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生目标内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2015-11-07 05:59余祖伟邓宝平宫振宇
心理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效能

余祖伟 邓宝平 宫振宇

(1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广州 510091;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 510631;3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增城分校,增城 511316)

电大学生目标内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余祖伟1邓宝平2宫振宇3

(1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广州 510091;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 510631;3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增城分校,增城 511316)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欲望指数量表对电大64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考察大学生个人目标内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内在目标与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而外在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2)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同时,自我效能感在内在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内在目标部分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主观幸福感。

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目标内容;内在目标;外在目标

1 引言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1],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指标[2]。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综观以往的研究,大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研究主要是探讨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例如探讨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另一类研究是探讨内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即个体内部建构是如何决定对外部事件的感知等,进而是如何影响幸福体验的,这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近年来,一部分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个人目标[3]、个人奋斗[4]、主要生活目标[5]、目标内容[6]等目标相关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

Emmons认为,个人目标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而不管目标内容是什么;对这些目标积极地追求及获得的成就与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正相关。而自我决定论强调不仅要有目标,而且需要考虑目标的内容,并且假设个体获得价值(内在或外在)的不同类型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也不尽相同[6]。Kasser和Ryan[7]区分了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两种目标内容,内在目标包括自我接纳、归属感、团体情感和身体健康,而外在目标包括经济成功、外表吸引力和社会认同。前者使人更倾向于满意,因为它们与内在的自主性、能力和关系的心理需求相一致。后者关注的是社会赞许和目标的外在奖励,可能导致行为与个人需求不一致[8]。一贯地追求内在目标而不是外在目标与长期的主观幸福感正相关,而追求外在目标多于内在目标则得到相反的结果,追求外在目标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甚至可能与心理病态正相关[6,7,9-13]。还有研究认为,个体价值目标与环境价值特征的一致性对幸福感有积极影响;不一致则对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14]。掌握目标对初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正面影响,成绩—回避目标对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负面影响[15]。然而,有关目标内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机制的研究目前仍然较为缺乏,尚需要深入的推进。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个体对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需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活动时的情绪状态和效率。申正付等[16]和佟月华[17]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18]。此外,根据目标理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而目标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主观幸福感,成功的体验会使人更加自信,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19]。那么主观幸福感、目标内容及自我效能感的准确关系模型是怎样的呢?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假设:自我效能感可能在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电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电大的招生目前主要以高考落榜生、社会青年以及各类企业中的基层员工为主,年龄绝大部分在18~30岁之间,他们的学习基础总体弱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电大学生在学习的软环境、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上与普通大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就业总体竞争力也弱于普通大学生。因此,研究电大学生个人目标、自我效能感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索通过调整个人目标内容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对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促进电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本研究拟以电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个人目标内容状况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机制,从而探索提升电大学生幸福感的方法,进而提升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研究方法

2.1对象

本研究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广播电视大学中选取7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女生424人,男生218人;大一284人,大二181人,大三168人。调查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分别进行集体施测,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

2.2研究工具

2.2.1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Diener等人编制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Bradburn等人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 (PANAS),前者用于评价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后者用于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生活满意度量表共5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方式,从1=强烈反对,到7=强烈赞成。量表分为各题目的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情感平衡量表由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量表组成,采用7级评分方式,从1=根本没有,到7=所有时间,分值越高,说明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越强烈。本研究中两个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0、0.80。

2.2.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王才康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20],本量表共有10个题目,采用4级评定方式,从完全不符合、稍微符合、基本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测量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

2.2.3个人目标的测量

采用由Kasser和Ryan(1996)编制的欲望指数量表(AI-35)。该问卷由35个条目构成,7个分量表,分别为经济成功、外表吸引力、社会认同、归属感、团体情感、自我接纳、身体健康。其中前3个分量表构成外在目标,后4个分量表构成内在目标。采用7级评分,由1(完全不重要)到7(非常重要)。唐海波[21]等人修订的AI-35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中国人群。本次测量中的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在0.72~0.85之间,内在目标分量表和外在目标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0、0.90,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

