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鹤 任琴 曹兴明
摘 要:当今社会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该文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本科院校实验课中的应用发现: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上课兴趣,锻炼实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课时安排不足、涉及知识面较广及量化标准难以界定等问题。因此,建议普通高校的实验课程参考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配备相应的师资及课时,并建立以培养社会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本科院校 教学改革 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7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26-02
Abstract:Today's societ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capacity of graduate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to train skilled personnel with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for the purpos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in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eriment found that use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interest, exercise field abilit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But there are lessons in the application inadequate arrangements, involving wider range of knowledge, quantitative criteria is difficult to define.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reference of experiment cour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introduc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o train the students' social ability and establish teaching mode, equipped with corresponding teachers and classes.
Key Words:Action-oriented teaching;University;Teaching reform;Biology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的直接进入企业的一线岗位上,充当技术型和劳动型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原来的“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变,企业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在教学方向上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任务,不断改进培养方案[1]。
实验课程是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实验课程因其教学形式灵活而广受学生欢迎。实验课程参与程度高,互动性强,因而适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开展实施。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实验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逐渐减少,而以学生为主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渐渐提高比例[2]。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提供方法和思路。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色
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词是源于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为手段组织开展教学,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3]。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从而学会自我学习。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是学习过程的咨询者。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思考、总结、分享学习过程的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师教、学生听的学习模式有较大不同。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学习内容丰富多变
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以教材为主导,以大纲为主线,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上课,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以学生职业活动为基础,以行动为导向,通过行动引导兴趣进行学习。知识点以课程为起点,通过兴趣扩散辐射,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横向涉及多学科内容及知识点。在遇到问题时,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及教师辅导相结合来掌握知识。因此,学生会将多门知识进行连贯学习,为知识的系统性打下基础。
1.2 教师要求全面提升
“行动导向教学法”把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小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可能会扮演咨询、指导和主持等工作。例如项目教学法,教师必须具备项目所涉及领域的所有相关知识,并且收集整理,以应对在项目发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4]。因此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虽然教师走下讲台,但是要求教师应该有更加全面的知识覆盖面,更高的个人素养、修为,以及对项目发展的掌控。可以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集策划、组织、实施、督导、评价于一身。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依靠兴趣引导知识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极高,一切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其中只负责引导、监督和掌控。因此这种参与性和实践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解决遇到的问题,互相之间依靠兴趣进行绑定分组,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担当不同的角色。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每一名学生在参与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事自己角色工作。学生从信息采集、制定计划、方案选择、目标实施到成果评价,既了解整体又熟悉每一个细节,好奇、求知的劲头贯穿始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下完成,在团队的配合中成长[5]。
2 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的实验课程有其教学的特殊性,与普通的理论课程相比,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参与程度更高,互动性更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往往教学过程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6]。现在的实验课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
实验课应该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不仅学习书本上应该做的实验,同时也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实验和一些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实用性的实验。许多教师从来不更新教案,有些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教案都相差无几。虽然对课程很熟悉,讲解很精湛,但是内容陈旧,跟不上科学发展的脚步。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工作岗位上的要求,与实际生产脱轨,导致就业率下降[7]。
2.2 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做,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内容,自主实验几乎没有。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单一课程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喜好,有些学生饶有兴趣来上实验课,但是往往失望而归。导致学生上课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较差。虽然教师认真讲授,但是教学效果较差。渐渐学生对生物实验课失去兴趣,实验过程应付差事,甚至丧失对学习的动力。
2.3 能力培养不足
现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就业单位不只看重毕业生的知识,更看重毕业生的能力,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课堂[8]。但现在的实验课多以书本为主,多是依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极少变通和创新,许多高校的实验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主观想法没有得到体现,没有自主进行实验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是简单完成了教学任务,根本谈不上关于能力的过多培养。因此实验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因其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运用形式灵活,方法多变而受到职业院校的大力推崇,并取得良好效果。普通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逐渐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一些实验类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增多给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引入提供了契机。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手段,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下面以生物科学专业中《无脊椎动物学》第9个实验“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为例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第一步资讯阶段,教师收集有关环节动物的相关资料、视频等,并充分备课,同时让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预习。
第二步计划阶段,采用头脑风暴法,教师讲解环节动物的基本生活习性,并播放相关资料视频。让班级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组3~10人。根据兴趣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团队。
第三步决策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提供给学生不同的项目方案自由选择。蚯蚓生活习性观察总结、蚯蚓再生能力研究、蚯蚓内部结构的解剖、蚯蚓发育过程探究、其他环节动物的识别与认知等。每组学生将各自的方案通过讨论、交流、比较,最后形成一个合理的方案,并与教师进行探讨。
第四步实施阶段,方案的实施不受地点约束,但有时间限制。对方案进行实施,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对实施方案进行微调,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和效率意识,注意实施过程的场面控制和细节观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五步检查阶段,采用张贴版教学法,把学生每步实施过程记录下来,张贴在实验室。通过横向对比,激励学生。并通过学生自查和教师检查来记录完成情况。
第六步评估阶段,采用模拟教学法,先进行小组之间的评估,这里每组同学以团队形式在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学生作为听众进行学习,并现场答疑。然后教师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不能仅以实验结果为主,要体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参与、合作及团队意识。最后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动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
通过以上六步的行动导向教学,学生反映较好,兴趣很高,都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锻炼了社会能力,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也发现一些问题。
4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课时安排不足
本文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发现,实施过程环节较多且信息量巨大,因此占用时间较多,正常的课时安排无法完全满足教学过程,因此占用师生课下时间较多。对于课程安排较紧凑的有些高校,实施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4.2 涉及知识面较广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多学科知识点交叉现象时有发生,一名专业课老师无法满足学生要求,因而需要多名老师共同开展解答学生问题。这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很难编排。
4.3 量化标准难以界定
因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能力评定为主,在课堂中尽量避免分数及量化的标准出现,且量化标准很难制定。这导致教学课程最后难以给出综合成绩。
5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演变为课堂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感觉不再是一堂简单的实验课,而更像是一次团队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了解课程的专业知识,更多理解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可见行动导向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显著。但是鉴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普通高校能够专门建立以培养社会能力为主的课程,并同时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法,配备相应的师资及课时,这样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甲奇,杨陈慧.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9):117-118.
[2] 陈梅桂.高师生物学实验课程整合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3] 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10-12.
[4] 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46-148.
[5] 饶君华,李鹏.高职专业基础课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63-64.
[6] 樊庆德.高校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39-40.
[7] 曾小飚,蒋才云,黄珂.高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百色学院学报,2008(3):59-61.
[8] 郭翠红,赖颖.关于高校生物实验课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4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