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与茶外事

2015-11-03 06:16:25宗不争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谓之茶道茶叶

文_宗不争

茶事与茶外事

文_宗不争

茶道还是茶艺?

此则谈谈外国人喝茶。

先说我们的近邻日本。“茶道”是日本人提出的概念,中国自古无此说。在日本,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譬如中国人称武术或武艺,日本人则称其为“武道”,中国古有“射艺”或“射礼”,日本人则称为“弓道”。

《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古人以天、地、人为三才(《易·说卦》),而人混然中处(张载《西铭》),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换言之,人,尤其是所谓圣人,上以体道,下以治器,故居于道器之间,而“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人如果以致用为目的而与器物打交道,则称为“格物”或“致物”;其中介是物化的工具和知识化的“道术”,犹王夫之所说:“故古之圣人,能治器而不能治道。治器者则谓之道,道得则谓之德,器成则谓之行,器用之广则谓之变通,器效之著则谓之事业。”

人居于道器之间,以艺、术等方式与之相处。艺是培植草木,引申为培养人、尤其是君子,如孔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术包括方技和数术,是古人把握宇宙和生命的技术方式。道不远人,而人能弘道。庄子言“道术为天下裂”,是言各家纷起,各执一端,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如此,茶称为“道”,其实是托大自夸,更贴切地讲就是“茶艺”。

今人喝茶,附庸风雅,也称“茶道”,谈的却多是“为稻粱谋”的事。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到经山寺(浙江余杭)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这才将中国的茶艺引进日本,成就了日本茶道。

日本推崇“茶道”,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相信茶能助人修道参禅。但这不是日本人的首创,而是取自唐人。茶可解毒,并非仅指生理上的病症,佛家言人有三毒,“贪、嗔、痴”,祛除此三毒则须“戒、定、慧”,茶对此亦有效。唐朝兴佛,认为茶有三德:一是坐禅时可彻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三是用作不发之药(抑制性欲),借以摒绝尘念。而日本人念兹在兹的“茶禅一味”,则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

令人悲哀且吊诡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日本反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遗脉,虽然是以曲解甚至误解的方式。台湾地区受日本文化影响,大力发扬茶道文化,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达到鼎盛:1971年,台北市设立专业销售乌龙茶及提供品茶的茶馆;1977年,设立了销售茶与艺术品的茶艺馆,及仿古的工夫茶馆。他们将日本的“干泡茶”与福建的“功夫茶”相结合,生出一整套泡茶饮茶品茶的仪式,后又反哺大陆地区。这件事清楚明白,但却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其实,只需回想一下,今天在茶室中能见到的那一整套繁琐的泡茶仪式,你是在何时何处才第一次见到,答案就不言自明了。把喝茶“包装”得极其复杂,是现代的事。

一片叶子的战争

中国人喝茶是传统,西方人饮茶是习得,譬如今天中国人喝的可乐与咖啡,俱是舶来品。但西欧、美洲均不产茶,茶叶全靠进口。19世纪以后,中国茶叶被引种到欧洲和非洲,俄罗斯、葡萄牙、肯尼亚等国才开始种茶。

欧洲人中,英国人最喜欢喝茶。其实,英国人喝茶是跟法国人学的,不过,英法两家的关系特殊,基本算是一家人。“太阳王”路易十四创立了西餐制度,同时也兴起了沙龙和舞会,带动了红酒在欧洲的流行,贵族酗酒成瘾,于是国王颁布限酒令,咖啡、茶成了替代品。据说,最初欧洲人也是“吃茶”,茶煮好后把水倒掉 ,专吃茶叶。后来可能觉得味道实在不佳,难以下咽,掺上糖和奶,没想到创出了茶叶的新饮法。

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口味被培养起来,就很难戒除。17世纪最后一年,英国官方进口的茶叶只有6吨,不到100年后,英国官方进口的茶叶就超过了1万吨,到18世纪末,由各种渠道进入英国的茶叶大约有2万吨。有记载说,除了英国上流社会流行喝茶外,当时乞丐也喝茶,车夫也喝茶,干苦力的工人也喝茶。当英国人银根紧缩,买不起茶叶的时候,他们就想到了直接到原产国来抢夺,这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诱因。

英国人的这一喝茶习惯还被移民带到了北美殖民地。英国为了垄断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贸易,以半价大量倾销茶叶,美国的新移民有不少靠贩卖私茶维生,对英国的做法极度不满,于是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索。

可乐的侵袭

如今的美国人也深谙培养口味之道。中国各个省市的可口可乐生产基地每年都会组织免费的参观活动,目标一律瞄准小学生,除了参观厂房,还能尽情享受免费的可乐。损失一点加上碳酸的糖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举掌握住了下一代人的口味,令饮料成为了他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既“可口”又“可乐”。

1886年,一位美国药剂师配制了可乐,1899年开始对外销售,最初的价格是5美分。如今,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超过1800亿美元。1951年可乐成为第一个跃登《时代周刊》封面的消费产品,1995年可口可乐汽水机被带上了“发现者”号航天飞机进行太空测试!在某种意义上,可乐就是美国文化的缩影,横空出世,没有历史,新鲜刺激,充满偶然性,带着强烈的普适性愿望的侵略之势。

可乐最初想成为药,却意外地成为了饮品。这也决定了它没法在药物这条道路上被千锤百炼。可乐的害处不胜枚举,它会影响消化、损害牙齿、导致肥胖、导致骨质疏松、导致儿童骨骼发育缓慢、咖啡因上瘾、没有任何营养、诱发食道癌、孕妇饮用会影响胎儿发育、加速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恶化、与烟草中的尼古丁结合易引发细胞突变;甚至还有人怀疑会影响性功能等等。有人用可口可乐做过各种试验:它可以清除马桶上的污点;它可以清除金属上的锈斑;它可以和洗衣粉结合使用,去除衣服上的污渍;据说还有人用百事可乐溶解了掉下的牙齿;印度还有人用可口可乐替代杀虫剂;……它的药用价值听起来可笑,就是利用自身的这种弱溶解性来治疗植物性胃结石。

可乐似乎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当对它评头论足的时候,我们仿佛能听到它那种带着流氓味儿的辩护:“管他呢!反正就是有人爱喝!”好在可乐尚没有引发战争。

可乐富含碳酸和咖啡因,味道上很难描述,酸甜苦辣似乎都包含一点。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形容可乐再贴切不过,“爽”,本意是“差也、过也、烈也”,也就是说,爽了,往往感觉就不准确了。

猜你喜欢
谓之茶道茶叶
岩骨花香通茶道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体验茶道魅力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逻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2-12 10:51:04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茶道人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钱本草
海燕(2016年2期)2016-12-13 0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