3 研究结果

3.1电大学生个人目标内容状况

比较目标内容各分量表得分和内、外在目标得分的性别差异,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经济成功和社会认同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外表吸引力和身体健康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余得分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1 不同性别目标内容的各分量表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2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与目标内容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对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和目标内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电大学生内在目标的得分高于外在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得分最高,而社会认同目标得分最低。经济成功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归属感、团体情感、自我接纳和身体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内在目标与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相关不显著;而外在目标只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相关不显著。自我效能感与内在目标、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内在目标两两相关显著,这为后面的中介效应检验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而外在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则不做之后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目标内容、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3.3内在目标在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分析内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效能在其中的作用。通过两组模型的比较,寻找最佳拟合模型。首先建立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效应模型:内在目标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由内在目标直接到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建立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模型。

在观测指标设置上,内在目标分为归属感、团体情感、自我接纳和身体健康四个维度,把构成每个维度的项目相加所得维度分即为内在目标的观测指标。自我效能感观测指标采用10个项目的和。主观幸福感问卷涉及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3个方面的主观感受,把构成每个方面的项目求和即为相应的观测指标。

两个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见表3。一般认为,RMSEA小于0.08,CFI和TLI等指标大于0.90,所拟合的模型是一个好模型[22]。比较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数可知,两个模型的CFI、TLI均大于0.90,RMSEA均小于0.08,与模型 1相比,模型 2的拟合效果更好,因此我们接受部分中介模型,模型的路径系数见图1。

表3 完全中介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模型的拟合指标的比较

图1 自我效能感在内在目标和主观幸福感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路径图

由图1可知,模型中各个路径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内在目标、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预测作用(β=0.10,p<0.01);同时内在目标通过自我效能感(β=0.11,p<0.01)对主观幸福感(β=0.51,p<0.001)有显著的预测。自我效能感在内在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6.36%。

4 讨论

4.1电大学生目标内容的特点

本次调查发现,女生在外表吸引力和身体健康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外表和养生,这可能是因为受到长期的社会文化影响所致。而男生在经济成功和社会认同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1],说明男生更加注重经济上的成功和对社会做出贡献,这可能是与社会对男生所期望的性别角色有关。本研究还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内在目标的追求,而男生更注重外在目标的追求,这与Kasser和Ryan[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4.2目标内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内在目标能显著预测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Ryan和Deci认为,相对于注重外在目标而言,追求内在目标的人更容易产生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满意感。他们认为自我决定论中的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结果,因为内在目标与自主性、能力、关系需要紧密相连,关注内在目标的人,心理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Kasser和Ryan(1993,1996)的研究发现内在目标与自我实现、活力、积极情感正相关;而外在目标则相反,而且和抑郁、焦虑、消极情感、心理症状负相关,过分地追求外在目标,会越来越偏离个体的心理需要,导致适应性和幸福感的下降。Ryan等(1999)对俄罗斯大学生欲望和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Sheldon和Kasser[23](1998)的纵向研究发现,追求和达成内在目标会增进幸福感,他们认为,如果个体的追求不能满足基本心理需求,即使拥有很多,也不可能产生幸福感。也就是说,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与获得幸福感程度依赖于内在目标的成功追求。而外在目标只能预测消极情感,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相关不显著,这一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但和国内的一个研究结果相一致[24]。在他们的研究中,外在目标不能预测幸福感,对此,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外在目标的实现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要维持这份快乐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本研究中,造成外在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的可能原因是:对追求经济成功、外表吸引力和社会认同的动机不同,导致了主观幸福感的不确定性,例如,有些人是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渴望,有些人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地生活。

4.3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分析

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遭遇失败时,有较高的自信心来面对困难,这种较高的自信心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一任务没有信心,会给自己造成过度紧张、焦虑的状态,进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通过焦虑情绪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说明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影响个体的焦虑水平来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的[18]。

