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审题,仍然应该被重点关注

2015-11-10 17:10陈建新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品人品题意

陈建新

【审题立意】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仍然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题目给出两段材料,讨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前一则材料侧重从审美角度谈“人”与“文”的关系,强调的是品位,突出的是人的性格对文风的影响;后一则材料侧重从道德层面讨论“文”与“人”的关系,强调的是品质。但这两则材料具有互文性,并不是说只能从审美角度谈“人”“文”一致,或从道德层面谈“人”“文”不一致,而是两种观点都可以从审美角度或道德角度讨论。

题目其实把两种观点都阐明了,同学们写作,可以赞同“文如其人”,也可以赞同“文未必如其人”,当然还可以辩证地看待。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高下之分,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这里的“文品”,可以理解为一部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美学品位和道德品质特征),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

还要注意的是,题目材料虽然主要针对“人”与“文”展开讨论,但因为还提到了“艺术家”这一概念,所以,“文”的外延可以扩大到艺术作品这样的大概念,或者说,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因此,文章谈论到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和影视作品,都被认定在题目范围内,不算离题。

【评分标准】

阅卷时,我们把审题立意分成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理解了题目的含义,能抓住题目所给的观点立意作文,属于审题准确,如果其他写作要素也比较好,得分在49分之上。

第二层次是对题目的理解有偏差,并没有紧扣“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展开讨论,但文章多少与这个题目搭点边。这类文章属于部分符合题意,得分在36~48分。

第三层次是根本没读懂题目,写作水平也很差的,或者是完全偏离题意的,又或者是考前准备了文章、在考场上不看题目、把文章背诵默写出来就算交差的。这类作文,只能在36分之下酌情给分了。

以上只是从审题角度分的档次,阅卷中还有进一步的评分标准,立意为第一、第二层次的作文可以各细分为三档。

一类文(上),56~60分。不仅要审题准确,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和生发,论证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像《且以作品论英雄》(见本刊第24页)这篇文章,在同意“人品决定文品”的观点之后,进一步提出,评价一部作品,先不要急着去考察作者的人品,而应该着重考察作品本身,“且以作品论英雄”。文章逻辑严密,论证翔实,文势浩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一篇好作文,即使面对一个有着现成论点的题目,还是应该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自己更深一层的看法,写出独到的见解来。

一类文(中),53~55分。审题准确,对题目所提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法,对文中的概念能下定义,能采用归纳、演绎等逻辑证明的方法较好地论证观点,论说色彩较为明显。

一类文(下),49~52分。审题准确,较多使用举例的方法论证观点,事例能说明观点,且论证较有力。

36~48分的第二层次文章除审题符合题意外,还应具备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或稍单薄、感情基本真实、文体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等要素。

二类文(上),45~48分。审题基本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二类文(中),40~44分。审题部分符合题意,基本依靠举例说明观点。论证不足,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字迹尚清楚。

二类文(下),36~39分。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薄,缺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今年的作文题,明显偏向于论述类文章,因为题目提出的是一个与文学、文化有关的理论性问题,这样的题目,要想用记叙文的形式写好,非常难。所以同学们的文章多数为论说文,阅卷过程中很少见到记叙文。上面的评分标准也主要针对论说文。如果是散文或记叙文体,则要从与题目的关系、故事的完整性、人物形象的生动程度、文章的寓意深度等角度评判。

【存在问题】

今年有不少高规格的论述类文章出现,高分作文也明显比前几年多,但也有不少文章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最突出的是这样两种情况:

一是文笔不错,文史知识也丰富,但不会议论,也不懂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格式。最常见的是在文章开头写出观点,然后用三四段文史资料来证明,但是材料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缺乏深入分析,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看不到个人的思考痕迹。也就是说,理性思辨能力的缺失和不懂论述类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最明显的不足。这些文章中最好的,也只能在一类文(下)中打分。

二是对题目的误读。题目讨论的是艺术家的人品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却有一些同学不认真读完全部材料,只抓住题目中的“言为心声”做文章,讨论言和行应否一致的问题。这类文章在审题上偏离了题目要求,只能作为二类文打分。看来,如何审题,对同学们来说,仍然是写作时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可以赞同“文如其人”,也可以赞同“文未必如其人”,当然还可以辩证地看待。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高下之分,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这里的“文品”,可以理解为一部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美学品位和道德品质特征),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

同学们的文章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在文章开头写出观点,然后用三四段文史资料来证明,但材料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分析时也没有个人思考。理性思辨能力缺失,不懂论述类文章的基本格式。

二是只抓住题目中的“言为心声”做文章,讨论言和行应否一致的问题,在审题上偏离了题目要求。

猜你喜欢
文品人品题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诗品出于人品
吃饭见人品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家庭教育中文品家品相得益彰的路径探析
李益文品与人品的分离
分手最见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