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问政平台的运作方式及渠道拓展
□ 文/张 健
提要:近年来,媒体问政平台的搭建和拓展发展迅速。作为政府和公众以媒体为介质的互动过程,问政是公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它包括了报纸问政、电视问政、广播问政、网络问政等。问政平台让公众参与到内容生产,让媒体交互影响,为公民表达政见提供了新空间,抢滩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场,提高了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问政 舆论场 公共话语
问政平台的兴起和发展首先得益于网络渠道的便捷多样,使民众的政治参与成本大大降低。作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一种新方式,问政平台要求政府工作方式从等事情向主动找事情、解决事情转变。作为联系政府和百姓的桥梁和纽带,媒体要对网络意见建议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甄别、筛选,真正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诉求找出来,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达到推动整体工作的目的,拉近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要搭建好良性问政平台,媒体首先必须实现从“受众”到“用户”理念的改变,改变传统的我说你听,即媒体传播者和公众接受者的关系。因为传统的“受众”一词,强调的是传播者的主动地位,“受众”往往是被动接受,参与度低;而“用户”则是以新闻产品消费者为核心的理念,做到以用户的需求、体验为新闻产品生产的出发点,用户主动接受,参与度高。通过改良问政平台新闻内容的生产,进而改造媒体的运营模式,营造问政平台多向互动、多元共生、互连互通的公共话语生态系统。
问政平台既是一种政府与百姓公共对话的交流传播,同时也是一种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活动。因此,在实战操作中,媒体必须要从多方位建设问政平台出发,拓宽公共话语空间。
一是思想平台。以理性、建设性为基石,守护公共利益为己任,从政府工作执政为民,问政于民,评判由民的理念出发,真实、全面、客观地把握和反映民意,提供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发挥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作用,努力形成思想共识,传递好声音。
温州新闻网的“温网议事厅·温州党政一把手对话网民”就是一个成功的思想对话问政平台。这一视频访谈直播节目自2012年10月正式上线以来,温州各地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相继走进镜头对话网民,就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思想交流。如市长陈金彪做客温网议事厅与网友共话民生问题,邀请网友为温州发展建言献策。为做好这档节目,温州网还向社会各界招募意见领袖组建网络观察团,整合拓宽慈善公益组织、媒体、社区、政府部门等合作渠道资源,让网络观察团走基层、访民生、进现场、看进展等,做到既能收集和反映民意,代表网民问政问效,又能及时上传下达,向网民释疑解惑。
2014年10月,《温州日报》根据温州市委提出的深入实施“十大举措”,打好赶超发展组合拳的决策部署,推出《十大举措看落实 公众问政瓯越行》系列报道,派出13路精干记者,对实体经济发展、温商回归政策和助企服务等十大举措落实进行全面督查,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为温州全面深化改革摇旗呐喊。报道在直击发展问题的同时,有力督促了各地“十大举措”的落实与推进,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
二是监督平台。以政府重视、百姓关注为结合点寻找话题,使百姓与部门直接对话,充分表达部门和百姓的意见和看法,切实把民意作为考核政府部门和官员工作成败与否的标尺,做到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问政问计更问责,增强部门的服务意识和百姓对部门的认可度,举一反三推进工作,促进问题的解决。
2014年以来,温州广电总台的“电视问政”活动以“两月一主题”的方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每场选定一个工作主题,分别就“治水”“创卫”和“百亿重点建设进展”等,通过现场面对面问答的形式对相关工作责任单位进行问政。活动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分媒体问政、专家论政、群众评政、领导指政等多个环节,打通党委政府、基层、专家和大众相互之间的公共话语空间。
作为“民考官”的平台,栏目提前几天向市民发出“出题”邀请,比如,首场“电视问政”主题对准当下最火的“治水”,向社会公布了10个选题,有垃圾河和黑臭河整治、工业污染源监管及重污染产业整治、沿河绿化景观和游步道建设等等,筛选出一批典型案例在直播现场向相关单位“一把手”问政。
“电视问政”直播现场如同严肃的考场,政府官员直面一道道犀利的“考题”。“主考官”有市民代表、专家,还有守在电视或电脑前的普通百姓,在尖锐的追问和直接的现场打分之下,一些相关部门领导被问
得满头大汗。同时,针对职能部门的反馈,百名问政嘉宾、志愿者代表和市民代表当场进行满意度表决,如环保局获得的民调满意率仅为31%。
麻辣的监督问政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市民代表陈女士多次投诉油烟污染问题却遭有关部门“踢皮球”。无奈之下,陈女士在问政现场向瓯海区长送上皮球。问政结束第二天,瓯海区长率队前往小区实地查看、召开专题协调会调研解决“裸露厨房”问题。同时举一反三,向社会公开征集“推诿扯皮”线索或事例,经查实后将从严从快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及分管领导的连带责任。
