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笔记:离异家庭里的小男孩

2015-11-03 06:16:23卢永宏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奶奶爸爸班主任

文_卢永宏

心理笔记:离异家庭里的小男孩

文_卢永宏

小学高级教师,成都市骨干教师。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在我任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每个班级里,几乎都有父母离异、隔代抚养的孩子。这些孩子要么性格孤僻、不爱学习,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性格逆反。作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常常和班主任探讨交流,小心呵护着他们曾经受伤的心灵。但有这样一个孩子,至今想起来仍时时让我感到揪心,不能释怀。孩子已经转走,我不知道现在的他是否有所改变,在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这是个令我倍感遗憾的学生……

这是一个外表秀气的男生,名字叫小皓。他排斥同学甚至老师,爱说脏话,凡是和同学间发生冲突,百分之百是拳头相向,用武力解决问题。上课不认真听讲,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他在下面说风凉话,作业几乎天天不完成,正常的值日工作他也不积极,同学们总打他的小报告,他座位周围的同学既讨厌又害怕他,集体向老师要求把他调走。可是无论怎么调整,出不了三天,他就会和周围的同学在相处上出问题,不仅同学对他的意见很大,连家长也会打电话甚至亲自到学校找老师,反映他对自己孩子的影响。每每这种情况发生,我和班主任就感觉非常头疼,常常有一种无力感。

暴力行为的习得

对于小皓的情况,我曾试图去找寻背后的原因。我和小皓的班主任一起多次进行家访,了解到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的巨大影响。小皓的父母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分开了,母亲改嫁远走他乡,孩子跟着父亲常年和奶奶住在一起。也许是受婚姻的影响,也许是性格上的原因,父亲跟小皓的交流方式极具情绪化,高兴的时候就用钱取悦孩子,生气的时候就对孩子又打又骂。小皓奶奶年事已高,对于自己儿子的这种管教方式有心无力。孩子的奶奶给我讲,小皓曾对亲戚家的姐姐说,因为父亲的打骂,所以痛恨自己的父亲,学校里的同学也看不上自己,老师也老找自己的麻烦,感觉活得没意思。

作为同样是一位母亲的我来说,我惊讶于小皓这个年龄说出如此沉重的话,本应天真童趣的孩子,专注于学习的孩子,却因为家庭的遭遇,环境的改变而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奶奶说小皓性子刚,他爸爸的脾气又不好,两父子从来都是对着干,没服过软。作为奶奶,有时心疼他,就惯着他,但有时也恨铁不成钢。奶奶的话,让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正是小皓父亲这种简单粗暴、非骂即打的家庭教育让他习得了用拳头解决与同学之间矛盾的问题处理方式。

心理教师的挫败感

了解了小皓的家庭情况,我和班主任一次次找小皓谈话,希望从老师的角度出发,用言语说教的方式让他有所改变,希望他多想想美好的事物,多看看其他同学的优点,接受别人对他的关爱和帮助。让他明白,爸爸和奶奶一样爱他,还让班主任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宽容他,让同学们去寻找他的每一处闪光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皓还是那个小皓,没有一点改变。他每次与同学打架或者没有完成作业,被父亲知道后就是一顿暴打。我们每次和小皓爸爸沟通,他也从不接受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上有问题,这些让我们的努力化为乌有。小皓本身对老师就有抗拒和不信任,现在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挫败,甚至有些心灰意冷。

