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与组织:江苏中学教师中的思想改造(1949—1952)

2015-11-05 04:35刘德军
江汉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江苏

刘德军

摘要:学界以往对具有留学背景的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关注较多,而相对忽视了中小知识分子,如中学教师的思想改造。建国初期党对中学教师的思想改造政策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从政治学习到思想改造是一脉相承的。从方式上看,政治学习运动时的学习文件和政策、依靠知识分子的自我批评为主,到思想改造时的主要依靠外力,通过座谈会、典型示范、“洗澡”等方式而开展;从目的而言,政治学习时期的解决立场问题,到思想改造时期的立场重塑和组织清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党对教育体制的初步改革。

关键词:江苏;中学教师;政治学习;思想改造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4-0109-05

学界对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关注较多,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他们关注这一问题时有以下特点,第一,将视角主要放在大知识分子身上,而相对忽视了中小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改造。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大知识分子是思想改造运动的主要对象,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二是相关资料较多,容易收集,这从当时他们发表在报刊上数以千计的检讨文章就可见一斑。但不能否认的是,对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关注并不能代表整个知识分子群体。作为群体一部分的中学教师的思想改造也应该是研究对象。第二,研究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时往往将建国后针对知识分子的各种运动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忽视了思想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忽视了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尤其缺少将1950年知识分子政治学习运动与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相联系的整体研究。所以,我们选择江苏地区作为个案,以档案资料为基础,来梳理中学教师群体思想改造运动的来龙去脉。

一、前奏:政治学习运动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由来已久,毛泽东在《整顿党风学风文风》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章中就已经初见端倪。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让这一问题变得迫在眉睫。1948年7月3日,中央在新华社陈克寒从中原发回的关于新区宣传工作和争取青年知识分子的电报的批注中指出。“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是我党重大的任务,为此,要办抗大式的训练班,逐批地对知识青年施以短期的政治教育,要大规模地办,目的是争取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受一次这样的训练。”

同日,中央在《关于临汾地区工作方针给晋绥分局等的指示》中要求,“对于这些仅仅是思想上反动的人,我们应依靠其中较进步的分子,从思想上去说服教育改造他们。办法可利用讲演会、座谈会、辩论会等方式,进行时事教育及理论上的辩论与说服”。“为了指导旧有教员在今后如何去进行教育,可用暑期讲习所或教育会议等形式去集训教员。”这两份文件较为重要,它基本上确定了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开展政治教育的方式。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就成为现实。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不要四面出击》中更是强调,“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由于毛泽东的倡导,知识分子中的政治学习运动在全国展开。

针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学习运动,中学教师群体自然不能例外。那么,江苏中学教师中存在的何种思想应该被教育和改造呢?

苏北行政区曾就该地四所中学教师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总结。第一,建国初期对待新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解放初期的变天思想”、“怀疑、敌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思想”。苏北四所中学178名教师中有61人具有此种思想。第二,对建国初期一些政策不满的思想。四所中学178名教师中有60人表现出比较显著地怀疑、反对镇压反革命政策的思想,认为“镇反期间杀人太多”。第三,崇美、亲美思想非常严重。178名教师中有105人具有此种思想,他们认为“抗美援朝是惹火烧身”、“抗美援朝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武器好,打不过他,抗美援朝是多事,不去最好,在家忙建设”。第四,超阶级、超政治的雇佣观念和名利思想。178名教师中有74名教师“不满意领导,把自己由高中调到初中,认为是薪水太少,大材小用,不安心工作”。有76名教师的单纯技术观点较为突出,他们认为“数理化学得好,考大学就一定有把握。”

这些中学教师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当是建国初期江苏中学教师群体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归根到底就是这些知识分子看待问题的立场问题,即这些知识分子站在什么阶级的角度来对待新政权和中国共产党。而这些思想与新政权的巩固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整合自然是有距离的,这也就成为政治学习运动的目的所在。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江苏中学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是以寒暑期教育研究会的方式进行。就是利用寒暑假期间将中学教职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清理错误认识、树立正确思想的目的。表1是苏南行政区针对教育部门举办的寒暑期教育研究会的概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一是针对教育系统的政治学习运动从苏南刚刚解放的第一个暑假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1952年8月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结束为止:暑期的政治学习运动是以暑期教育研究会的方式开展,寒假的政治学习运动是以政治教育研究会的方式进行,应该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实质是一样的。二是这种政治学习运动是针对所有知识分子的,就教育系统来看,不仅包括中学教职员工,也包括高等教育工作者等,范围较宽。三是从学员的具体数字来看,中学教师参与政治学习运动的程度是比较高的。除去表中的空白外,1950年8月,苏南中学教师参加第二届暑期教育研究会的人数达到3293名,而这一时期苏南中学教师总数是3838名,参加者的比例达到85.8%。

