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琦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恰恰需要儿童发挥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15-01
“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那么如何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中我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无处不在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索问题的情景中,为探索活动提供动力,明确方向,并通过提示矛盾、设置悬念等手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时,就渗入了有关问题教学的方法,因为本课无论是从教材的安排上,还是学习的内容上,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能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也是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最为深的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挖掘生活中可以为学习所用的素材供学生学习。笔者就曾以海宝参观上海世博园的情境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充分挖掘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并引发其组织交流、思考、解决问题。由于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经验不同,他们的知识也比较零散,对此,笔者又以生教生的方式,让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其余学生帮助解决问题,从而能使每个学生的知识都能够完整,将零散的知识凑整。
2 留足探究时间,发展数学潜能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是的,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可以说是知识创新的先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认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更为深刻,笔者让学生拿出学具盒,每人尝试摆12根小棒,然后,让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摆的成果,动手实践后,学生发现,左边摆一捆,右边摆两根,这种摆法最清晰,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摆的是12根。接着,笔者又用课件出示小棒图,让学生根据图来说数,从而认识11、13各数,然后直接出示数字16,让学生根据之前11、13小棒的摆法,来尝试摆16,交流汇报后,再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十几的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摆十几根小棒都是先拿一捆,再拿几根。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了十几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3 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是指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生的合作可以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时,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造角的环节,学生便利用手边的物品或是笔者课前为他们准备好的材料,兴趣盎然地动手做了起来。而有的材料一个人是做不了角的,学生就集思广益、互相合作直至共同完成。通过这次探究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加深了学生对于角的概念的认识。再如“编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分组让学生编应用题,适时反馈,这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索性学习。
4 注重实践运用,提高探究能力
实践运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数学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教师不仅要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完了“最大公因数”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小红家新买了一套楼房,准备在客厅铺正方形地砖,通过测量知道客厅的长是5.4米,宽是4.2米。要想使地砖无剩余,地砖的边长可以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从而在实际探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学习了“统计”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分组活动,调查、记录校门口五分钟内卡车、轿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流量,然后绘画出统计图和统计表。看着统计图,笔者让小组成员说说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这个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活动需要用数学知识——统计来完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清,王凤桐.课程 创新 实践[J].新华出版社,2004.3.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3]朱素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