或许是作为心理老师的一种惯性,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小皓和反思自己。为什么小皓会如此抗拒自己?我每次和他的交流怎么就没有丝毫的触动?不断地对他说教是否是他抗拒我的原因之一?鉴于此,我觉得自己应该调整方式方法,换一种角度,换一个视角,放下老师的身份试试走进他,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皓又惹事了,跟别班的同学打架,不同的是这次他打输了,手臂和额头都有一些小的伤痕,这一次我阻止了班主任让他请家长,而是把小皓带到了学校的医务室。在医务室里,我什么都没有说,他静静地看着我给他拿消毒药水和棉签,当我示意让他伸出手让我为他擦药时,他本能地说了一句不用。我笑着对他说:“没关系,药是用来消毒的,一会儿就好,不疼,如果不擦药,伤口会发炎的,到时候你的手就不能挥洒自如了。”没等孩子同意,我就将小皓的手抓过来,把药水轻轻涂在手臂的伤口处。在这个过程中,小皓明显有点紧张和害怕,直到我为他擦好药水发现真的不疼后他才轻松下来。我感觉他对我有了一些好感。趁着这个机会,我进一步地问他:“怎么今天又和同学发生矛盾了?”小皓看着我,不停玩弄着两只手指,就是一言不发。我又继续说:“同学之间有什么事情或者误会不能和平解决吗,非要动手?”小皓听后怒气冲冲地回答我说:“是他先动手打的我!”我微笑着对他说:“哦,所以你就跟他打起来了,为什么不去跟老师讲呢?”小皓又没说话,我看着孩子的小脸,继续说道:“不管是谁先动的手,同学之间打架就是不对的,你看,今天把自己给伤着了,多不值啊!回家被奶奶看见了,她得有多心疼啊!”一提奶奶,小皓就哭了,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试图安慰孩子的情绪,可我万万没想到,小皓接下来的一句话把我给震住了,小皓说:“我一定要报仇!也要让他的奶奶心疼!”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严厉批评他,因为我觉得此时对孩子用这种方式不太合适,我都不知道自己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无奈、心疼还是心酸,看着孩子,我也没再说话,牵着孩子把他带回了班上。

看着小皓独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仍然生着气,对其他同学不理不睬,我忽然感受到了这个孩子的孤独和内心的刚烈。在这个班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男孩子居多,不少孩子同样具有突出的个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能看到小皓的处境,不能理解他,只简单认为小皓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学生,为自己孩子受其影响找学校找老师,义愤填膺地谴责小皓;任课老师对于小皓经常不做作业已经无计可施也逐渐失去了耐心;班主任和我苦心经营的教育阵线联盟,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因收效甚微、不见成效甚至反弹而分崩离析;这一次的谈话又以失败而告终,我始终是没能走进这个孩子。对于小皓,不管我是苦口婆心也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罢,均无济于事。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一次和小皓的交流都让我有种挫败感。

卢永宏老师的心理活动课

深入冲突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在学校四周巡视,对小皓的关注使我发现,每当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的时候,小皓总是一个人,和周围嬉戏欢快的同学们比起来,他是那么孤单,也显得那样不合群。有几次很想走过去问问他,却都因为别的事情而打断,直至有一次。

我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小皓所在的班级正在室外上体育课,在同学们游戏的活动环节中,我又发现小皓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操场旁的树阴下,双手托着腮帮发着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好奇这样一个不到九岁的孩子,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的表情显得这样的老成,此时的安静跟他平时冲动易怒的表现反差极大。出于自己的敏感,我觉得孩子的心里有事,弱小的心灵正受到伤害,心理承受着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所该承受的痛苦。