如果说寒暑期政治教育研究会是江苏中学教师政治学习运动的主要方式,那么,政治学习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呢?从档案史料中看,政治学习运动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建国初期的重要政治运动而展开。

一是利用政治教育研究会的方式,组织中学教师围绕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来展开爱国主义的学习与教育。首先是在抗美援朝运动当中,着重于有系统的正面的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启发阶级觉悟,同时对教师结合着前途教育与翻身教育。其次,在土地改革期间,学校里面着重学习土改的法令和政策及其他有关土改的文件,使其彻底认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进一步又搞通了土改的正义性、必要性。再次,在镇压反革命中,着重于学习有关镇反的各项文件及政策,批判“教育万能”、“怜悯”等错误思想,稳定工作情绪。

二是结合批判电影“武训传”展开对中学教师的教育。各地号召中学教师对电影“武训传”展开深入的批判,并联系各种各样的错误教育观点,来清算自己的教育理论。“1951年暑期苏北各分区及扬州市集中全体中学教师。作了十天时间的讨论,更进一步的认识了武训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奴才走狗,较彻底的批判了实用主义、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等等改良主义的思想残余,初步明确了革命的教育观点。”

中学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效果如何呢?第一,基本上肃清了崇美、恐美、亲美思想。建立了仇美、鄙美和蔑视美帝的观点。第二,真正认识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认识了抗美援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把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实践一致起来。在很大的一部分师生中,纠正了死教书、死读书、不问政治的偏向;体会到新中国的光明远景,打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第三,对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各级学校根据上级的指示,进行了土改与镇反政策的学习。许多学校举行了控诉反革命分子大会,部分学校参加了公审,并在校内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对土改与镇反的意义及政策的贯彻,均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四,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了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有的教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我至今才能讲上来”。第五,开始认识了旧教育的许多错误,并认识了过去的教会学校本质上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过去的“教育救国”、“读书救国”、“教书人与政治无关”、“实用主义”等种种错误的观点,均在日常的业务理论学习中、电影武训传的学习中、三自革新运动中遭到了应有的批判和纠正。

中学教师中的政治学习普遍是以自我批评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展开,运动的目的是清除“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和实现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它是中国共产党把延安时期形成的改造党内知识分子的理论、政策与方法运用于党外知识分子的开端,是革命胜利后的第一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政治运动的源头。”应该说政治学习运动是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改造的一次尝试,一方面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还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也由于知识分子,尤其是新解放区的知识分子对思想改造还持漠视、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三是由于政权刚刚建立,社会上还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此次政治学习运动的力度、方式都是相对温和的。但政治学习活动的效果究竟如何,笔者无法考证,但思想问题也不是一次学习活动就能解决的。

二、为什么还要进行思想改造

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开始的标志,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其实,这场运动是1950年政治学习运动的持续和升级。既然是一个持续性的运动,要想找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自是一件难事。1950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界一般认为,毛泽东的这一认识把思想改造的重要性提升到异乎寻常的高度,各地思想改造运动由此也开始迅速兴起。

既然前文述及的政治学习运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那么在其余温尚存的情况下,思想改造运动为何又接踵而至呢?

一是从思想上看。虽然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在政治学习运动中受到了批评和教育,但思想问题的解决似乎不能一蹴而就。政治学习运动之后,江苏地区中学教师的思想情况就颇能说明问题。

南京市中学教师中在政治学习活动后仍然存在着不少“错误”认识,第一,部分教师有较浓厚的“超阶级”观点。如有人讲:“世界局势如二龙戏珠我独看”。第二。部分教师讲课徒具形式或拉的太远,显得生硬,分析不深刻,无感情,只有枯燥的政治口号,左一个伟大的祖国,右一个祖国的伟大,从不检查效果。第三,强不知以为知乱说一通:少数学校有人说:“志愿军就是解放军”、“八路军是共产党的前身”、“少年队是中国童子军”、“精通几何就是精通马列主义”。第四,较普遍的是用资产阶级的观点来教学生,如七中美术教师用“既提高技术,又得稿费”来动员学生创作。第五。个别教师散布反动言论,如七中有一教师说:“上海、天津、东北、台湾的繁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三中有一教师说:“中国人过去想做美国人,现在想做苏联人”。

