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课堂有效深入交流研讨

2015-11-02 19:05蓝昌波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质疑氛围主题

蓝昌波

摘 要:科学课的交流研讨,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使交流研讨能更加深入有效,不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研讨时间,有恰当的交流主题,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鼓励生生交流和相互质疑,善于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交流研讨;主题;质疑;氛围

“研讨”其意义为同伴之间一起交流探讨,研讨正好适合有共同经历的人们智力上的需要。大家在一起把各自的思想谈出来,就会有丰富内容。用语言表达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又会引起进一步思考。可是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笔者观察发现,许多科学课学生在交流环节容易出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难以保证学生完全参与,部分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兴趣不大,思想游离于讨论主题之外;二是难以使学生始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讨论,如学生容易从讨论地形地貌的特征转变为讨论旅游景点的见闻等;三是教师难以确定是否该对讨论进行干预,学生讨论到什么层次了,各组在讨论中遇到什么困难,是否讨论出结果,老师难以全面把控;四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或者对该主题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自己不熟悉的主题时大多是不愿意发言的;五是教师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太少,还未等学生思维拓展开来,又指令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或下课铃声响了。如何不让交流研讨流于形式,从而提高交流研讨的效率?

一、给学生充足的研讨时间

给足时间,是有效交流研讨的基本保证。没有足够的时间交流,学生就无法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无法充分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就没有更多的思维火花的碰撞,同时学生成功感和积极性严重受挫。一些成功人士都善于有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正如西方学者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教师用时间提供教学服务,学生用时间购买学习。”这段话十分形象地说明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兰本达教授上课经常用20分钟给学生观察,20分钟用于研讨交流。观察一些成功的课,发现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交流,观察学生在交流中的思维碰撞,思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或学到的知识,这样的交流研讨才具有价值。

二、选择恰当的交流主题

选择交流的主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理解该主题的能力。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的,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应该围绕学生的生活、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亲身经历的实验过程,这样学生才有较强的交流研讨兴趣。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学生难以进行持续研讨。另外,交流的主题难度要适中,太简单的问题没有交流的必要,过难的问题学习交流不出结果。如,教学“日食和月食”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日食的成因已经有所了解,于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日食过程的相关资料,构建学习情境,提出交流的主题:月球什么情况下会挡住太阳而发生日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会是日全食,或是日偏食和日环食?后面的问题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及到,但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充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三、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进行讨论前需具备与该主题有联系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要能自主地对已有认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观点的形成离不开事实支撑,老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基础知识、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等方式来促进交流。教学“月相变化”内容时,老师可提前一个月指导学生观察月相,并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在观察中会发现许多教材上没有讲到的问题,比如:能观察到月亮的时间是不同的,有时晚上六七点能看到,有时要等到深夜十二点之后才能看到。学生观察这些自然现象,会萌发出许多的疑问与猜想,会对这些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才是他们讨论的基础。

四、鼓励生生交流和相互质疑

课堂上敢于抛出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进而形成统一的认识,这才是思维的交流,课堂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在交流中逐步解决的。在课堂交流中,人数不宜过多,三到四人最好。人越多组织越困难,学生发言机会就越少,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分散。在集体汇报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多进行生生交流。原因是,师生交流时,学生多关注老师的评价,往往以老师的赞成或否定一锤定音,而且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参与面较小,往往是发言者与老师的思维碰撞,其他学生认真思考的不多。但是,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是在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没有对权威的顾忌,其他同学更敢于提出自己的不解,从而引发新的讨论交流,这样交流才更有价值,才是高效的。在教学“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整理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振动与声音的关系,然后请小组学生上讲台汇报。同时提醒学生:你们同意发言者的观点吗?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比由教师来总结实验结论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

[2]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3]黄维.提高学生交流研讨水平[J].科学课,2015(04).

猜你喜欢
质疑氛围主题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