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超,罗洁云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外语课堂第三话轮重复语的作用
余泽超,罗洁云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文章采用会话分析方法,对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某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教学目标/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在外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教学目标的变化会引发课堂互动结构形式的变化:在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主要起评价学生答案正误的功能;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的第三话轮重复语则可以引发学生后续发言。第三话轮重复语可以作为教师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
第三话轮重复语;会话分析;外语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互动
自维果斯基[1]提出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以来,课堂互动研究日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揭示课堂话语互动结构与过程,有助于探讨如何运用特定互动结构提高语言学习质量[2-3]。外语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反馈,它对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反馈时话语(第三话轮)①的选择和使用,既可增加学生学习语言和参与课堂话语的机会,也有可能阻碍或削减这种机会[4]54。本文以某获奖教师一堂大学英语课为案例,运用会话分析方法,探讨在不同教学目标/语境下,教师第三话轮重复语对课堂互动的具体作用。
对课堂话语的研究,许多学者将重点放在三段式交际模式②的第三话轮上。已有不少西方学者对其功能进行分类。Sinclair 和 Coulthard[5]将其概括为三种言语行为:接受 (否定)、判断和评论。其中,评论又被细分为列举、扩展和辩护。在此基础上,Nassaji和Wells[6]界定了第三话步(third-turn moves)的六大功能,即:判断、辩护、反论证、阐明、行动和元话语;同时他们强调判断性反馈会阻碍学生的话语输出,而其他形式的反馈(比如辩护、反论证、阐明)则能够很好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出。Cullen[7]把教师反馈话步(feedback move)分为评价性 (evaluative) 和话语性 (discoursal) 课堂交际模式,总结了反馈的四种策略:换说法、详述、评论和重复。Lee[8]不太赞同按照功能范畴划分教师反馈话轮,认为其具有即地即时的偶发性(local and immediate contingencies),不能简单地以“follow-up” “feedback”等词语笼统概述。
国内学者也对外语课堂第三话轮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总结了第三话轮的不同类型和功能。江韦姗[9]发现有效第三话轮的不同形式与类型对后续学生话语有不同影响,第三话轮在增加学习者话语输出机会上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教师反馈对学习者二语习得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周星和周韵[10]对大学英语教师不同类型的反馈话轮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大多采用积极、有效的反馈形式(如表扬并加以点评、重复并加以表扬等),很少纠正学生的错误。王蓉[11]通过对比赛课堂与常规课堂的比较,提出了教师反馈话轮交际策略三原则:目标原则、支架原则和互动原则。
上述文献有利于揭示外语课堂第三话轮的基本形式与功能。但是,将功能范畴与教师反馈话轮作简单匹配,忽视了课堂互动的动态特征,也忽略了教师反馈与特定语境的有机关联。 由于教学目标与课堂互动的组织形式紧密相关[12],探讨不同课堂、不同教学目标与师生互动形式之间的相关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采用Lee的观点,通过对课堂话语的话轮进行细致的分析,来揭示三轮序列(three-turn sequence)教师话轮特征与师生话轮转换(turn-taking)的过程。
(一)研究问题
本文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针对学生第二话轮的回答,教师第三话轮重复语具有哪些反馈功能?
(2)教学目标如何引发第三话轮重复语反馈功能的变化?