本研究还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在内在目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内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部分是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实现的,这一结果与目标理论的假设相一致。生活有目标让人觉得人生有意义,并产生自我效能感,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使人在日常生活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状态。即以恰当内在目标为主导,提高自我效能感,能降低个体的焦虑等消极情绪,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从而提高总体的幸福感水平。

从研究结果来看,本研究对提高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贡献。例如,要更多追求内在目标而少一些追求外在目标。追求归属感目标的个体,希望拥有可靠的朋友和家人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能感受到更多的爱、温暖和安全感;追求团体情感目标的个体愿意把爱和关怀传递给更多的人;追求自我接纳目标的个体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追求身体健康目标的个体希望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内在目标的追求都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另外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来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5 结论

(1)电大学生目标内容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加注重外表吸引力和身体健康,而男生更关注个人能够经济成功和社会认同;(2)内在目标能显著预测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3)内在目标部分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542-575.

2Diener E,Eunkook MS,Richard E,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T 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y Bulletin,1999,125(2):276-294.

3Brunstein JC.Personal goal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5:1061-1070.

4Emmons R A.Personal strivings:An approach to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058-1068.

5Roberts B W,Robins R W.Broad dispositions,broad aspirations:The intersection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ajor lifegoals.Personalityand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0,26:1284-1296.

6Kasser T,Ryan R M.A dark side of the American dream:Correlates of fi nancial success as a central life aspir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5:410-422.

7Kasser T,Ryan R M.Further examining the American dream:Differential correlate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goals.Personalityand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1996,22:280-287.

8Ryan R M,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68-78.

9Schmuck P,Kasser T,Ryan R M.Intrinsic and extrinsic goals:Their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to wellbeing in German and US college student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0,50:225-241.

10Sheldon K M,Ryan R M,Deci E L,Kasser T.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goal contents and motives on well-being:It’s both what you pursue and why you pursueit.Personalityand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2004,30:475-486.

11Niemiec C P,Ryan R M,Deci E L.The path taken:Consequences of attain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aspirations in post-college life.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9,43:291-306.

12Romero E,Gómez‐Fraguela J A,Villar P.Life aspirations,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 Spanishsample.European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2,26(1):45-55.

13Ryan R M,Chirkow V I,Little T D,Sheldon K M,Timoshina E,Deci E L.The American dreamin Russia:Extrinsic aspirations and well-being in two culture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1999,25:1509-1524.

14文萍,李红.个体价值目标与环境价值特征一致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64-67.

15王艳梅.初中生成就目标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11-412.

16申正付,杨秀木,孙雪芹,等.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303-305.

17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4,25(4):396-397.

18余鹏,宿淑华,李丽.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3-45.

19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1):46-50.

20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21唐海波,邝春霞,姚树桥.欲望指数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2008,16(1):15-17.

22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3SheldonKM,Kasser T.Pursuing personal goals:Skills enable progress,but not all progress is bene ficial.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1319-1331.

24邱辉,蒋奖,王荣.大学生毕业目标追求、心理需要满足与幸福感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12,12:92-95.

Goal Cont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fficacy

YuZuwei1,Deng Baopingi2,Gong Zhenyu3
(1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091;2 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3 ZengCheng Campus,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ZengCheng,511316)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oal conten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pen University students,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fficacy,644 students in Open University were assessed by SWLS,PANAS,Chinese Aspiration Index,and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Intrinsic goa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affec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affec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rinsic goal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not significant;(2)Self-effica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affects,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affects.Self-efficac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insic goal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in partly.In conclusion,Self-efficacy had a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intrinsic goal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tudents in open university;subjective well-being;s elf-efficacy;goal content;intrinsic goals;extrinsic goals

国家开放大学2012年科研课题(Q2903A-Y)、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12A176)、2012年广州市属高校科研计划项目(2012B046)

余祖伟,男,教授,硕士。Email:yzweisd@163.com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