二是从组织上看。建国初期江苏地区中学教师的组织情况较为复杂,党员偏少,组织不纯的情况较为严重。据初步统计,“苏北中等学校行政工作人员310人中有共产党员105人,青年团员14人,国民党员44人,三青团员18人,青年党4人,参加特务组织15人,民主同盟2人。仅扬州中学教职员中就有伪县长5人,其他做过国民党官吏的23人。”

即使是“在苏北中学政治教师中。也只有共产党员80人,占49.7%;青年团员21人,占13.04%;国民党员10人,占6.21%;三青团员4人,占2.48%;无党无派39人,占24.22%;其他7人,占4.34%。”

由此可知,虽然经过了政治学习运动,但江苏中学教师中的立场问题和组织不纯的情况仍然较为严重,而这种情况无疑又会影响到党对中学教育的领导和改革。1951年11月30日,中央在《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的通知》中指出,“学校是培植干部和教育人民的重要机关,党和人民政府必须进行有系统的工作,以期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清除学校中的反动遗迹,使全国学校都逐步掌握在党的领导之下,并逐步取得与保持其革命的纯洁性。因此,必须立即开始准备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于一年至二年内,在所有大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和高中学校以上z学生中,普遍地进行初步的思想改造工作”,并要求“在大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和专科学校以上(即大学一级)的学生中,组织忠诚老实交清历史的运动,清理其中的反革命分子。(初步思想改造工作的另一个目的是准备学校教育改革,包括学制改革、院系改革、课程改革、组织改革等等。关于这个问题,中央将另作指示)”。这个文件也印证了思想改造的目的有三:一是思想改造、重塑立场;二是组织清理;三是全面清理学校,实现党对中学教育的领导和新教育体制的确立。

三、思想改造的过程

江苏地区中学教师的思想改造经过了两个阶段,即典型试验阶段和全面展开阶段。典型试验阶段一般是从1952年5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开始至1952年7月暑假之前结束。全面展开阶段一般是在1952年暑期进行。

苏北行政区在1952年暑假前,“以扬州市的扬州中学、财经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和夜中学等4校为重点,进行了思想改造与组织清理工作的典型试验。8月初在中学教师思想改造典型试验的基础上,集中全区中学教师1660人,进行思想改造学习。于9月28日结束。”南京市的中学教师思想改造工作,“先选5校做重点实验后;7月底全面展开,参加学习的共21校,1244人,历时50天,于9月中旬结束。”苏南行政区在5校典型试验的基础上。“于1952年的暑期,在无锡市举办了全区中等学校教师暑假学习会,参加学习的中学教师共3733人(只有个别老弱及有婴孩的女教师未参加)。学习时间从8月15日起到9月26日止,计42天。”

江苏地区中学教师的思想改造过程又可分为三个步骤。我们以苏北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苏北在1952年暑假期间集中全区中学教师1660人,进行思想改造与组织清理工作。

第一步,准备阶段,大约两周时间。主要任务是通过听汇报、看文件、讨论、学习等来达到如下目的:一是明白“思想改造的意义、方针与政策”,说明国家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纠正了知识分子自满,认为“无可改造”,大部分人“奉命改造”。问题严重者害怕和抗拒等现象,初步端正了学习态度。二是“目前形势与任务”,说明新中国的国内外情况,三年来的伟大成就与将来的美好前途,教师对国家的责任,以鼓动大家的爱国热情,激发其思想改造的自觉性。三是“划清思想界限”,从爱国主义与阶级观点,提出划分革命与反革命、工人阶级与非工人阶级的思想界限,以树立思想改造标准,掌握思想检查的武器。经过这次学习。除少数问题严重者外,大家情绪很高,部分人开始自动交代历史问题。