三是意见平台。充分表达和汇聚民意,为观点市场汇集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搭建一个多声部的平台,在众声喧哗中寻求意见的均衡理性,寻求多元意见的和解,弥合社会裂痕,最终目的是促进问题的解决。
广场舞噪音严重扰民问题一直是个社会治理的难点。2014年3月,温州市区的松台广场周边住户不堪长期的噪音困扰,无奈之下筹资二十多万元买来高音炮与广场舞大妈对着播放,矛盾迅速演化为全国知名的公共事件。浙江省委书记在一次视频会议上要求将分镜头切入鹿城区会场,当着全省几十个分会场的面,批评鹿城区一把手对松台广场一事处置不力。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理性渠道,《温州日报》党报热线栏目、温州网“问计于民”板块及时推出专题,解读广场舞冲突背后的民意,广场舞扰民折射出当前社会治理当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如何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如何引导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依法有序开展博弈与妥协;如何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等。同时向社会征集广场舞与社会治理的金点子,对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并由市决策咨询办公室联合颁发“金点子”证书。从而使各种民意意见在这一平台上充分发表,倒逼初步达成广场文化活动机制共识。最终启动广场群众文化准入淘汰机制、广场音量统一控制体系等两套解决方案,从而使一场剑拔弩张的矛盾得以化解。
2014年7月的“看交通”主题报道也是展示意见平台问政的亮点。《温州日报》、温州网联合温视公共频道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开展“看交通”主题对话活动,邀请住建、交通、交警、公交等部门单位“一把手”以普通市民的身份走上街头体验打车难、停车难、开车难,在实际体验中发现问题、畅谈亲身感受。同时,还请媒体记者、网络观察团成员、草根记者团成员与“一把手”一起体验,双方在体验中交流、探讨。在现场体验之后,于7月23日下午走进演播室,就前期体验的情况,面对面提问“一把手”,并通过网络进行直播。
由于充分让各方意见在问政平台上交锋,在传播覆盖方面报纸、网络、电视联动,丰富了内容表达。稿件累计阅读覆盖达50万人次。活动将网络问政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架设了部门单位与网民沟通桥梁,构建亲民化对话机制,用行动主动回应群众舆论关切。参与式的报道方式、亲民化的在场体验,不仅激发了网民的参与热情,也创新了问政方式,提升了主题报道的效果。
四是服务平台。媒体的满意度往往取决于服务读者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树立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加强和拓宽服务功能,搞好服务性报道,对打造问政服务平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鹿鸣问政”是由温州日报社的瓯网提供技术和媒体支持,专门为温州市中心城区量身打造的网络问政平台,它以“离你更近、给你更多”为宗旨,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覆盖了鹿城区直属部门和单位、街镇和80个社区。
“鹿鸣问政”网络平台突破了以往“留言板”加“论坛”的局限,结合了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网友问政,大事小事烦心事,都能追本溯源找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同时把鹿城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官方微博集成到一个平台,取名“鹿城微发布厅”。并开发配套的手机客户端,开通“温州鹿城发布”公众微信服务平台,上述“三微”平台打通了网络问政服务的“秒通道”。对于网络舆情处置反应快速,促成网民与政府近距离沟通。许多棘手的热帖在推送到“鹿鸣问政”后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戾气消融了,谩骂和怨气减少了,百姓的许多烦心事一一化解。据2014年统计,鹿城区较大网络舆情抄告一年里同比减少了74%。“鹿鸣问政”入选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贴近”优秀百例。
□ “温网议事厅”网络截屏。
问政平台运作的持续深入,让政府形象更为亲民,也给社会问题与民生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多希望。需要说明的是,以用户为核心建设问政平台并不是一味迎合读者,也不是媒体审判,必须坚持理性、建设性,合乎民主政治和政府管理的程序要求,按新闻规律办事。因此,要做到坚持公信力、引导力、创新力,从而增强公共话语空间的活力。
坚持公信力是问政平台建设的保证。力求做好顶层设计,发出权威声音。对党委政府推出的有关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法规、重点工作实施和进展情况的权威信息,百姓关心的民生服务类的权威引导,对热点事件、热点问题的权威解读,媒体必须坚持公信力,当好新闻“过滤器”,在泥沙俱下的海量新闻中去芜取精,去伪存真,为公众提供最可信赖的新闻。比如,“代表在线”是由温州市人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