便,笔者在做该实验时,将水槽换成了脸盆,去掉了电吹风。将实验环节中的用电吹风对着水面吹改成了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不得用手、脚或身体的任何部位直接或间接接触水槽和桌子的前提下,让水面的水体运动起来。其结果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用嘴对着水面吹气使水面水体运动起来的办法。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第二种显然更容易找到实验器材,更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也更接近现实生活,更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
地理实验,除了要考虑实验器材和过程的简洁性之外,还要考虑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如有些教师在做热力环流试验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观察玻璃箱内被加热的冰块(冰块的汽化)。这种方法虽然科学性较强,比较严谨,但无疑对实验环境的温度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实验之前必须要保证冰块不要被融化。需要的实验环境不容易创造,并且冰块被加热升华为气体的现象不容易被观察得到。笔者的实验方法是:撕一块废纸,直接将其点燃,让学生观察火焰窜动的方向。火焰明亮,颜色鲜艳,燃烧显眼,窜动方向很容易被观察得到。该实验方法不但简单、形象、直观,而且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理解起来毫不费力。该方法被笔者制作成了微课视频,在2014年的甘肃省“微课大赛”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实验,为了理解风(空气的水平流动)的形成原因,我采用的是手拿一张纸,用嘴对着纸张的一面吹气,让学生分析纸为什么会飘向相反的方向而不是嘴的方向。
由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课堂实验教学,应该尽量本着生活化、身边化、简洁化的原则,这样,才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轻松解决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地理原理的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