(二)语料来源
本文语料来自《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一书内含的CD[13]。我们选择特等奖获得者的授课视频,讲课内容是“How to fall in love with math”。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可谓“目标导向、路径清晰、衔接自然、环环相扣,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13]4-5。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采用了大量第三话轮重复语作为反馈策略。
(三)分析框架
研究采用会话分析(CA)基本方法来研读语料。会话分析通过对课堂话语自下而上的细致分析来揭示教师话语特征与过程,寻找促进或阻碍学生学习二语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因素[14]。Seedhouse③从宏观背景与微观结构两方面,对二语课堂互动教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诠释。
我们利用Media study player将该课堂视频转写成书面语料,再运用会话分析转写规则[15]将书面语料进行转写,并以典型三段式课堂交际模式对转写内容进行了三段式标记和编码。对于第三话轮重复语的定义和编码,我们参照李悦娥[16]④:他人(教师)重复包括形式重复和语义重复、全部重复和部分重复。三段式互动模式简化如下(根据教师反馈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三段式可能会演变成四段式;“→”表示第三话轮):
从转写语料中,我们找到了39例第三话轮重复语。详细分析后发现,第三话轮重复语出现的语境⑤可以归为两种:形式和准确性语境(form-and-accuracy contexts)以及意义和流利性语境(meaning-and-fluency contexts)。在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所用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在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有意义的课堂互动和师生交流。这两种语境正是综合课教学目标的体现: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以及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话语语境显然不仅仅限于以上两种;只是我们发现,第三话轮重复语出现的语境正好与上述两种语境相重。我们将两种不同语境与对应的课堂话语/互动结构总结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课堂互动中问答过程一般以三段式话轮形式出现,第三话轮重复语还可能引发第四话轮的出现。在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教师首先提出展示性问题⑥(有既定答案),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学生回答;并没有引起学生的继续发言。而在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教师以参考性问题(没有既定答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学生回答;学生的后续发言进一步解释了之前的答案。
表1 第三话轮重复语出现的语境
形式和准确性语境教师:(展示性)问题Turn1学生:(正确)答案Turn2教师:重复学生答案(引出下一个话题)Turn3意义和流利性语境教师:(参考性)问题Turn1学生:答案Turn2教师:重复学生答案Turn3学生:后续发言Turn4
接下来,本文从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以及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两个角度出发,从转写文字中选取若干典型片段,对不同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的分布和功能进行定性分析,以揭示教学目标对课堂互动结构的影响。
(一)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的第三话轮重复语
在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教学目标侧重学生对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掌握。通过对语料中教师提问类型的分析,我们发现:该语境下,三段式课堂交际模式通常以教师的展示性问题开始,然后以教师的判断性反馈结束。案例中的教师采用大量的重复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反馈。在以下两个片段中,第三话轮重复语的作用在于评价学生答案的正误。
片段一
006T⑦:Nowthisisthemagicmoment.Actuallytogether,theydepictaredheart.007That’sthesymbolo::of(.)008LL:(Love)009T:→LOVEandromance.allright010.Andtodaywearegoingtotouchupon011(.)aromanticsubject,thati:s?(.)012LL:Mathematics
片段一呈现的是阅读课导入部分,该教师通过三段式对话,使学生猜对了课堂讨论的主题。教师首先在PPT上展现了一幅由各种数学等式构成的爱心图,问学生该爱心的象征意义,问学生“That’s the symbol o::of (.)”(007)。在学生回答了“love”(008)后,教师紧接着重复了学生的答案(语义重复)“LOVE and romance”(009)。可以看出,此处(第三话轮)重复语表示教师直接认可学生的回答,因为她说完“LOVE and romance”后又说了“all right”(009),从而终止上一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内容(010)。这里,老师提的问题属于展示性问题,她内心已有既定且唯一的答案即红色爱心。可见,教师往往预先设定讲课的话题。第三话轮重复语的主要作用是评判(接受)学生答案,相当于一般的积极反馈:如 “you are right”或“correct”。
判断有对错之分,第三话轮重复语也有可能表示否定以及纠正学生错误,例如:
片段二
270T:Canyoutellme,>beautifullady<(.)whatisusedtodealwithwhat?271Thethirdlineinfinityisusedtodealwi:th272L4:Fi[nite/'fɪnit/273T:→[Finite/'fainait/,notfinite/'finit/ok?274Finiteyes(.)275Infinitymeansendless(.)