第二步,思想改造与组织清理阶段。大约四周时间。主要工作是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思想检查,要求大家以新观点、全面深刻的检查自己的思想,而以“政治立场”与“服务态度”两点为重要。第一周,各人准备,起草检查提纲,在互助组内研究、补充和修改。同时,由分支委与各小组长分别研究各人的特点,确立对各人的检查要求与对策。第二、三周,开始时使大部分人迅速过关。然后组织了典型示范,末尾又举行了典型思想批判,以达到“快中求深”的要求。第四周,在“深入思想检查”的口号下,提出“交清历史”,说明“忠诚老实,自觉交代”的原则与“不追不问”的政策。接着组织了典型示范,进一步说明政策,促使绝大多数有问题的人都做了交代。

第三步,结束阶段,大约一周时间。主要任务是各人写思想总结。由下而上按级做运动总结,发扬民主,征求大家对领导的意见。同时,实行“重点补课”,解决某些学校中党员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四、结论

1952年9月,中央发出《关于各地须做高、中、初等学校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综合报告的通知》,指出,“今年秋季开学以前,在全国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高等学校教职员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中等学校教职员中已完成了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要求各地认真总结,于10月20日以前将总结材料上报。”此《通知》发出后,各地陆续开始总结工作,1950-1952年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基本结束。

纵观建国初期江苏地区中学教师中的思想改造运动,它大致实现了三个目的:一是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阶级立场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南京市的中学教师在此次运动中思想问题解决的程度较为深刻,如一位年纪较大的教师说:“‘过去五十年,不如解放后三年,三年不如五十天。特别是中央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政策深入人心,是这次运动的最大收获。他们说:‘过去光听到政策,这次看到了政策。不少人‘对革命有情感了,工作也就积极了,因而各校普遍开始呈现新的气象。”

二是经过思想改造运动,较大程度地实现了江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的清理和纯洁,有助于新政权的巩固。南京市经过运动,“也暴露了教职员中复杂的情况,在参加学习的1244人中,参加过反动党团特务组织及反动会道门者有702人,占总人数的56.4%。共交出反动证件1081件,及手枪5枝,刺刀4把及子弹等。”

苏南地区在无锡市举办了全区中等学校教师暑假学习会,参加学习的中学教师共3733人(只有个别老弱及有婴孩的女教师未参加)。“通过‘三反学习和对反动思想的批判,有2761人(占参加学习教师总数的78.4%)交代了大小不等的贪污问题;交代出政治历史问题的有2327人(占总数的百分之62.31%)。”

三是有助于实现党对中学教育的领导,并为即将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在运动之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把自己当作‘商品,不专心于自己的工作,看到哪里薪水高就想往哪里跑。在办学方针上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有些学校主张自由发展,不服从国家计划的需要;有些学校的系、科各自为政,不服从内部的统一管理。至于在各种课程的教育内容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其情况就更严重了。”

通过运动,“不但揭发和批判了各种反动思想和纯技术观点,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团结,教师都能自愿接受教学安排,新生气象普遍上升,打下今后教师改革的巩固基础。学校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中等学校现有173所,学生86500余人,较去年学校数量增加了70%。学生数增加了60%。并贯彻了学校向工农开办的方针,工农成分学生在老区和农村学校中约占80-90%,在新区和城市约占30-40%。速成识字法亦已积极推行,有计划由典型实验到全面推广。”由此看出,通过思想改造运动,党实现了对中学教育的领导,主要表现为教师愿意服从分配、接受工作安排、学校数量的增加和一些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这种变化有助于实现党对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即将开始的全国教育改革,实现从欧美教育模式向苏联教育体制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回顾60多年前的这一运动,我们可知,一是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政策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从政治学习到思想改造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思想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类似的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还会不断地持续下去,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个判断。二是党对思想改造的方式和手段的认识也是逐步发展和升温的,从政治学习运动时的学习文件和政策、依靠知识分子的自我批评为主,到思想改造时的主要依靠外力,通过座谈会、典型示范、“洗澡”等方式而开展。三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目的也从政治学习时期的解决立场问题,到思想改造时期的改造思想和组织清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党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亦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增强了知识分子对新社会和党的权威的认同,实现了党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领导;另一方面,这一运动又是以知识分子对历史和思想的简单否定为代价的,而这种自我否定随着政治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升级。部分地导致了知识分子群体的人格分裂和精神失落。

(责任编辑 张卫东)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浅谈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浅论中学教师的道德人格
图说江苏制造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