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影视配音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5-11-03 16:27刘昭君谢伦浩李琪婧
艺海 2015年8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高校

刘昭君++谢伦浩+++李琪婧

[摘要]配音专业是一项展示声音多变性和个性的艺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以追求所谓的“专业”而忽略和抹杀了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个性”,在培养目标上始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有个性有主见的配音专业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墨守成规的配音机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影视配音 配音人才 高校 培养路径

当下,影视配音的来源大部分来自译制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文热的兴起,更多的人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和80、90的年轻人热衷原片或者字幕片,造成影视配音市场大大缩水,处在转型时期的译制片深深地影响了配音市场。虽然影视配音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行业规模,但目前仍旧没有完善的行业规则,配音水平良莠不齐,理论研究领域几乎空白,影视配音员待遇低下等等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的混乱让影视配音市场无法良好的发展,整个行业低迷;同时,新兴市场所需要的配音工作岗位,市场中大部分配音人员往往不能胜任,符合市场标准和需求的配音人才大多还是停留在80、90年代的老一代的配音员中,巅峰时期所产生的优秀配音员到今天有后继无人之虑,整体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一、高校配音人才培养困境

新鲜力量的培养和注入迫在眉睫。作为象牙塔,高校要承担起输送人才的重任,义不容辞,然而目前开设配音专业的学校寥寥无几,仅有的吉林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同济大学等在数目上来看就比较单薄,而且这几所学校的配音专业也还只是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附属,体系并不成熟,培养目标并不明确。

第一:政策上没有重视。政策上的态度直接决定了高校大的培养方案,就目前的高校培养方案来说,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大方针的含糊不清,造成学生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专业态度和取向,同时,政策上的态度也会严重影响高校招生体系的制定,以及课程体系的安排等等,让配音专业难以发展起来。

第二:师资上没有形成专业的团队。在专业实践上,目前高校大部分的配音专业的老师都是播音老师出身,专门从事配音的老师很少,大部分偏重理论、缺少实战经验,而实战的缺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不明白市场最需要的东西也无法亲自示范,不能更好地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理论上的传授又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没有及时更新,最新的市场信息无法有效的传达,教出来的学生无法快速的投入新兴市场使用。另外在教法上老师们大多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学生的接受度上面会存在偏差。

第三:硬件设施落后。对于配音专业来说,教学与实践设备非常关键,特别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配音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大部分的高校并不能提供给学生们最新的专业的设备。好设备的缺乏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缺乏就意味着同学们无法深刻的体会配音的真正的魅力,就像游泳运动员没有水一样,所有的训练都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的掌握。

第四:就业与市场脱节。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使高校培养的配音人才无法有效的与市场进行对接,走向市场的学生们无法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导致配音市场人才的匮乏。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生们就缺乏就业指向,在校盲目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们大学期间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以至于就业时没有对口的岗位接收。同时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是有待考察,配出来的东西普遍比较浅薄,声音变化不够,节奏把握等等都不够醇熟,所以专业上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就业。

二、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边继承边创新的过程,传统的高等艺术教育模式有其可取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有些东西必须不断的优化,也就意味着要不断的抛弃和丢掉一些东西注入一些新的东西,高等艺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优化和变革刻不容缓,培养的人才要用到实处才能完成其培养使命。配音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目标的清晰规划。培养目标的确立起到的是宏观调控的作用,它是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要素,其确立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些年,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比较狭隘,仍然停留在培养精英人才层面,但随着配音市场越来越大众化,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整合本校的人文社科资源优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的进步和配音行业的新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人才,能够实现与市场的无障碍对接。

同时,要打破“千人一面”的培养方式,配音专业是一项展示声音多变性和个性的艺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以追求所谓的“专业”,而忽略和抹杀了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个性”,在培养目标上始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有个性有主见的配音专业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墨守成规的配音机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人才的培养成为一场潜力的挖掘,而不是一味的强迫与强求。

此外,培养目标必须有高瞻远瞩的长远发展计划,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除了要关注当下,让配音人才与市场很好的结合以外,还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能够在未来市场不断的变更中,有强有力的适应能力和变化能力,能够在市场的洪流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仅仅从专业上,而且从心理上都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人才定位必须从“着眼现在”到“着眼现在和未来”。

(二)课程体系的多元发展。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具体化,也是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核心。没有合理的课程体系就无法完成培养目标的任务,也无法达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般高校艺术专业的课程都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往往实践的比例会比较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低下动手能力不足。这样的安排无法满足21世纪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因此,首先在课程安排上要重新规划实践与理论的比例,理论课的选择同样不能盲目,必须按照“需要够用”的原则,选择有效的理论课,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其次,理论课程的安排不要仅仅局限于专业本身,采取“学科交叉”的课程安排,比如配音专业就很有必要拥有表演专业的底子,课程安排要全面考虑到专业的需求,各个学科取长补短,综合发展。同时,配音理论课程的研究比较单一,理论研究的匮乏会造成同学们对配音认知的范围有限,所以,在理论课程的安排上,更多的应该采取当下最热门影片的配音分析等等,分享与时代与市场与最新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讯息来,而不仅仅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理论基础上,用最新的形势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此,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实践课而言,要求老师能够将实践课的内容做多元化的安排,不仅仅需要基本功的磨练,更要让学生直接实践当下的市场需要,尽量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适应期,在实践课上,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配音市场的要求,以市场的角度来评价和要求学生们,不局限于传统的“专业”理念。配音专业的评定不以老师个人喜好为评判标准,老师的教学理念要从重视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可以尝试直接用市场评价来让同学们感受专业上的利弊,这样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市场的喜好,同时实践课要关注寻找配音专业同学们的声音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

(三)评价体系的及时跟进。对于高校配音人才的培养,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检验高校艺术专业成熟的标准之一,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反馈信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解决艺术专业的相关问题,及时的与时俱进,迅速的修改与重整,然而在很多高校对于评价系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教师对学生完成一次教学的传达,学生接受了才能算任务完成,学生的学习反馈又能很好的反过来评价老师,这当中,包括教师自身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完整的评价体系必须有规律的定期实施,保证师生之间内容的有效传达。除了这种调查式的评价系统,还可以定期开展专业汇报,从学生展示的成果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进展,当然专业汇报形式可以有专业老师进行有创意的改变,不要墨守成规,规定成行,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改变。

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配音市场已经呈现新的面貌,因此配音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加快步伐跟进时代潮流的发展。影视配音作为一个正在调整和发展的专业,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更完整的教学与实践体系,在不断地优化发展过程中,种种困难也将一一突破,人才与市场的结合才能够更加的完美。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高校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