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摘要:高校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培育和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破解就业难题,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必须着眼于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实训体系,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教育;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64-02
一、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
自主创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成功率较低,其中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技能是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大高校创业教育力度,构建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一种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训练,创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创业实践经验的介绍过程。它通过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由岗位的寻求者变为岗位的提供者,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二)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人力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三)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通过创业教育可以改变大学生的态度、知识、行为和职业目标,使更多的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兴趣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发挥创造潜力。在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 21 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创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创业教育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创业教育的内容涉及资金、人员、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规、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科学设计,分步推进,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和诸环节。作为每位同学必选的公共基础课,从大一开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构建有效衔接、内容实用、循序渐进的阶梯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做到有计划、有载体、有学时、有学分、有侧重、有评价方法。
(二)三结合原则
1.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相关要素,把创业的精神实质融入到专业知识之中,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索质,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坚持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真实的工作场景、一流的实训装备、贴心的现场指导,对大学生而言,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扎实的校外拓展训练必不可少。高校要千方百计地开发各种校内外资源,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创业过程,体会创业的艰辛、风险和挑战,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坚持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结合。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应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丰富和补充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知识,清楚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合理调整职业预期,做好职前准备,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理性职业选择。
(三)分类指导原则
创业教育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要尊重学生,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比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兴趣学生的创业需求,进行分类指导。以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让更多的大学生勇于创业,并且能成功创业。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着力点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识,换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基石。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实训体系。
(一) 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将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据调查,目前一些高校仍然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没有设置独立的课程,只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中有所涉及,随意性较大。要改变这种局面,高校必须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实行弹性教学管理方式,并使之形成一种新常态,以确立创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要开设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1)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良好的创业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力。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意识到,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业意识。
(2)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创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创业者创业能力的高低。大学生创业更为重要的是自身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把握市场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等等。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决定了创业的总体水平和创业的成功率。
(3)创业知识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学生应掌握的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税收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人际交往知识、礼仪知识、相关行业知识等等。通过这些必备知识的系统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创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激发创业愿望,提高创业能力,实现理性创业。
(4)创业价值观教育。目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缺少自立自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过多地依赖学校和家长,不愿到农村、基层、艰苦偏远的地方去。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到西部、基层、农村去创业。
(二)创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1.高校要成立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校创业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协调等项工作,为创业教育提供对象、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使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覆盖到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确保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教师的专业培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从社会各界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专家学者担任创业课教师,同时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并开展各种咨询,参与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双管齐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3.成立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组织,做好创业教育指标体系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每学期对创业教育实践的成果进行评价,奖优罚劣,以保障学校创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创业教育的实训体系
创业实训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创造条件搭建创业实习实训平台,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能力。
1.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采取自建和校企共建等多种方式,统筹现有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整合或新建涵盖所有应用型专业的实习实训平台。
(2)加强校校合作,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
(3)加强校地合作,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争取较多的校地共用的共建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桥梁作用。
2.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加强校企合作,采取“以企为主”的形式共建综合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多种实习实训任务。
(2)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交流,实施课程设置紧跟生产过程、教学设计紧跟岗位能力,教材选配紧跟任务项目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平台,加强技能训练,让他们亲身感受创业过程,体验经营之道,积累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本军,楼伟琳.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 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2]杨道建,李洪波,陈文娟.高校大学生创业引导策略 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李冬妮,赵越.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7).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