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患关系,媒体的责任与作为 ——《中国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医卫界和新闻界部分政协委员

2015-11-11 15:59
中国记者 2015年4期
关键词:唐宁全国政协医患

改善医患关系,媒体的责任与作为
——《中国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医卫界和新闻界部分政协委员

□ 文/本刊记者

▲ 多位来自医疗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从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改善医患关系等多方面入手,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让医务人员在改革中受益,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新华社/发)。

“在医卫工作中,尤其是医患关系的改善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媒体的作用。”3 月6日上午,《中国记者》杂志记者来到全国政协医卫组所在的北京会议中心,一进会议室就听到一位委员正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谈医疗改革和医患关系改善。

医患关系矛盾多发,是近年社会焦点之一,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医患互不信任、互相提防的局面。媒体作为医患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本应比较客观超脱,但现状却是医生和患者经常都对媒体报道不满意。一方面,在一些热点医疗事件报道中,不专业、炒作甚至失实是医疗界诟病一些媒体报道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相对处于弱势的患者,过去将媒体看成正义的化身,现在却往往将媒体看成与医院博弈时获取更多利益的砝码,一旦媒体不偏向自己说话,往往就觉得受到二次伤害。

当前医患关系问题如何破解?媒体在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记者》采访了政协医疗卫生界别和新闻出版界别的数位政协委员,他们分别从专业角度给出了建议。

记者对医患矛盾应有立场和判断

记者站在何种立场,怀着何种感情,用何种视角和思维去报道医患矛盾,这是一道考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

医患矛盾为何会频繁出现?是不是就如一些报道所说,要么是医院或医生黑心,要么是患者或医闹乱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认为,记者应首先认清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

“现在的关键,还是需大于供,什么事情需大于供的时候,问题就特别突出,紧跟着很多矛盾都出来了。”翟惠生说,他去过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在季节性疾病高发的时候,一个医生一天要看二三百人,排队等着护士打点滴的队伍得有几百米长。

“医生、护士也是人,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出差错很难避免。”翟惠生认为,媒体要报道医疗事故和纠纷,出发点很重要,究竟是在做解决问题的工作,还是在激化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王智彪认为,医患矛盾是复杂社会问题的一部分,而且与社会对医院、医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不科学观念和过高期待有关,即有病了交给医生总可以治好,一旦做不到,病人和家属往往无法接受,产生心理落差。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唐宁,2014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上海做一个关于社区养老的调研,走访了七八个社区医院,认识了很多社区医生,同时也去了一些三甲医院采访医生和院长。她还深入社区居民家里,老人们表示对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非常认同。她发现,从医卫工作者的角度,他们对一些媒体报道确实有看法,因为医患关系中好的一面没有得到媒体足够的反映,而不良的一面总是被一些媒体抓取甚至放大。为何一些媒体偏爱医患关系中的阴暗面?唐宁说:“这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

翟惠生认为,在医患矛盾中个别案例并不代表普遍,虽然个别案例确实有其代表性,记者在面对具体的事件时,一定要有大局观念,要分辨它对全面解决医患矛盾问题有什么样的作用,是正作用还是

负作用。对极端个案的关注和报道,要有利于普遍存在的医患供需矛盾的解决。

医患关系的“故事”怎么讲好

媒体对医疗纠纷,表态要慎重。对于有定案的,有结论的,有明显过错的,可以明确说,但对于还不清楚的,要慎重。而且,媒体在医疗报道的专业性上还需要提升水平。——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暨北京儿童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刘迎龙

媒体报道不专业、炒作,是近两年一些医患矛盾事件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来自医疗界的批评。比如,201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南湘潭妇幼保健院孕妇因羊水栓塞死亡事件,一些媒体报道单纯突出孕妇死亡的结果,对原因没有调查或调查不深入,导致舆论沸腾、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这样的结果是,近年已多次出现医生公开提出抵制媒体的情况。

