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15-11-07 16:06赵罡
世纪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赵罡

摘要: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的真实再现。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的重要价值。抗战精神是战胜中国发展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国人民于艰难之中获取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团结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抗战精神;当代 ;价值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04-02

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亚洲的主战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八年,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击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恰逢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实在应该牢记抗战历史,缅怀英雄先烈,尤其应该提炼、弘扬“抗战精神”,使中华民族于最为危险之时刻,无数英烈用浴血奋战所诠释的“抗战精神”在当代再次彰显,激励后人。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萃取,是中华民族在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下的历史觉醒。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伟大精神,是任何时刻中国人民凝聚力量的最有感召力的动员。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也是阶级社会的一种属性,是本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历史沿革中逐渐形成的,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愿意放弃个人的利益为自己国家奉献的深厚情感。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1](P.388)但是,从鸦片战争至抗战爆发,中国经历近百年的屈辱史,一向有爱国传统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心灵放逐之后,对国家的情感变得麻木、迟钝,鲁迅先生就曾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讽刺。同时,在政治动荡的一百年间,中国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军阀林立斗争激烈,难以形成一个团结坚实的政府来组织动员民众树立爱国思想。但是,随着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到了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华儿女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民族都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与日本侵略者做殊死搏斗才能挽危局于将倾。也正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国共两党尽弃前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团结一心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抗战激起了中国人民久违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胸中激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国内很快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救中国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这条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在它的指引下,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从政府到人民,从爱国官兵到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全国各族人民都怀着满腔热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不同的方式,纷纷都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大潮中来。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使得抗日战争成为了一场全民族的战争,使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陷入了一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抗战精神的灵魂就是这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敢于献身,以民族大义为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英勇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中国的抗日战争长达十四年之久。在中国人民漫长而艰辛的抗战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里中国人民独自挑起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历史重担,在这期间中华民族英勇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淋漓尽致的得以彰显。毛泽东曾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中华民族是一个英勇不屈的民族,有着血战到底的顽强意志,有着敢于斗争的视死情怀,有着敢于胜利的必胜信念,有着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传承,有着抵御外辱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战斗的历史。正是有着这种英勇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才使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遭到彻底的失败。

毛泽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依据当时的敌我态势,在《论持久战》中倡导发起全民族之抗战,用正面抗敌与敌后有机相结合的方式,把日本侵略者拖入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之中。毛泽东这种持久抗战的战略观,是立足于对抗战的性质、态势、发展规律问题系统研究基础上的,揭示了抗战的艰苦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坚定了侵略者必败,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有力地批驳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与“亡国论”的错误观点,正确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得出了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必将在中国灭亡的科学结论,这更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血战到底之民族精神的现实运用。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与日军大小战事共16万余次,歼灭日军150万人,日军在华投降的军队数量仍达128万,占其全部海外军队的一半。数字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程度,以及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同时更有力地证明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人民英勇不屈、血战到底的持续打击下,气数已尽、被生生的拖垮了。

第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整个抗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在中国镇压抗日军民,残害无辜百姓,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世所罕见。中国人民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淫威所吓倒,一批又一批的抗日英雄前仆后继,以大无畏的精神慷慨赴死,充分的彰显了民族危难之时所迸发出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情怀。涌现出战斗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孤胆英雄杨靖宇;为掩护友军撤退转移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历尽严刑拷打始终矢志不渝的赵一曼;淞沪会战死守四行仓库,孤军杀敌的八百勇士;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惜“犯上”的张学良、杨虎城;卢沟桥血战决心死战的佟麟阁;令敌人闻风丧胆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长马本斋等一大批抗日英雄。无数抗战英雄在完成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与行为是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抗战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的这些抗战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正是英雄主义情怀在现实中的集中体现,其价值内核显然又是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在和平时期,缅怀先烈,弘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日战争胜利时至今日,已经70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复兴正进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正在被世界瞩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由衰弱走向振兴的一个转折点,那么,现在就是实现中国强盛,民族复兴的攻坚阶段,仍然需要抗战精神的鼓舞。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闪烁着催人奋进、激励后人的无限光芒,它不会随着抗日烽火的熄灭而消逝,不会因为历史前进而失掉历史警示的价值。在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奋斗到底、百折不挠”的民族意志,“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第一,抗战精神是战胜中国发展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力量。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前进的道路上有很多艰险,要战胜这些困难,就要牢记历史的教训,继续发扬抗战精神,用这种战斗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国的发展,不仅是物质上富有,国力的强大,更是精神上的大发展。抗战精神就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民族复兴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我们要牢记抗日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要汲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团结一致,筑起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东方,奋斗不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将抗战精神深深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铸牢在生命里最终将抗战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

第二,抗战精神是支撑中国人民于艰难之中获取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指出: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民生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体现了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之梦,也是个人幸福之梦,是民族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而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使得我国实现中国梦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这就离不开伟大的抗战精神,或者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抗战精神是吻合的。

第三,抗战精神是团结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中国人民孤军奋战的结果,它是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在同侵略者战斗的同时,相互支持、并肩作战的结果。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迎来了的良好发展契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且又有了新的发展,国际敌对势力并没有减少,也没有示弱,正采取着各种手段在制约着中国的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发展迅速,还频频制造着各种事端,这势必会影响中国周边和平与安全,乃至影响世界的和平,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让全国、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些不负责任恶行必将导致世界的不和谐,应该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强烈谴责;另外,我们还要继续发扬抗日战争中的国际主义精神,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同那些恶意破坏世界和平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共同维护世界秩序和国际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央政策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重要文 献摘编[M ].北京:红旗出版社,1990.

[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N].2012-11-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给”的价值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背后的当代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