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忠
摘 要:基于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853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目前大学生责任感的内在结构及其强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责任感是由责任内涵、责任生成和责任实现三个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大学生责任感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但存在责任生成和责任实现水平偏低的情况,为此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以系统思维培养大学生完整的责任感结构。
关键词:责任感;结构;强度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6006706
一、问题与背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对实现时代使命至关重要,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及合理的责任结构,正确处理各种责任之间的关系,才有助于健康成长,为承担历史使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怎样?其责任感结构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优化大学生责任感结构以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来看,阐述了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80、90后在校大学生权责分离状况凸显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重要性[1]。从多学科角度界定了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和结构,从德育学角度看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及履行情况的一种道德判断。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个体对自己在承担责任中所做出的行为选择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责任感是个人、他人、集体、社会四位一体结构,对应的内容重点分别是人生价值观、感恩心理、团队合作精神和诚信品质[3]。描述了社会责任感现状并分析原因,当前大学生的家庭、职业、集体责任感总体上呈现出偏弱甚至缺失态势[4],基本特征是取向失衡,在物质与精神、利己与利他等方面发生价值冲突[5]。主要原因是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社会转型导致社会责任及价值体系混乱,家庭和基础教育中的责任感教育缺失,大学生角色意识模糊,高校责任教育机制不完善[6]。提出了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和方法,基本思路是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的合力作用[7],汲取西方责任意识教育理论中的精华,建立责任保障的法律制度,把德目主义和全面主义相结合[8]。
目前对大学生责任感的研究成果主要在理论层面明确大学生责任感的意义和内涵,在实践层面揭示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但这些成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一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以思辨和经验总结为主,实证研究不足;二是多站在教育者角度提出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责任内容和实现路径,关注大学生的视角和声音不足,忽视大学生对责任的认知、评价和需求,就不可能做好引导和指导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工作;三是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内在结构缺乏系统性研究,使得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为此,本文站在大学生主体视角下,以问卷调查方法测量大学生责任感的认知现状,目的是呈现大学生视野中的责任感结构,为培育大学生责任感提供可行的路径选择。
二、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以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该校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是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在校本科、专科和研究生合计3.3万人,按照3%的比例确定样本1000人,根据三类学生比例确定本科生650人,专科生150人,研究生200人,在每一类别中以班级为抽样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由填答对象自己完成问卷,对回收上来的问卷进行验收,最终获得有效问卷853份,样本结构的各项指标与总体相似,样本对总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男生占52.5%,女生占47.5%;专科生占13.7%,本科生占63.9%,研究生占22.4%;一年级占23.0%,二年级占27.9%,三年级占38.5%,四年级占10.7%;文科生占49.7%,理科生占50.3%;党员占23.6%,非党员占76.4%;来自农村学生占55.9%,来自城市学生占44.1%。
责任是指人们意识到的、自愿承担的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道德义务,与职责、使命同义,一方面按照社会生活中各种客观的物质利益关系的规定,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义务关系,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具有主观上的自觉意识和内心的自愿要求。人在互动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由此成为责任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具体内容,有多少社会关系就有多少种责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日常交往关系,由此决定的责任就有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和日常交往责任。责任感是对责任内容、功能和实现路径的认知、需求、体验和评价,体现个体对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感知强弱,是个体社会属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大学生责任感是大学生主体对自己所处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知、需求、体验和评价,是由责任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具有强度差异,由此本文通过量表来测量大学生责任感的结构及其强度,量表由14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由五级答案构成,即非常不同意、不太同意、说不清、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分是1、2、3、4、5,通过分数测量大学生责任感强度,得分越高意味着责任感强度越大,得分越低意味着责任感强度越小。
为了简洁显示大学生责任感结构状况,采用主成分法对14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极大化原则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变换,以便对本次研究中有关指标进行综合,从中提取出概括多个具体指标的新因子,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对14个指标进行KMO检验,其KMO值为0.894,巴特利特球状检验的卡方值为3366.405,自由度为91,在0.00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这14个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14个指标概括为3个因子,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指标的内容,分别命名为责任内涵因子、责任生成因子、责任实现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748%,达到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endprint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责任感的总体情况
表2显示,大学生责任感的14个指标总分是52.82,平均得分3.77,转化为百分制得分是75.4,这表明大学生责任感处于中等水平。各指标得分分布可用图1表示,4.00分以上的指标有7个,3.00-4.00分之间的指标有5个,3.00分以下的指标有2个,这表明大学生责任感的各个指标得分处于不平衡分布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指标结构及其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责任内涵因子分析
从大学生对责任感指标的具体认知来看,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同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认为个体应该对国家兴旺发达承担责任,要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努力;能够正确认识社会进步与个体积极承担责任的关系,认可个体积极承担责任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责任内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就是分内之事,属于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其次是责任心,这是对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是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再次是民主法治意识,它是责任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民主精神、民主作风以及法治精神、法治程序体现出对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一种公正合理的分配,成为社会进步的表现。对于腐败行为,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认为这是渎职的一种体现,是以权谋私、侵害公共利益的不负责任行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可慈善行为蕴含的社会责任意义,慈善是扶助弱势群体、助力公益事业的一种利他行为,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表现,也是社会公正和谐的重要保证。指标1-7构成“责任内涵因子”,总体得分是28.83,平均每个指标得分是4.12,这表明大学生在对责任内涵的总体认知上属于良好水平。
(三)责任生成因子分析