“有的记者,虽然有新闻敏感性,但确实是缺乏专业性,对一些问题并没有了解得很透就报道出去了,现在新媒体时代又传得很快很广,传到最后就走样了。”唐宁认为,记者报道医疗事故,不能只突出结果,不报道原因和过程,因为人体和疾病都是很复杂的,一个人从发病到死亡,有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有时候医生是没有责任的。

“媒体如果只凭结果做一些有偏颇的报道,那么在读者或受众中是会产生一些不良感受的。”唐宁说,“当事双方都不满意,我接触过,哭闹的患者家属也不满意。”

医疗界批评记者水平不够,可以理解为有三层意思,一是正面报道没有讲好故事,二是批评性报道没有把握好“时、度、效”,三是医疗知识积累不足。

今年全国两会小组讨论中,翟惠生委员多次发言都谈到媒体讲故事能力的问题。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他说习近平总书记为何一直在强调要学会讲故事,正是因为现在大家没有讲好。“搞新闻报道,必须要学会讲故事,而讲故事是要有功力、有头脑、有思维的,故事不是光讲一个情节,而是需要你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背景和底蕴都必须要了解。” 翟惠生说,“医患矛盾里面也有故事,媒体怎么讲?”

“医疗行业肯定也有问题,但不能把个别问题无限扩大,不能老强调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媒体是要弘扬主旋律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说。

实际上主流媒体一直以来做了大量弘扬医疗界正能量的报道,为何还是不能抵消极端医患矛盾事件的影响?唐宁认为,媒体讲的正面故事大家不信,确实跟故事没讲好有关。“记者一定要掌握平衡报道的尺度,写作的技巧,有时候记者很用心讲一个故事,别人却觉得是假的、夸张的,是因为没能贴近人的真实想法。”唐宁说,“不能用我们所理解的正能量报道去强加于人。”

唐宁表示,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只报道山顶上那一点,而不报道一路走来泥泞道路中默默无闻的那些人、那些故事。而实际上任何伟大的人或事,都有一个起伏绵延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报道不能认识到这种成功是之前走过很多曲折的弯路、摔跤,才造就了今天的高度,那就是不合格的。

另一方面,接受采访的政协委员认为,在做批评性报道时媒体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温建民认为,有的报道对医患关系造成的撕裂很厉害,比如“缝肛门”等极端事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唐宁也认为,遇到一件医疗纠纷,不能为了抓人眼球,提高发行量、点击率,甚至记者本人的知名度,就先报道出去再说。“其实有很多人向我爆料,我也记录了好多个笔记本,但是我没有报道。为什么?”唐宁说,“因为媒体是一个公共平台,我要判断报道出去后,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也希望现在的媒体人能在遇到事情时都多做一些考量。”

至于提高医疗报道的专业水平,委员们认为媒体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大,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医患关系向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媒体可做的事很多

过去一些媒体报道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准确报道医生的职责。医生不是万能的,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有时是帮病人修一修零部件。现在医患关系出现问题,跟一些媒体的不平衡报道有关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

胡盛寿认为,健康教育要讲究科学,不能变相地变成“大师”,专家介绍技术的时候,要用更加客观的数字,来证明哪里好,对哪个方向好,不能泛泛而谈。因为专业信息不对称,老百姓一般是不懂的。“媒体报道要拿数据说话,传递正确的信息,现在讲科普,但有的人夸夸其谈,没有任何根据;在介绍、推广一些新技术、亮点时,也缺乏科学证据。我们国家的媒体,确实需要传递科学和正确的信息。” 胡盛寿说。

王智彪也表示,媒体在推动社会对医生和疾病形成正确认识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要祛除医学神话。王智彪说,患者发病以及疾病的转变,患者是内因。媒体应该推动形成的共识是,医生是很重要的外因,虽然目标是要救命,但是大量的情形下救不了命,真正的救命因素也在病人自己,医学只能提供帮助。

第二条,发病的主体是病人,让疾

猜你喜欢
唐宁全国政协医患
暗恋
“人气明星”唐宁
放手也是一种爱
广州富力唐宁花园五代南汉大宝三年墓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