该片段中,教师叫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词“The third line infinity is used to deal wi:th”(271),学生L4回答“finite”,但是发错音了(272)。教师发现后,在反馈话步中给予纠正:“Finite/'fainait/,not finite/'finit/ok?”(273)。此类重复语属于直接纠错,往往会损伤学生的面子,相当于直接告诉学生“you are wrong”。 尽管直接纠错可能抑制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但是也会引起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关注。
当然,在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不仅仅只有以上两种形式,这只是教师针对上一步学生回答内容作出的即时、偶然选择,在其他课堂片段中教师也大可以用“right”“good”“not exactly” 等评价性短语⑧来判断学生答案的对错。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该语境下,教师问的一般是展示性问题,即教学目标关注语言内容的正确性和语言形式的规范性,从而决定了第三话轮重复语的评价性功能。尽管评价性第三话轮重复语可能抑制学生的继续发言,但促进了比赛型课堂有序紧凑的进行;相对于简单笼统的“right”或“not good”之类的反馈语,采用重复学生答案的形式,或许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关键词的理解和对语言形式的注意,从而增进学生的语法意识[17]。
(二)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的第三话轮重复语
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的第三话轮重复语,目的不在于评价学生回答的对错或发音的正误,重在锻炼其组织、 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对语料中教师提问类型的分析,该语境下,教师采用参考性问题来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非评价性功能),希望学生能进一步阐释自己的答案和想法。以下两片段均表明教师第三话轮重复语能够引发学生第四话轮甚至更多话轮的言语交流。
教师在开始新课“How to fall in love with math”之前,叫了几名学生谈谈对数学课的感受,具体会话如片段三:
片段三
020T:So(.)what’syourfeeling?(pointstoL1)021Oneword↓022L1:Nervous023T:→NERVOUS?Why?024L1:er:::I’mafraidthat(.)er::025teachermightaskmea::toanswera[question026T:→[uh:rightnow,I’maskingyouaquestion.027Areyounervous?028L1:No:[:029T:[ThatmeansI’mnice.
片段三中,教师叫学生L1用一个词谈谈对数学课的感觉 “what’s your feeling?”(020)该问题问的是学生的真实情况,其答案是教师事先无所知的。学生L1回答道“nervous”(021),教师用重读加升调的语气重复了学生的答案“NERVOUS?”并问了“why?”(023)根据语境,这里带有疑问语气的第三话轮重复语并不是质疑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将传统的IRF模式(如片段一、二)扩展为连续的IRF模式。学生把教师的重复当作另一新的问题,就此说明了自己在数学课上觉得紧张的原因(024、025)。这里第三话轮重复语也有肯定学生答案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继续发言的功能。
学生受到教师第三话轮反馈语的推动,会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从而激发思维,全身心投入课堂互动,如片段四所示:
片段四
056T:What’syourword?(.)057L3:Beauti[ful!058T:→[Beautiful!059That’sabeautifulword.060Ilikeit.(7.8)(T’swriting“beautiful”ontheblackboard)061Canyoutellme(.)whyitisBEAUTIFUL?062L3:Math(.)austere(.)[beautiful(.)063T:[Wow064L3:=WhenIwasinhigh[school,065T:[Uh066L3:=I(guide)mathematics[as(.)assomedifferentprovince(.)067T:[mm068L3:=[amazed,069T:[yeah:070L3:=SoI’dliketotryto(.)immersemyselfinthemathematics(.)totrymybest071to(.)lookformyBEAUTYinthemathematics.072T:WOW:YouareREALLYgreat.
