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燕山地区从史前时期起,就是诸文化交汇的一个地区,因此该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通过对这一地区青铜文化花边鬲研究的分析,探讨这一地区青铜时代花边鬲发展脉络,并由此线索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各个青铜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色以及东西两端青铜文化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燕山地区;青铜文化;花边鬲;文化交流
燕山位于中国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谷到山海关,大致呈东西向,北侧接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燕山地区历史上是农牧业分界区,也是民族交汇融合的地带,因此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不同文化因素相互融合碰撞,颇具特色。
花边鬲是特定地区和特定时期出现的具有鲜明的特征的陶器,特征为高直领或侈领,领口外附加一周宽厚的指按条状堆纹,或附加一对指捺纹的窄长扳手,而构成鬲口的“花边”,称为花边鬲或附加堆纹鬲。花边鬲在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第一期已经出现[1],随着朱开沟文化的衰落,花边作风开始向东传播到燕山以南地区,外来文化因素的传入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文明进程,到晚商时期花边鬲广泛流行于长城沿线地区。燕山地区出土花边鬲的文化主要包括大坨头文化、围坊三期文化、张家园上层文化、魏营子文化以及夏家店上层文化。
一、研究现状
花边鬲的考古出土情况和相关研究多年以来也有大量的积累,北至阴山的内蒙古地区,西至甘青地区,南部包括陕北和晋北地区的渭水流域和汾水流域,向东沿明长城一线至燕山南北等地都有花边鬲的发现。
韩嘉谷在《花边鬲寻踪——谈我国北方长城文化带的形成》[2]中对花边鬲的分布做了详细的统计和总结,并且从花边鬲入手结合与之相关的陶器和铜器群对长城文化带的形成做了详细论述。
崔璇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河套地区与燕山南北的文化联系》[3]一文研究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河套地区与燕山南北的文化联系,并将发现的“花边鬲”分为六个区域,包括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窟野河水系,太行山以东拒马河流域,天津蓟运河水系,辽西走廊大小凌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流域和晋西、陕北间南流黄河两岸。
蒋刚《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夏商西周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一文讨论了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夏商西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的时空关系,对朱开沟文化花边作风的走向做出了探讨。
杨鹏强《朱开沟遗址陶器花边纹饰研究》[6]中将朱开沟出土花边鬲的花边分为A、B、C型花边,其中A型花边有较完整发展序列,来源于当地更早期老虎山文化,主要流布方向大致是沿明长城地带向东部发展,一直影响到燕山南北区域,甚至辽西地区。
董新林《魏营子文化初步研究》[7]中对魏营子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附加堆纹鼓腹鬲为代表器物探讨了魏营子文化与长城地带诸青铜文化的关系。
豆海锋和王立新的《试析昌平张营遗址早期青铜时代遗存》[8]中指出青铜时代以花边、蛇纹为代表的朱开沟文化因素的分布十分广泛,在李大人庄、张营、古冶、卢龙双望、镇江营、围坊等遗址均有发现。
二、认识
花边鬲较早出现于朱开沟文化中,并呈放射状对周邻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燕山地区的花边作风是受朱开沟文化东传的影响,但同时花边作风能够大规模并成功地沿燕山地区向辽西地区传布当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消亡不无关系。在沿长城地带西部大体同时的诸考古学文化中,也都发现这种附加堆纹鬲。其中朱开沟A型花边东传的影响诚如学者所言,“促成了中国北方文化带的第一次东西大规模联系,进而促使由花边鬲以及商周北方系青铜器为代表的前长城文化带的形成”。
来自朱开沟文化的花边作风在张家口地区东进并且与本地因素强烈融合,影响了大坨头文化张营类型及李大人庄类型,影响后分两支沿燕山山脉继续向东传播。其中一支花边作风顺着永定河南下到了北拒马河一带,促使了燕山南麓围坊三期文化的产生,对围坊三期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大坨头文化主体的衰落,商人势力的急剧南退,这些都为以朱开沟文化花边和肥袋足鬲作风为代表的外来因素的进入提供了可能。这些外来因素的进入和塔照遗址的持续繁荣为围坊三期文化的形成及其后向东扩展并形成统一的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另一支花边作风可能顺着燕山南麓山地慢慢由西向东传播,对燕山东端的张家园上层文化、魏营子文化及夏家店上层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花边作风的主要传播方向是沿燕山地区自西向东传播,但是与此同时此种花边作风并不单一自西向东传播,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典型如宣化小白阳夏家店下层出土花边鬲。
参考文献:
[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朱开沟遗址》,《考古学报》1988年第3期。
[2]韩嘉谷:《花边鬲寻踪——谈我国北方长城文化带的形成》,《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1990年。
[3]崔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河套地区与燕山南北的文化联系》,《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1990年。
[4]蒋刚:《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夏商西周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考古学报》2010年第4期。
[6]杨鹏强:《朱开沟遗址陶器花边纹饰研究》,西北大学,2011年。
[7]董新林:《魏营子文化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第1期。
[8]豆海锋,王立新:《试析昌平张营遗址早期青铜时代遗存》,《北方文物》2010年第3期。
作者简介:周政女(1989-)辽宁省锦州市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为考古学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