我没有选择打扰他,而是走过去在他的旁边静静地坐下。学他一样,我也双手托着腮帮,若有所思看着前方。他发现了我,警觉地把身体向旁边挪了挪,我学着他的样子也把身体挪了挪,我们就这样安静地坐着。他时不时歪着头看看我,我也歪着头看看他。孩子始终是没能战胜自己的好奇心,开口问我:“卢老师,你怎么学我的样子?”我说:“没有啊,我也想静静地待一会儿。”他接着说:“那你也是不高兴了?”我心里一阵窃喜,直觉告诉我,今天或许是跟他沟通的好时机。我回答道:“嗯,我心里不高兴。”看着他好奇的一双眼睛,我接着说:“我在家里犯了点错误,所以有些不高兴。”小皓接着问我说:“你是老师,是大人,还会犯错误呀?”我说:“是呀,大人有的时候也会犯错误呀。”小皓转过来看着我说:“那你爸爸打你吗?”我回答说:“没有,我爸爸选择原谅我。”小皓说:“我爸爸又打我了,连饭都不让我好好吃。”我问他:“那爸爸为什么要打你?”小皓说:“跟你一样,我犯错误了,爸爸就打我!可我昨天没犯错误,他也打我,我恨死他了!”看着小皓越说越生气的样子,我一边试着平复他的心情,一边试着再引导下去。我对小皓说:“要是我没犯错误,爸爸打我,我也会很生气,我理解你!”小皓瞪大了双眼看着我,显得很惊讶,他没有想到我这位老师也有同样的遭遇,并且能理解他。我知道我的话起到了效果,小皓对我的防备心理少了许多。我接着对他说:“但是……会不会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没有察觉到,但爸爸察觉到了所以就打你了?”小皓摇摇头对我坚定地说:“不是!是他冤枉我!”我佯装生气地说:“那你爸爸太不应该了!”“那爸爸怎么冤枉你了?”我接着问道,小皓看着我顿了一下,想了想说:“我给你说了,你可不能给别人说。”我说:“咱们拉勾!”小皓点了点头。

小皓告诉我,昨天是自己的生日,他早上出门前在爸爸的兜里拿了一百块钱,本想给爸爸说,可爸爸还在睡觉,奶奶也没在家,所以就给爸爸留了一张纸条。钱是拿来买生日蛋糕的,准备晚上和爸爸一起吃,爸爸没有看见纸条,等小皓下午放学提着蛋糕高高兴兴地回家时,一进家门就遭到了爸爸的暴打,蛋糕也散落一地。等小皓哭着给爸爸解释清楚时,爸爸为了所谓大人的尊严,不仅没给孩子道歉和安慰,给孩子丢了几十元钱就骂骂咧咧离开了家,剩下小皓一人。

孩子在给我讲爸爸打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哭,当他讲到爸爸摔门而出的时候却哭了。我能够想象,当孩子原本开心地盼望着和爸爸一起过生日,最后却独自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看着满地打碎的生日蛋糕的时候,那种失落甚至绝望的心情。

未完成的遗憾

父母离异,孩子长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所以在小皓身上,拳头一直是小皓在学校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小小的年龄,本该天真烂漫,可小皓的童年色彩却如此灰暗。没有一个孩子会自己愿意长成“讨人嫌”,父母没有亲情上的连接,没有安全感的建立,学习上的劣势,同学们的排斥,让他对任何事都失去了信心,老师的每次批评对他来说已毫无意义,只能加深他的自卑感。

体育老师的集合哨打断了我们的交流,当孩子用我给他的纸巾擦去脸上泪水的时候,我给了他一个轻轻的拥抱,我此时说不出什么有力的语言,我摸着小皓的头对他说:“小皓,加油哦!”小皓看着我,对我浅浅一笑。

其实,这个张牙舞爪、像刺猬一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缺失母爱,非骂即打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了他不会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他的易怒、暴躁不过是他所受的家庭教育的一种投射。要想彻底改变这个孩子,谈何容易啊!表面上,小皓多么可恨,实际上,小皓是多么可怜!

上个学年,在又一次请小皓爸爸到校解决孩子打架事件后,恼怒至极的父亲把这个孩子转走了。至今,我没有收到小皓以及爸爸的电话。时不时想起他,想起我们的那次谈话,我的心中都会泛起一阵阵难过。

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可是,对于小皓,班主任也好,我也罢,都没有得到他的心,他成了我心中一触就痛的遗憾。

卢永宏:

猜你喜欢
奶奶爸爸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夸夸我的班主任
奶奶驾到
我和爸爸
中华家教(2017年2期)2017-03-01 16:29:25
爸爸
琴童(2016年12期)2017-01-16 11:15:38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爸爸冷不冷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8:58:11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