责任体现的是特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责任的生成就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没有抽象的责任,只有具体实在的责任,这种责任就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那种抽象谈论责任的说法是存在缺陷的,是否承担责任及承担责任大小要看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分配情况,责任的性质也要以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分配情况为依据。对此在测量大学生关于责任生成的指标中,超过一半(55%)的大学生同意“责任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有多少社会关系就有多少种责任”的说法;责任的生成既要有市场经济的客观基础,又要有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在责任生成的市场经济基础问题上,有两个测量指标,61.9%的大学生“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这种说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生产方式,其高效率就在于责任分担的公平性,也就是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市场经济是培养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学校,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当代中国民众,其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置身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也对市场经济促进责任意识发育、责任能力提升有直观的体验和认识。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本文设置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追求利润”,超过一半(51.0%)的大学生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利润与社会责任是两个范畴,利润属于经济范畴,是企业本质属性的体现,社会责任属于道德范畴,是企业非本质属性的体现,反映企业对于社会要承担的道德责任。对这两个范畴的区分,表明大学生对责任性质及生成有一定的思考和主张,而不是笼统谈论企业责任。45.4%的大学生“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体现”这种说法,表明心中所拥有的正义原则是责任生成和承担的价值信念,正是有这种价值信念才驱使个体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指标8-11构成“责任生成因子”,总体得分是13.32,平均每个指标得分是3.33,这表明大学生在对责任生成的总体认知上属于及格水平。
(四)责任实现因子分析
责任的实现就是责任所约定的义务和职责的完成并取得预期效果,责任实现需要主体和客体条件,主体条件是个体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客体条件是政府和市场这两大行为主体提供完成责任的条件。设置三个问题测量大学生对实现责任的看法,70.0%的大学生认为专业技能是个体履行责任的基础,表明大学生对责任与专业的关系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在当代职业分化的背景下,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生基于专业学习而对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条件有明确的认识和体会,重视专业学习是把责任转化为现实、落到实处的基础。市场经济环境是否会削弱道德责任而导致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呢?43.1%的大学生同意这种说法?25.8%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31.1%的大学生不同意这种说法。可见,大学生对市场经济与道德责任实现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分歧,从经济伦理角度来看,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的差异,但同时存在渗透和交叉,价值规律发挥基础调节作用,形成等价交换、诚实信用、效率效益等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基本行为规则,从而为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实现提供基本依据,客观上有助于不同行为主体在承担义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权利。对此,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环境与道德责任的关系。政府是责任实现的重要行为主体,责任政府的角色定位进一步突显政府在责任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促进民生是政府的责任”问题上,3/4的大学生表示同意,有着较高的认可度,责任政府的实质是服务型政府,就是通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履职尽职,为民生提供坚实的保证。指标12-14构成“责任实现因子”,总体得分是10.67,平均每个指标得分是3.56,这表明大学生在对责任实现的总体认知上属于一般水平。
四、结论与讨论
对85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责任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基本能够对责任的内涵、生成和实现有正确的看法,那种认为大学生责任感不强以及责任感缺失的说法是笼统的,也是片面的。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责任感具有内在结构,是由责任内涵、责任生成和责任实现三个部分组成的,弥补目前关于大学生责任感结构研究的不足。责任内涵描述责任的具体内容,形成从国家层面到个体层面的纵向责任结构,以社会关系为基础形成各领域的横向责任结构;责任生成揭示责任产生的机制和条件,形成客观社会关系与主体明确意识交互作用的动力机制,不同的社会主体基于特定社会关系状况而形成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明确认识,进而形成责任意识;责任实现就是创造条件促使责任内容和目标变为现实的过程及结果,是各种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履职尽责的过程,尤其是个体的专业技能对责任实现具有基础作用,企业和政府发挥各自作用,为实现责任奠定基础。endprint
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学生责任感内在结构存在不平衡性,按照得分高低排序,责任内涵得分最高,其次是责任实现得分,最低是责任生成得分,呈现出从良好到一般再到及格的阶梯次序。这表明,大学生对责任的具体内容有明确的认识,但在责任实现和责任生成的认识上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责任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企业责任问题的认知得分还比较低。
根据大学生责任感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优化大学生责任感结构。
一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开展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责任产生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社会关系,具有时代性,即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一句话,其责任指向在不同时代也存在差异,所以需要结合时代特征确定责任教育的具体内容。当下中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历史赋予大学生的责任就是要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大学生责任教育指向可以具体化为国家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微观层面可以表现为专业学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家庭责任、社会公益责任。
二是以系统思维培养大学生完整的责任感结构。系统思维是把责任感结构要素与功能结合起来考量的思维方式,根据责任感结构三要素的观点,需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重视大学生责任内涵的培养,可以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介绍责任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明确责任的本质、作用、意义、特征、历史表征等基本知识,丰富关于责任的认知系统;其次是进行责任生成的教育,通过社会条件与历史演化的分析厘清责任生成的条件和途径,明确责任生成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通过主体选择对责任生成影响的分析,使大学生明确责任的产生离不开主体的能动性,责任是个体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生价值的具体内容和载体。再次重视责任实现的教育,责任实现是社会条件与个体互动的过程及结果,教育大学生认清时代特征及历史使命,充分运用时代提供的机遇,开展“感恩、励志、成才、奋进”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感恩与奋进、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融合,在担负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个体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婷婷.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时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100-102.
[2]段志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上)[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2):54-56.
[3]刘莉.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60-164.
[4]李诗朦.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23-24.
[5]卢秀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8):14-16.
[6]孙秀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与重塑的理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5):228-231.
[7]史慧.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74-76.
[8]张园,陈建华. 高校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评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9,(3):32-23.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XIAO Yunzhong
(School of Liberal Acts and Law,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853 college students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study find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elements of responsibility connotation, responsibility gener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overall in good level. But the level of responsibility gener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is on the low side. So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closely combining with the feature of era. College students full responsibility structure should be developed by system thinking.
Key word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structure;intensity
编辑:黄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