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肢端黑变病一例

2015-11-07 06:08曾令济陈忠业范雯雯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黑褐色肢端内踝

曾令济 陈忠业 范雯雯

·病例报告·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一例

曾令济 陈忠业 范雯雯

患者男,25岁。手足皮肤干燥、呈黑褐色25年。其母称患者出生不久,即发现手足皮肤干燥,灰黑色,其后色素逐渐加深,至5岁时,手足皮肤呈黑褐色,冬天尤甚,因无自觉症状,一直未重视。成年后曾在数家医院就诊,认为是先天性疾病,治疗效果不好,故未作特殊处理。近几年皮肤颜色进一步加深,夏季时伸侧皮肤如手足背呈灰黑色,曲侧皮肤如手腕、内踝呈黑褐色,而冬季手足背部皮肤呈黑色,手腕及内踝处皮肤呈深黑色;水洗或在水中浸泡后,黑色反较前加深。平素身体健康,否认癫痫、外伤、光敏、特殊嗜好及服药史,无焦油、砷制剂及光化学物品接触史。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发育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皮肤科情况:两手背皮肤粗糙、干燥及轻度肥厚,手背及手指伸侧皮肤呈弥漫性灰黑色,左手背拇指侧皮肤冻伤后留约4 cm×3 cm三角形色素减退斑,其上方近腕部豆大瘢痕周皮肤呈黑褐色;腕部皮肤呈黑褐色;两足背及踝部见类似皮损,呈灰黑至黑褐色,尤以内踝处为甚(图1);耳廓、颈后及肩背上方皮肤粗糙,略变黑;指趾甲、毛发正常,未见色痣,手在水中浸泡后,皮损较未浸水前加深(图2)。取左内踝处皮损活检,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及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及棘层增厚,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呈栅栏状排列,真皮浅层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和嗜黑素细胞,未见痣细胞(图3)。诊断:进行性肢端黑变病。治疗:予以口服维生素C 200 mg每日3次,维生素E 50 mg每日3次;右手背皮损行液氮冷冻治疗1次,治疗后,皮损较前稍变淡,2个月后又复原貌。目前仍在随访中。

图1 患者手足皮损 手足背皮肤粗糙、干燥及轻度肥厚,手背及手指伸侧皮肤呈弥漫性灰黑色

图2 双手在水中浸泡5 min后皮损较浸水前明显加深

图3 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增厚,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呈栅栏状排列,真皮浅层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和嗜黑素细胞,未见痣细胞(HE×200)

讨论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病因不明,多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色素沉着始于婴儿期或童年,常见于出生后4~6月龄。初期为均匀的色素沉着斑,对称、局限于所有指(趾)甲周围,其远端边界常弥漫,以后色素进行性加深,呈黑褐色,范围逐渐扩大,可累及手、足背、腕、踝部,以及会阴、臀部、颈、腋、胸腹等处,指关节或大关节褶皱部也可见色素沉着斑,指(趾)甲及毛发正常,精神发育有些迟钝,可伴有癫痫发作。

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疗法,本例患者采用液氮冷冻等治疗,但疗效不佳。是否可运用激光、光动力及果酸等治疗手段有待探讨。

本例患者的皮损形态、进展过程及组织病理均符合进行性肢端黑变病。经文献检索,这可能是国内的第7例报告,迄今国外文献对该病的报道也仅10余例[1]。本例有下列特点:①婴儿期起病,进行性发展;②以往文献报道本病5岁时逐渐减轻[2],而本例 5 岁后加重;③冬重夏轻,此与潘敏等[1]报告相似;④皮损经水洗或水中浸泡后色素加深;⑤掌跖皮肤及指(趾)甲不受累;⑥无家族发病。上述特点中,除第3点外,其余各点以往文献中均未见报道,尤以第4点最为特别。这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现象还是皮损复杂的病理改变,或是更为特殊的未知因素所致,暂时还无法界定,有待今后发现更多病例做深入分析与研究。

[1]潘敏,朱文元,骆丹.进行性肢端黑变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11):729-731.

[2]覃芳,林能兴,吴艳,等.进行性肢端黑变病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4):245.

作者单位:510290广州鸿业皮肤病医院

2014-10-24)

(本文编辑:颜艳)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8.021

范雯雯,Email:64917573@qq.com

猜你喜欢
黑褐色肢端内踝
肢端肥大症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彩超表现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缘结推拿献此生
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对粉碎性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珍奇的贝壳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