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函
这是我看本期杂志里震撼最大的一篇文章,有人说迟来的正义就不是正义,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到最后谁在意这个正义?在意的是生命的意义终于回归了它原有的轨迹,虽然这个轨迹也许本该更加绚丽多彩。文章布局非常棒,起伏跌宕,看似负能量满满,但确实正能量无限,不评论制度的缺陷,却也体现出国民在将骨子里流淌了数千年申诉靠官的血液逐渐转变成申诉靠法的民主意识上来,这才是社会的大进步。
段非
非常感谢《人物》杂志对同妻心声群(QQ号:99515654)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报道刊登出来之后,同妻心声群新来了不少“同妻”,和这里的过来人一样,她们在发现真相之后都在经历着十分痛苦和迷茫的阶段。群里的志愿者们,一边耐心听她们倾诉,一边以过来人的身份一点一点地开导她们。我们知道,她们都有着一颗被伤得支离破碎的纯洁的心,这种心理阴影和伤害不是短时间能消除得了的,她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关爱来走出这段人生的阴霾。
在几年前,“同妻”对于社会大众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这几年通过媒体的报道,“同妻”现象正在慢慢引起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妻”勇敢地站出来讲述自己的遭遇。看到这样的进步我真的很高兴,我们同妻心声的志愿者也会继续努力地宣传“同妻”现象,避免更多无辜的女孩走入这种不幸的婚姻,同时鼓励和支持和我们有着相同经历的姐妹们,一起找到走出人生谷底的力量。
ruby
一直以来,《人物》都十分关注LGBT(非异性恋者)人群,这也是我们报道“同妻心声群”的理由。
没有人应该遭受这些欺骗,无论以什么样的名义。但是如同报道中所说,只要社会上仍存在对于同性恋者的歧视,“同妻”就会作为受害者背后的受害者一直存在。我们希望他们中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更宽广的道路,受到更公正的对待—因为从广义上说,他们就是“我们”。
对未来而言,我深信不疑地知道一切大门都会打开,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人生的摸索是一个不可摆脱的程序。其实,每个人也许都是一样,但只不过有人需要经历过程和结果,有些人只想要结果而已。
一切的事业在形式上都是有限的,人类真正与外界接触的最高契合度,最终还是要精神层面的一致。这样看来,现在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初级阶段。
无论是影,还是音,都是媒介。永恒的是,那心灵的联系。
沈洋
沈洋先生是一位满世界巡演的歌唱家,也是一位徕卡相机的收藏者。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来回切换,让他的本心得到滋养、成长。
你说得真好。《姐姐》中的3个姐姐,执着地为失去自由的弟弟奔走,并坚持使用司法手段寻求公正。让我们特别激赏的是,对于恶和不公,姐姐们有着成熟的态度,这种成熟在中国实在罕见。
奔跑吧,兄弟!你让我等每天坐写字楼,吹空调,营养过剩,回到家面对偌大花园小区,还找借口不跑的人,情何以堪?
Tony Gan
代光臣先生是《每天憋着一口气,跑》一文的主角。他的正职是保安,业余是一位马拉松跑者。看到我们的初稿时,他感到不安,担心其中对他的领导、同事的描写给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理解他的激情,有的甚至会出言讥讽和阻拦。为尊重他的意愿,我们隐去了当事人的相关细节。
这是他最打动我们的一点,沉默的善意,不动声色的关怀,不允许遭遇过的困厄,成为自己不再宽厚的借口。他在郑开马拉松赛中跑出了国内第五的成绩。虽然未能展现最佳水准,但至少,跑步使他拥有了一个获得自由和愉悦的方式。
(本期回复:副主编 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