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提炼问题,在问题中回归生活

2015-11-02 08:21陈泰枢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粽子意图板书

陈泰枢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2012年出版)一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的价值,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境激趣

开场播放一段音乐(爸爸去哪儿),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曲?看过这个节目吗?接着出示爸爸去哪儿的全体成员图片,问个别学生最喜欢里面的哪位小朋友?

师:今天他们要参加一次特别的节目(出示:端午节特别节目)。半个月后就是“端午节”了,这个传统的节日都有什么样的活动?(出示:包粽子、划龙舟、撞蛋)这次特别节目只邀请小朋友参加哦……也想邀请我们一年(3)班的小朋友一起去,你们想去吗?

我们整理一下,准备出发吧。这次节目,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小村庄。刚到目的地,村长就来派发了第一个任务(出示数学信息):3个人包粽子,每人包6个。

(设计意图:在课前谈话的基础上,通过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利用其中的人物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情境迁移,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读一读,收集数学信息

3个人包粽子,每人包6个。

读一读文字,这张任务卡你读懂了吗?读懂了什么?(随机板书)

随机点拨:那这三个人是谁呢?他们分别包了多少个粽子呢?也就是说田雨澄包了多少个粽子?天天呢?kimy呢?

2.摆一摆,提出数学问题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把任务卡的内容用摆小棒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把自己摆好的小棒进行同桌交流,互相讲述自己对任务卡的理解。

同时在摆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资源,创设内容丰富的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重点句子来收集信息,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接着通过动手操作,使得收集的信息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从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搭起了一座抽象到形象的桥梁。)

(二)自主建构,解决问题

1.写一写,算一算

师:数学信息和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现在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动手写一写,算一算。(预设:学生会通过画图法、列算式法来解决问题)

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收集个别学生的作品,上台展示和交流其中的算法和算理。(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仅放手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适合自己的算法。)

3.双重方案引出列表法

方案1:如果学生想不到列表法,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份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的练习纸,然后说其他班有个小朋友是这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能看得懂吗?(出示表格法)

方案2:如果学生已经想到列表法,那么这个环节就可以和上一个环节合并在一起。

(三)回头张望,检查验证

师:这道题列出了算式,有了结果,是不是就做完了呢?我们应该怎么检查呢?

请个别学生汇报交流。在汇报和交流中强调检查和验证的不可或缺性。

师:你们可千万别小看了检查,检查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帮助我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现在检查完了,我们可以口答这个问题了吗?(板书)

(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检验的习惯)

(四)小结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板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课中做操,提高注意

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30秒钟的小鸡操。

(设计意图:课上到一半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做小动作、讲悄悄话等现象。因为七八岁的儿童持续注意的时间本来就只有20分钟,学生出现以上症状也是正常的。面对这一现象,我想用新鲜事物来吸引他们。这样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有利于提高下半节课的质量。)

四、对比应用,提升思维

师:解决了田雨澄,天天,kimy三人的包粽子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两个小朋友今天的任务(创境引入,出示课件),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数学信息。

王诗龄包了3个粽子,石头包了6个粽子,他们俩一共包了多少个粽子?

首先让学生自己审题,独立解答。然后让个别学生汇报交流。

接着老师再抛出下面这个问题:刚刚我们解决的这两个问题中,都出现了“6”和“3”,可为什么算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再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节课我通过试教发现学生比较容易把“3个6相加”和“3和6相加”混淆,所以就安排了一组对比练习,通过这组对比练习让学生从中发现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解答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

五、应用拓展,服务生活

(一)基础练习

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有3条龙舟,一共有多少个人?

(二)砸金蛋

1.我来当小裁判(判断“对或错”)

金蛋1号: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买了24个苹果,对吗?

金蛋2号:爸爸买了3箱牛奶,每箱20袋,一共买了23袋牛奶,对吗?

小结: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数连加)(补充课题)

2.我来当小老师(上讲台指一指,说一说,写一写)

金蛋3号:生活中的同数连加解决问题。

师:你能在下面这幅图中找到用“同数连加”来解决的问题吗?

(此图片来自于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主题图)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发现其中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解决的问题,接着请个别学生上讲台,对着屏幕指一指,说一说图中的哪些部分有这样的问题,最后让他们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算式。然后让全班同学来当一当评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完成练习的解决与分析。

师小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思考,那我们的学习智慧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引导学生独立解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活动中,不仅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还感受到了课堂中主人翁的地位,并且可以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六、总结全课,设疑延伸

课后实践:你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同数连加”的情况吗?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各自的收获,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获取的知识是鲜活的、深刻的。课后实践活动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积累有益的经验。)

【板书设计】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

信息:3个人包粽子,每人包6个。

问题:一共包了多少个粽子?

解答:画图法  列式法  表格法

6+6+6=18(个)

检验:口答:一共包了18个粽子。

【教学思考】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站在一个以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我把整节课设计在一个大的虚拟生活情境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并主动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在这一完整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同时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处处有解决问题的乐趣。

这节课我通过试教发现了学生比较容易把“3个6相加”和“3和6相加”混淆,所以就安排了一组对比练习,希望通过这组对比练习,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它们的异同,借此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用“同数连加”来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

教过二年级的老师肯定发现了,最后游乐园的图片是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主题图,我把它当作了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练习,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二年级的乘法本质的认识上做个铺垫,如有欠妥的地方,尽请读者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粽子意图板书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好吃的粽子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端午节,粽子香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