在片段四中,我们发现第三话轮重复与片段三略有不同。教师在重复学生的回答“Beautiful”(058)后,先给予表扬“That’s a beautiful word”(059),又表达了赞许之情:“I like it. ”(060)此外,她还把“Beautiful”这个词写在了黑板上,相当于又一次重复。接下来,通过问学生“Can you tell me (.) why it is BEAUTIFUL?”教师将“Beautiful”这个词重复用于新问句,对学生话语进行有意识的深入引导,延长了师生话语交换。片段四中,我们也看到了言语反馈⑨:“Wow”“Uh”“mm”“yeah” 等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继续话语互动的积极性(详细说明自己为何喜欢数学),又创造了轻松的互动氛围,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直参与意义的共建过程。
总之,在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语料中的第三话轮重复语拓展了师生间的话轮交换,引发了学生的继续发言。我们也注意到,在第三话轮中,教师通过重复学生的答案,在表明接受学生答案的同时,往往提出新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进一步推进课堂的意义协商。该语境下,教师提出的一般都是参考性或协商性问题[6],目的在于扩大学生话语的输出,锻炼其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教师给出反馈后,学生能够立即回应,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同时也表明了教师在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产生了兴趣,这对学生学习(表达和使用外语)的热情起到了鼓舞作用,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上文语料分析结果表明,外语教师第三话轮重复语的具体功能随课堂即时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语境、不同教学目标之下,第三话轮重复语的功能不同;同一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在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主要体现评价功能,有利于帮助学生注意语言内容的准确性和语言形式的规范性;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的第三话轮重复,目的在于扩大学生话语输出,帮助他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话轮重复语可以作为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教师积极反思课堂话语,有效利用话语资源,有助于提高课堂互动。会话分析作为课堂话语分析工具,为观察和推进课堂互动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当然,由于本文所用语料数量有限,以上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注释:
①IRF课堂交际模式从功能范畴划分话语结构,其分析单位自上而下逐级细化:从整课(lesson)到课段(transaction)到回合(exchange)到话步(move)再到话目(act)。该模式忽视了师生对话的动态过程,也缺乏对教师反馈话轮教学意义的关注[11]。本文按自下而上的方向分析课堂会话,基本单位是话轮,话轮(turn),相当于话步(move),是会话分析的基本单位,系指说话者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说出的话语。会话中出现沉默或者另一方开始谈话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终止。说话者角色的变换意味着发生了话轮交替(turn-taking)。参见苗兴伟:《话轮转换及其对外语会话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1995,1(3):6-11。同时,Cullen[7]认为,IRF模式中的“跟进话步”(Follow-up move)在课堂中主要起着给学生反馈的作用,学界也称之为“反馈话步”(feedback move)、反馈话轮或第三话轮,鉴于第三话轮的作用不仅限于反馈,本文按会话次序以“第三话论”来称呼此话轮单位。
②IRF(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跟进)课堂交际模式最早由 Bellacketal.(Bellack A. A.,H. M. Kliebard,R. T. Hyman,and F. I. Smith.TheLanguageoftheClassroo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66)提出。Sinclair and Coulthard(Sinclair J M, Coulthard M.TowardsanAnalysisofDiscourse.Oxford:OUP,1975)进一步阐释该模式特点。Mehan(Mehan H.LearningLessons.Cambridge MA:HUP,1979)将IRF改作IRE(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Evaluation)(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评价)。Lemke(Lemke J. L.TalkingScience:Language,Learning,andValues.New York:Ablex,1990)将该模式简称为“triadic dialogue” (三段式会话),Nassaji和Wells[6]称该会话模式为“three-move exchange structure”(三步会话结构),而Lee[8]将其称为“three-turn sequence”(三轮序列)。
③Seedhouse通过大量语料分析,揭示了互动参与者是如何在话语言谈间形成二语课堂特定的语列组织结构,并在不同的语境间切换的。教学目标与互动组织(话轮转换、语列、修正等)之间存在一种反射关系(reflexive relationship)。教学目标变化,组织结构形式也随之改变。
④李悦娥[16]对话语中的重复结构进行了分类:从其语言本身来分析,分为形式重复和语义重复;从其出现的位置来分,分为直接紧随和语篇紧随;从内容上来分,分为全部重复和部分重复;从重复的对象来讲,有自我重复和他人重复。
⑤Seedhouse[12]认为应将三种言语交换系统-话轮转换、语列、修正分别放在四种语境变量中考查,据此推断出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这四种语境是:形式和准确性语境、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任务型语境、程序性语境。
⑥展示性问题(参见Long M , Sato C. 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questions [C]//Seliger H, Long M (eds.) . 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Newbury House,1983:268-285)是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的问题,又称为封闭性问题,提问只是为了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⑦转写符对照
