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萍 (南昌市第九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南昌330002)
慢性乙肝是因为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我国现有大量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出现免疫清除期,逐步迁延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功能衰竭,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1]。中医体质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开始有记载,是古代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现代系统的中医体质学也认为,中医体质在任何个体的生长、代谢、疾病等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预后和转归。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根据中医饮食调补的基本原则进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辨证施膳,食物与中药配伍,达到调整阴阳,协调脏腑机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我们观察了本院就诊的行肝脏穿刺术病理诊断明确的1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统计其体质类型特点以及中医证候分析,在此基础上,用以指导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辨证施膳,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均为南昌市传染病医院暨南昌市第九医院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所有病例均经肝脏病理明确证实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所有病例年龄在15~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 ±12.5)岁。
1.2 中医体质学分型标准及判断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综合判断,记录病例中医症状、体征、舌象以及脉象的变化,将研究病例中医体质分9型基本体质: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2]。
1.3 肝组织活检标本病理检查 肝组织活检术由主治医师操作,穿刺前行彩超定位穿刺点,以肝组织活检针行经皮行肝脏穿刺活检术获取肝组织;病理科送检,作肝脏纤维化分期和肝脏组织炎症分级的判定,以此从病理上明确诊断患者目前为乙肝病毒携带者[3]。
(1)收集的110例患者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e抗原阴性病例38例,e抗原阳性病例72例;HBV-DNA水平阴性19例,HBV-DNA水平阳性病例91例。
(2)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类型构成情况:110例患者均填写中医体质量表,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类型主要为平和质(87例,79.09%)、气郁质(8例,7.27%)、气虚质(10 例,9.09%)、其它类型(5 例,4.55%),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平和质占绝大多数,气郁证为实证主要代表,气虚证为虚证主要代表,其它体质出现概率极少。
(3)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症状、体征出现情况:见表1。
表1 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体征观察结果(n=110) 例
(4)舌象、脉象观察结果:见表2-3。
表2 乙肝病毒携带者舌象观察结果(n=110) 例
表3 乙肝病毒携带者脉象观察结果(n=110) 例
(5)1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证型特征结果:见表4。
表4 乙肝病毒携带者证型结果(n=110) 例
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1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统计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候特点,初步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分布特点主要以平和质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以肝气郁结证、肝胃不和证、湿热中阻证等证候为主。通过调查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常见的中医体质以及证候特点,用以指导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辨证施膳。平和质最常见,其饮食应该寒温适中,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气候特点以及地理气候特点进行饮食调理,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季宜濡润滋阴,冬季宜温补,不宜过于偏食寒性或热性的食物。其它常见证候,气虚体质宜吃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品,气郁质宜食用行气解郁食物,湿热体质宜食清利湿热的食物。具体饮食以及药膳措施参考陈璋秀中关于平和质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湿热体质等的具体阐述[4]。
中国传统医学从五行属性、阴阳属性、体形肥瘦、禀性勇怯等方面对体质分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后世医家不断完善,直至中医体质学体系逐渐形成,而中医证候是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类型,反映疾病演进过程中的病理特征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两者对人体疾病状态相互印证[5]。
中药药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饮食文化与中医结合的产物,尤其是《饮善正要》一书,从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各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医药膳在预防疾病、养生以及医疗方面的作用。药膳治疗适应于疾病的前期,或疾病后期,此时症状体征已不十分明显,但常有体质异常,需要遵循中医的治则治法,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其运用于药膳领域就是辨证施膳。
对于乙肝的中医体质分型的报道较少,陈兰羽等[6]则初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体质分型,认为内热质及气虚质为HBV感染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未出现慢性肝炎的发作时,药膳的使用主要是调节体质的不平衡,使其从病理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变,减少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病情严重发作,使药膳发挥其养生和治疗的功用。
本文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以平和质为主,这主要与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病情偏轻有关,其它气虚质、气郁质可见少量病例,气虚质作为一种常见的非平和体质状态,反映了机体免疫清除能力的相对不足,气郁质反映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仍然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肝气郁结致病,这与本院前期调查结果一致[7]。通过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及体质调查,对于患者日常调理中的辨证施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护理的饮食健康教育提供一定依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 -60.
[2]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 -8.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 -68.
[4]陈璋秀.九种不同体质的辨证施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94 -97.
[5]李英帅.体质与证候关系解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3):156-159.
[6]陈兰羽,陈建杰,徐燎宇,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1,31(1):44 -45.
[7]尹燕耀,林云华,宗亚力,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中医证候及体质的相关性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3):2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