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以下是我在第一次磨课开头时的教学片段:
(1)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三个角,问:哪个角最小?为什么?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3)你能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吗?说说测量的方法。
(4)拿出量角器,介绍它的各个名称。
课后回想这个教学片段,总体感觉有点“死气沉沉”,一问一答只限于极个别人,大部分孩子显得无所事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孩子们给角“排队”的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的“弹力”不够、“扩张力”不足、“兴趣点”找得不准。于是,带着这样的遗憾,我就同一内容,去听了其他几位教师的课,经过反复的比较、修正和重构,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高射炮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第一次角度大了,第二次角度小了,第三次击中目标。
(2)复习: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在明确“边、顶点、边”等概念的基础上,用动画演示“角两边的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2)出示大小不一样但两个边一样的两个角,让学生猜一猜谁大谁小。
(3)出示三个大小不同边长也不同的三个角:哪个角最小?为什么?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暗示角的边长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第二次磨课时,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心中的小火苗毕毕剥剥地燃烧起来了,课堂上“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前后对比,仅仅是多了一些趣味游戏和动态演示,仅仅是设计了螺旋式上升的题型,课堂的气氛就忽然变了,学习的“风向标”也转向了,转向更为灵活、更为形象、更为有趣的方向。的确,“角的度量”不仅仅是拿出量角器,也可以是“高射炮打蚊子”。只要是有利于找准点燃孩子们思维之火,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大胆一试。
新的课程视角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应该在于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大面积解放孩子们的手、口、脑,切不可让一部分孩子无所事事。对于还处在懵懂之中的小学生而言,打开孩子们思维的方式愈多,走向数学王国的路径也就愈多。而打开孩子们思维的方式就包括教师的多多磨课,从多角度、多风格、多策略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引入,必将为课堂的后续环节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磨课活动越深入,教师将越有可能意识到数学课堂被重新打开后的“别种滋味”和“异样感受”,将越有能力和勇气去重新创设一个灵动、丰盈和高效的理想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