T 教师 (1.5) 沉默的秒数
LL 全体学生 word (下划线)重读表强调
L1—L4 学生个体 ? 升调(但不一定表示疑问)
→ 引起注意 ! 加强语气
[ 从左括号开始,表示两个讲话者同时讲话 , 没有升降调的停顿或者换气
e:r the::: 拉长元音 . 降调
= 连续的话轮(由他人或本人引发) LOUD (大写)音量大
(.) 极短(小于0.2秒)的停顿 ↑↓ 音调上升或下降
>< 符号包围部分的声音相对较小
⑧外语课堂上教师提供的大多数反馈都是简单而笼统的,似乎也是机械的无意识的,如“Good”“Very good”“Right”“Okey”“What?”等,这样的反馈最终能否对学生产生效果令人怀疑。参见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2006,27(3):69-73。
⑨一些学者(如Schegloff E A.Discourseasaninteractionalachievement:Someusesof‘uhhuh’andotherthingsthatcomebetweensentences. Tannen D (ed.).GeorgetownUniversityRoundtableonLanguagesandLinguistics1981;AnalyzingDiscourse:TextandTalk.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1:71-93.或如 Van Lier L. 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 London:Longman, 1996)认为,“uh”“huh”等言语反馈可以充当话轮,还在会话中起重要作用。
[1]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M].Cambridge MA:HUP,1978.
[2]Seedhouse P.Classroom interaction:possibilities and impossibilities [J].ELT Journal,1996,50 (1):16-24.
[3]Cazden C B.Classroom Discourse: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Oxford:Heinemann, 2001.
[4]谢晓燕.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师反馈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2):50-55.
[5]Sinclair J M, Coulthard M.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M].Oxford:OUP,1975.
[6]Nassaji H, Wells G. What’s the use of “triadic dialogue”?: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3):376-406.
[7]Cullen R.Supportive teacher talk: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 [J].ELT Journal,2002,56(2):117-127.
[8]Lee Y.Third turn position in teacher talk:Contingency and the work of teaching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7,39 (1):180-206.
[9]江韦姗.外语课堂话语第三话轮对学生话语输出影响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1):53-59.
[10]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9-68.
[11]王蓉.大学英语教师的反馈话轮交际策略:比赛课堂与常规课堂的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7(4):74-83.
[12]Seedhouse P. The Intera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A Conversation Analysis Perspective [M].Hoboke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
[13]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14]黄小苹.课堂话语微观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J].Language Teaching,2006(5):53-57.
[15]Seedhouse P.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language learning [J].Language Teaching,2005(38):165-187.
[16]李悦娥.话语中的重复结构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5-7, 34.
[17]Edmondson W J.Discourse worlds in the classroom and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5,7(2):159-168.
FunctionsofThird-turnRepeatsinEFLClassroom
YUZechao,LUOJieyun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Using conversation analysis as a methodological tool, this paper examines functions of teacher’s third-turn repeats in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 videoed lesson from a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ntest suggests that third-turn repeats helps to:a) evaluate students’ response in the context of form-and-accuracy;b) lead students to carry on convers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eaning and fluency. It concludes that teacher repeats in the third turn may facilitate classroom interaction.
third-turn repeats;conversation analysis;EFL classroom;pedagogical focus;interaction
H319
A
2095-2074(2015)02-0048-07
2015-01-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40098)
余泽超(1965-),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罗洁云(1990-),女,浙江慈溪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