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赞春诗词 落实美德教育

2015-11-03 04:24杜高奇
文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春节

内容摘要:在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笔者以传播春节文化为契机,引导学生赏析诵读赞春诗词,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开展美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春节 美德教育 春节文化 中华文化认同

在中国人眼里,春节到,就意味着春天来。春,在国人心中就是美好、温暖和幸福!作为一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培养幼师生品德过程中,以传播春节文化为契机,引导学生赏析诵读赞春诗词,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开展美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笔者的赏析引领如下:

每每春暖花开,阵阵东风拂面,自然让人生发联想:我们走进了春,还是春走进了我们。

三大诗人王安石、朱熹和杜甫写春的优美诗篇令人陶醉。

先赏析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遒劲有力,备受后人赞赏。本诗是他的赞春名篇,创造了惝恍迷人的艺术氛围,描绘了空灵而迷人的新春,尤其是情景理交融的幽美与邈远。进入诗中,一股浓浓春意入耳入心,农历年节一大早,家家户户燃放爆竹,辞别旧岁,喜迎新年,和煦的春风吹进正在畅饮屠苏美酒的人家,这是一幅美妙绝伦、令人心醉的幸福图景。跟着诗人一起遐想,大年初一,人们喝着屠苏草浸泡的醇酒,春风拂面,春意满杯。人为春醉,春为人醉,酒为人入春,春为人入酒,人走进春里,春进入人间。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诗人生活的时代,和诗人一起“赏春”,喝着美酒的人们,畅享这无尽的春福,他们吻着春的声响,拥抱着春的温度。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东升,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敞开大门,迎接新年第一缕旭日的光照,欢天喜地摘下门上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一个个秋冬在“新桃换旧符”中送走,一季季新春在“爆竹声中”年年迎来,春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给我们美好的祈盼,给我们无穷的遐想,给我们无限的鼓舞,诗意在“总把新桃换旧符”中进入更深远的境界。

又欣赏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他的诗长于说理,《春日》无疑是以理咏春的“千古绝唱”,有绝妙“寻芳”悟春的洒脱形象,并可见飘逸浪漫的韵致。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诗人徜徉在泗水河畔,寻找芬芳的春天,这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致,诗人看到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换上了新装,醉意淡淡,诗情浓浓,放眼天地而痴迷春光,敞开襟怀而自由奔驰。诗人好像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乎怀疑自己寻觅春色的幸运,自言自语:“等闲识得东风面。”是的,诗人处处都很容易看到春风的笑脸,人在春风里,春风在人心里,春风送暖朱子舒心,人醉春光春风得意,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

诗人最后畅抒感悟:“万紫千红总是春”,演绎了“春”与“景”、“质”与“象”的关系,表达出情景理融汇的艺术魅力。泗水之滨,春光普照,芳草遍地,百花吐艳,无边的光景,已焕然一新。大地回春,东风劲吹,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朱熹观景悟春,写物明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叹那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都是因为春意的点染!孔子曾在“泗水”讲学,朱熹寻芳泗水,实质在于追求圣人大道。世间“万紫千红”也“总是春”,孔圣之道此“春”此“质”无处不在,点染着人间万象,诗人欣喜异常。

再研析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行文自然流畅,景物描写秀丽脱俗,诵读起来更有音韵如溪水潺潺放歌无尽,甚至如风推云流悠然和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以简洁明快之笔勾画出春的秀容,描绘了美好的春境。春日阳光明媚,江边水绿山青,春风轻盈拂面,花草芳香四溢。是的,万物复苏了,一切生机勃勃,这是新春的笑容,这是春光的倩影,这是盈盈春意跳动的脉搏!诗人赞春,是叫这春景的美所感动来抒发情怀,穿着春色盛装的山川显得格外俊秀,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芬芳,诗人的视野开阔了,心情分外舒畅,人自然陶醉,心自然放歌。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多么美好的春色意象,泥土冰融雪化,燕子翩翩起飞,沙儿暖热可人,对对鸳鸯静睡。无比高远的艺术境界,诗人将阔远明丽的景物与翩然纷飞的燕子、悠闲安睡的鸳鸯相配合,动静搭配,高下错落,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意境优美的初春美景图。杜甫借景抒情,以春喻人,描述自然,书写心境,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

(作者介绍:杜高奇,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春节
“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春节文化符号的视觉影像传播
我在国外过“春节”
我在国外过“春节”
我在国外过“春节”
我在国外过“春节”
谐音现象与年味的营造
中国年味,世界好味
央视“春晚”对新年俗文化的呈现
九零后如何玩转“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