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华
海盐发展浙商回归总部经济的潜在优势
朱双华
总部经济理论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首次提出的,国内也通常采用这一概念和理论。根据赵弘的理论,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近两年,为了有力推动海盐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海盐县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目前海盐还未有外来企业的总部经济,笔者主要从海盐发展浙商回归总部经济的潜在优势出发,基于一定的思考和认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税收贡献效应。一个公司的总部在海盐,结算一般就在海盐,无论通过什么形式,有一部分税收总是要上缴海盐,因此会产生企业税收的贡献。另外,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也是海盐县一笔不小的税收来源。
产业乘数效应。制造业总部如设在海盐,相应地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会形成为制造业总部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与此同时,总部经济所带动的商务写字楼等城市投资对海盐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贡献。
消费带动效应。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以及保障商务活动和研发活动所必须的各种配套消费;另一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旅游、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推动海盐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劳动就业效应。总部经济的发展本身会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社会资本效应。聚集了一定量的企业总部,无形之中能够提升海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总部经济有利于加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再造,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海盐综合竞争力。
地理位置优越。海盐位于杭嘉湖平原,处于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地带。从陆路看,海盐处于沪、杭、苏、甬之间高速公路“十”字型结点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加上浦高速、乍嘉苏高速,形成至四城市1小时交通网络,海盐与周边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的联系更加便捷,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从水路看,海盐内河航道密布,与杭州、湖州、嘉兴三市和江苏省南部各县市比较便捷。从海路看,海盐东北有上海港,东南有宁波港、舟山港,极具承接转运优势,发展区域性货物分流中心潜力巨大。陆路、水路、海路都为海盐发展浙商回归总部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优势条件。
产业初具规模。海盐重点产业突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3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核电)179亿元,增长13%,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92亿元,增长15%;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111%,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69%;引进县外内资46.3亿元,增长30.9%,新增注册资金20.1亿元,增长8.7%;全县11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1.8亿元,增长11.8%,其中30个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2.9亿元,增长16.9%。以核电关联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75亿元,增长23%。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浙江省名牌2件。稳步推进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引进浙商回归项目48个,实到资金21亿元。
综合环境优越。海盐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白洋河湿地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滨海新城正在建设中,风景宜人的南北湖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绮园、渔人码头给海盐旅游增添了新的风景线,海盐新建的温州大厦等高端写字楼即将竣工,这些都给海盐提供了良好的安商、富商环境,适宜不同国家、地区的客商在这里投资创业。
坚持原则,满足海盐经济转型需求。一是基本原则。发展浙商回归总部经济要遵循与园区经济相结合、与产业发展导向相结合、与浙商回归创业相结合,培育总部与引进总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形成有机统一,促进生成发展。二是坚持产业导向原则。立足于海盐长期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总部类型:以五大新支柱产业为重点(临港工业、核电关联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电子电器业)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促进与总部相关的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区域内部产业结构,提升区域内产业水平,打造浙北制造业中心,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形态。三是实施指导原则。明确海盐总部与“沪杭苏甬”经济圈的关系、作用,要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期开发、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运行的指导原则。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加上浦高速、乍嘉苏高速,形成至四城市1小时交通网络,海盐与周边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的联系更加便捷,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健全机构,出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总部经济工作协调机构或总部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进一步提高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能力。要按照《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119号文件)、《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浙经信服务〔2010〕375号文件),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谋划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要考虑海盐区域位置和交通条件的优化,对总部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出台前瞻、全面的符合海盐实际的总部经济发展意见,有针对性地、适宜适度地推进海盐总部经济发展。
科学规划,统筹总部经济空间布局。要站在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总部经济的空间布局、政策引导、环境营造等进行宏观指导和规划,着力克服各种利益体扩张等带来的布局与服务功能配套的混乱,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应结合海盐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统筹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处理好总部集群布局与分散布局的关系。要抓好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科学规划和建设,积极出台加快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的相关意见,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海盐各类园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区等)的总部大楼建设,有效集聚企业总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上海普陀区既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商务密集区建设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同时在不改变土地功能用地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容积率,在工业园区中规划建设办公楼,建设企业的展示中心、研发中心。
优化服务,保障总部经济有序发展。发展浙商回归总部经济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海盐要切实加强关键岗位监督,强化政府部门主动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打通部门审批服务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审批速度;各有关部门还应建立总部企业全程代办制度,优先办理审批服务等事项,努力为总部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发展总部经济,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内生环境,还需要良好的基础性环境,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要以“一城三地”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文化、卫生服务和城市绿化水平,全面提升滨海宜居城市功能。
作者单位:海盐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