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

2015-11-05 05:23孙海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辽宁省创新能力效率

孙海洋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

孙海洋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但若创新过程本身缺乏效率,就弱化了创新的意义。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技术创新资源,将技术成果产业化并获取市场回报,才能达到创新技术和创新效率的双赢。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模式,以投入和产出作为基点构建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将数据标准化,借助Matlab程序进行DEA的有效性测评,对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衡量辽宁省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的相对水平,总结辽宁省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挖掘辽宁省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优化技术创新资源,改善技术创新结构,提高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水平。

DEA方法;技术创新效率;辽宁省

技术创新作为各经济主体发展潜力的代表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国际激烈的创新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中,我国一直处在劣势地位,辽宁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加强区域技术创新主体的内外联动,强化技术创新活动支柱,通过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日益迫切与重要。

1 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界定二者概念,首先需要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对于创新的理解,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最为经典,他认为,创新包括5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原有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创新就完成了。

技术创新效率是指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即技术创新的产出除以相应的投入,它反映了某单位技术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产出的贡献程度,也就是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以资金为支撑,为支持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由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为主体并由此决定的系统整合功能。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是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能力与组织能力。

2 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实证分析

2.1DEA方法简述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1978年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DEA评价模型并不只从最后的输出指标来评价技术创新效率,而且从影响效率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客观地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理想地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本文所用的数学模型是DEA的经典模型C2R模型。

2.2指标选择及数据收集(见表1)

表1 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主要投入产出表

2.3DEA有效性分析

通过构建投入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投入强度、有R&D活动的企业个数、企业办研发机构数量、地方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拨款比重等)和产出指标(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中文科技论文数、技术市场交易额、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对2005-2012年的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以年份、31个省市、省内14个地级市和行业作为DEA的决策单元进行横纵向比较和有效性评价,见表2-表3。

以全国31省市为决策单元,则n=31,利用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2R模型对其进行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表2 全国31省市技术创新效率有效决策单元和规模收益比较

以31个省市作为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辽宁省综合排位第6名,在东北地区(包括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中技术创新效率排位第一,DEA唯一有效,而经济效率排位最后,DEA唯一无效,高产出率和低科技转化率导致了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低。这表明,仅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在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方面就严重欠缺。辽宁省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相比在技术获取和改造、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上较强,但是经济效率转化上仍然有很大差距。

表3 辽宁省14个地级市技术创新效率有效性分类

以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为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主要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为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提供了土壤,经济效率有效性分布也很不均衡,DEA 值为 1 的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锦州、营口;DEA值在0.6~0.8之间的有盘锦、阜新、丹东、本溪、葫芦岛。以上城市与教育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均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密集的地区。DEA 值在 0.6 以下的城市有5个,说明该地区的科技发展并不是他们的主导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政策倾斜。其他地区可以通过政府、大中型企业等其他主体在技术创新上投入,进行技术引进,带动省内各个地区的技术创新热潮。

表4 辽宁省2005-2012年技术创新效率决策单元和规模收益分析

以年份作为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辽宁省2005-2012年,DEA有效值θ均为1,见表4。表明技术创新效率8年来总体较高,投入产出配置较为合理,相对效率值稳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呈递增状态。总体来看,辽宁省的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技术创新效率逐年递增、稳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处于相对有效状态。辽宁省从2005-2012年中整体科技活动情况利用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2R模型属于DEA有效,由此说明,在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效率保持在中上水平。科技活动中的全部投入要素发挥了最大效用,所获得的产出达到最大水平。此时,生产规模处于相对最佳状态。

表5 辽宁省按执行部门分类技术创新效率决策单元和规模收益分析

以行业作为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DEA稳定且有效,而大中型企业创新效率出现波动,见表5。辽宁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情况,2005-2012年中,技术创新效率逐年提高,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全部投入要素(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科技经费筹集额、科技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和产出(工业增加值率、R&D项目数、企业专利申请数、企业专利获准数)。因此,大中型企业在生产规模上也处于相对最佳状态。

辽宁省科研机构虽然规模收益处于递增状态,但总体实力尚处于非DEA有效状态,表明科研机构在“质”和“量”上结构不平衡,需要政策和技术的投入同时,也要监督检验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标本兼治。

3 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存在的问题

3.1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从近年来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数据看,大量的科技人员更倾向流入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如北上广苏浙)而不是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这种“理性选择”反映出辽宁区域无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高层次科研人才。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数为12.18万人,增速仅为2.49%,居全国35个省份的第29位。

相对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辽宁无论从科技条件、薪资待遇,还是配套服务,都缺乏对科研人才足够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状态下,会有数量可观的高科技人才队伍,走向国内北上广一线城市,甚至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能真正从事或参与R&D活动的人数,呈现递减趋势。

3.2科技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2009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仅占销售收入的0.5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5%。在2008-2009期间,辽宁省政府的研发收入强度有所下降,降低了35.65%,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40.72%,但是投入总额仅约为江苏、广东的1/4。辽宁企业研发投入超过了200亿元,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另外,金融环境指标表现相对较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数(20)、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25)。

总而言之,在辽宁地区,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还没有真正地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区域投资融资体系更多的是由政府来主导,企业多为辅助角色,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亟需建立。

3.3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程度不高,协同机制不全面

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各大主体之间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互动和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真正形成合力。政府的政策环境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政策导向不明确等。企业追逐短期效益,自身研发力量薄弱,一味要求将科学成果直接送到生产第一线,大大增加了转化成本。高校和科研院所只负责科技项目的实施,不负责成果的运用、转化和商业化,因此积极性不高。

4 对策建议

4.1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

在培训方面,可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思想讲座、举办技术思想研讨会、公派学习、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更新研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加深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前沿问题的思考。将引进的人才分配到各个企业办研发机构中,保留领军人才原有的编制和薪酬待遇,对于自愿从事一线研发和创新活动的领军人才,给予额外的奖励。

在激励方面,鼓励企业试行“期权期股”的办法,激励领军人才。高技术企业可以通过期权、期股或技术分红等形式,激励领军人才。技术分红享受者可将技术分红作为出资,按照规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权,并依法办理股权登记手续。

定高技术产业人才的薪资年增长机制。高技术产业人才的薪资年增长率,由个人绩效决定,绩效水平高的个人享有较高的薪资年增长率,而绩效水平较低的个人则享有较低的薪资年增长率。

4.2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多渠道融资方式

资金问题一直都是创新成果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制约因素,除企业自筹资金外,还应该充分保障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比如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资金等,以及利用外资兴办合资企业等。此外,在科技投入方面,要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要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包括创新基金、银行贷款、信用担保、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渠道的建立和拓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构建融银行、保险、担保、证券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于一体的金融生态圈,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4.3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是由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实体性要素所构成的网络系统。要想完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就要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下,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及科研机构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鼓励高校与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将部分重大项目交由高技术企业和高校共同完成;同时,鼓励高技术企业为高校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允许具备良好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进入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机构进行深造学习,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现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市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同作用的过程,实现了技术创新活动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对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奥]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4.

[2]孙立新.基于DEA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3]魏江,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1996,17(1):22.

[4]柳卸林,陈傲.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区域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李祖超,聂飒.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2(8):24-25

[6]王烨.辽宁省科技创新系统效率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2007:51-5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120

F207;F204

A

1673-0194(2015)06-0184-03

2015-02-13

猜你喜欢
辽宁省创新能力效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