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观察
留学失败之罪在哪里?
国外并不是一切都超过国内,在这样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下,留学也更需要打有把握之仗。
Jerry杨
美国EXLService咨询公司大数据分析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BTI职业性格测试师、《教育家》杂志社特约专栏作家。1989年生于中国。留美期间,长期关注留学生就业趋势和职业培训,参与了《2014中国留学生美国就业情况调查》等课题研究。
2015年 5月28日,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起诉15名涉嫌“聘请他人替考”的中国公民。6月3日,美国洛杉矶地区留学生绑架虐待案在波莫纳高等法院开庭审理。6月4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涉嫌在美殴打同胞,并参与违法组织“城管帮”一案判定,被告李梦龙严重伤害罪、殴打罪两项罪名成立。这仅仅是过去十几天与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关的新闻。
飙车、过量饮酒、帮派斗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为何新闻不断?留学失败——罪在哪里?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显示,近5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总数的3倍。超过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形成“史上最大回国潮”。
笔者自2007年开始关注留学市场以来,接触过上百位学生和他们的留学家庭,观察了解他们生活学习状况。其中不乏优秀的同学,不论在国外还是回到国内都有很好的就业。然而也有不少让人心痛惋惜的留学故事。造成留学经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制度上、文化上和心态上。
说到留学失败的案例,不能不提到德国这个欧洲老牌强国。由于国家福利好,对攻读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生来讲只要能顺利过关都是免费的,所以不少同学宁愿要痛苦地学习拗口的德语也要来德国留学。德国的毕业生群体里绝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学校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毕业考核机制,虽然考试困难,但好处在于一旦通过考核,毕业生们基本都能得到体面的工作和殷实的回报。而相应的不足则是最大程度限制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我的同学告诉我一个故事,某一天她和朋友在学校广场旁休息,突然有一个她们都不认识的女生脸上还带着泪水跑来找她哭诉。她在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复习准备补考之后却错过了注册考试的时间,学校工作人员坚信制度就是制度,说什么也不给她注册考试,就连教授也无法帮助这位同学。无法补考就意味着这门课不及格,从而无法拿到这个专业的学位。德国的规矩是只要某一门专业课不及格,那么在德国境内的大学永远不能再修这个专业。所以这位同学才如此伤心。
说到文化,东方和西方之间确实存在巨大的差异,有时巨大的文化差异也确实很难融入。而在留学方面更不难发现这类例子。
在中国的学校里,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监督和约束下,同学不需担心除了成绩以外的事情。大学里甚至还有辅导员,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困难。相反,在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里,约束是不被倡导的。老师通常会认为学生应该独立思考,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必须要具备强大的自控力和自觉性。
留学失败的原因里最可惜的是准备不足了。诸如制度和文化这类的失败原因有可能难以避免,但做足充分的准备是可以把握的。有的学生留学道路走到一半,发现漏掉了一个重要步骤,有的同学甚至在准备留学的阶段就已经失败了。
来自湖北的周同学2009年在尚未取得英国大学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先一边学习语言、一边修取预科的学分。他开始是在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预科修读,但两个学期后因为预科成绩不达标,只能被迫中断留学,回国重读一年国内预科课程。好不容易预科毕业后,他才用新的预科成绩成功申请英国建筑专业排名前三的纽卡斯尔大学建筑系,重新衔接英国留学学业。李同学则是美国耶鲁大学2011年化学工程硕士生,已经读了3年还没能硕士毕业。他充满焦虑地告诉我:“在美国,学生要自己选课。当时,我有一门课挂科了,也没人告诉我要重修,我自己也没有跟课程导师好好沟通。最终,3年硕士课程完成后,我就因为没修到这门课的学分,只能延迟毕业。现在,我还在等着这门课能顺利开课。”这两起留学中的失误,其实在留学前也可以避免,如果事先查清楚了学校的要求,李同学就可以“按图索骥”选到合适的课,顺利毕业。
这两位同学的失败还不算特别严重,至少都还能挽救。而还有另外一些同学则没那么幸运,留学路走到中途被迫中断,留学“投资”也打了水漂。我父亲好朋友的儿子小王在还没有出国的时候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出国留学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光是各种考试就可能耗费大半年的时间,之后还有申请文书的编写。小王就陷入了攻克考试难关的漩涡。他从高中休学之后的半年里先后上过4种形式的考试培训班,包括封闭式的考试培训。但是时间和金钱都花了之后,王同学的成绩还是没有上去。接触过他的老师分析,他思想上没有做好要出国的准备,所以也不可能好好地复习出国考试。他最后坦言:“当时希望出国能够避免千军万马的高考,但没有想象到出国考试比高考还复杂,我还没有准备好。”还有一位已经来到美国缅因州就读高中的同学也在考大学的问题上打起了退堂鼓。他的成绩在当地的高中还不错,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也非常受到尊重,但是他惧怕因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再次改变好不容易熟悉起来环境,又要失去很多朋友。她母亲时常在电话里帮他排遣压力,暗地里希望他只要不辍学,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都可以。但这样的愿望与之前送他出国的时候相比已经想去甚远。
每个家庭在留学之前也需要做足充分的准备,首先在目的上就应该正确的把握。有一位专家总结过留学的三重境界:“为学而留”,“为留而学”,和“为留学而留学”。“为留学而留学”是第三个境界,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这样的留学境界,但客观给大家展示这类学生家长的心态和原因,也许我们能看到,为什么这样的心态出国留学的家庭都为此付出了代价。纵观这些学生家长,大致分为三类:1、争强好胜且攀龙比凤的虚荣类;2、人云亦云而随波逐流的盲从类;3、一厢情愿但事与愿违的苦心类。
第一类的留学家庭的最大特点可总结起来就是“面子观”。
第二类的留学家长的特点往往是对留美一知半解或缺乏主见——今天亲友的留学小孩回来神采奕奕侃侃而谈美国的学习生活时,觉得美国就是一个天堂:著名的教授,优秀的学生,一流的设施,美丽的校园,高薪的就业……而明天新闻报道校园枪击案,立刻就忧心忡忡。同样,学校和专业选择上更是“一日三变”,银行的朋友说学金融挣大钱;第二天另一个朋友说都金融危机了,要学就要学一门手艺。
第三类的留学家庭是最让人唏嘘不已的,这类家庭的常态是:父母常年奔波忙事业,他们的想法是:为了小孩好,出国吧。这样的家庭往往没有做好留学的心理准备。这样纯粹“为留学而留学”的案例,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
留学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家庭,各位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对子女的态度。要留给孩子自由体验的空间。在孩子还没有良好的自我约束控制能力之前,送到陌生的环境是不是有自理能力。国外并不是一切都超过国内,在这样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下,留学也更需要打有把握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