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月楠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高职汽修专业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了以课程设置优化、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为主的理论课程体系改革途径,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高职教育 汽修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特色专业”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tszy062。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对汽车检测、维修人才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与此相应的汽车营销、检测、维修类专业也纷纷在各高职院校应运而生。现代汽车作为各种高新技术的载体,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复杂化导致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建设,将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成具备专业综合能力的汽修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理论课程体系改革
1.以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多且内容深、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厌学心理普遍。针对这个问题,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必须够用为度,不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为应用服务,围绕专业实际的需求选择实用的课程和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例如,对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液压传动等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提炼,最终形成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汽车机械基础。对很多学生反映内容深、理解困难的电工电子技术,选用其中电工基础的内容与汽车电器设备课合并,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增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程,如汽车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扩大知识面。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本着必须够用原则,可以有效扩大学习知识的广度、降低了深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
汽车构造、汽车电子电器、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等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过去这些课程通常独立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在设置上存在学习时间前后跨度大,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不易融会贯通。这就造成学生对某一部件总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
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这些课程可以被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四大模块。在一定的教学时段内只将一个总成部件作为教学对象,讲授其构造后紧接着讲授维修和故障诊断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完成汽车构造、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检测从理论到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全部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能通过感性认识得到较深的理解,教师讲授时应尽量对照实物在现场进行讲授。例如原来的汽车构造被分解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两门课,教师上课时分别以发动机或底盘为重点,系统阐述各总成部件的构造、原理及故障诊断维修的内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备整体性与连续性。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
很多高职院校还未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制订的培养计划普遍突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数所占比例过低,教学模式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需求。有些院校甚至照搬本科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或稍做修改留为己用,忽视了高职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落后,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受现实条件等多方面局限,很多院校对实训设备投入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落后,数量少品种单一、人均使用率低;实验室缺乏整体规划,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
3.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由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加入教师岗位的人员,他们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弱,缺少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验,难以对学生的实训进行指导。由于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一些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甚至成了摆设。
4.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实施,通常是一门课程结束以后,才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训,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教学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保持一致。
5.缺乏实训教材和实习大纲的指导,实习质量不高
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没有专门的实习教材和大纲作为指导,对实习内容、实习步骤、实习目的、实习所应达到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学生在实训中无所适从,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
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末。如除专门的实践课程外,可以将理论课程学时的一部分用作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实践教学还应编制相应的教材或实习大纲,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相应的实习报告。
2.注意实训设备的更新和管理
充足的教学实验设施和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是保证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必须注意新设备的添置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及定期维护保养。例如常见车型的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仪、汽车万用表等是学习发动机及其电控系统维修的基本设备,另外,手动、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器试验台,拆装专用工具等都是汽修专业最基本的实训设备。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等方式,派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到汽车修配厂参加实际工作、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班和组织多种形式的专业教研活动,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将其培养成既能担当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专业技能指导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4.通过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单靠学校的投资很难满足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要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提高,如一些4S店、大型汽车维修厂、汽车美容店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进行。校企合作的较好方式是对口培养,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然后到实习基地就业。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过程中,学校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高工高管现场操作,指导学生对实际故障进行剖析、排除,这样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实际维修能力。正在高职院校推行的2+1培养模式,就是在第三学年通过招聘的形式,把学生安排到协议式校企合作单位中去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完全按企业的员工要求进行管理,并取得薪酬。
总之,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学校领导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善软硬件条件,理论与实践两手抓,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振新.模块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林福来.浅谈高职院校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3]叶志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8).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