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英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受业解惑”,所以,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与灵魂。而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则是首要任务,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品行关键在小学教育。如何利用这一阶段使德育工作健康持久地发展,真正发挥其养德育人的功效呢?我就工作实践方面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它要通过每一件事、每一次活动、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加强班级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因此,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因为教师用眼睛监督学生的同时,学生的几十双眼睛也在注视着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老师严谨做事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是最好的德育,因为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渴望知识的小脸,我感到责任重大。学生处于一个求知、学习的阶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我们教师,职业虽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光辉,但我们确实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耐心教育,表扬为主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要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还要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恰当的表扬,会让学生的积极因素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上课时,有不认真听讲或捣乱的同学,如果泛泛批评就会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效果,如果点名批评,又会伤到学生自尊甚至还会有人幸灾乐祸;如果换一种方式,对认真听讲的同学进行表扬,那么其他学生便会仿效,使得课堂秩序趋于良好。人都有自尊心,都喜欢别人表扬自己,其实表扬与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学生自尊心。在课堂上,别人回答很难的问题被鼓励,对于学困生只要把最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掌声,这时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
三、持之以恒,不言放弃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放弃。如果为人师表却不能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天看这个孩子太调皮不好管,父母都放手了,我又何须在乎,还是放弃吧;明天看那个孩子不顺眼,再管也无用,不如放弃算了。今天放弃一个,明天放弃一个,这个老师放弃一个,那个老师放弃一个。那么,学校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十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面对“学困生”,绝不轻言放弃。没有谁什么都好,也没有谁百无一用,只要教师用爱心、耐心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的生活,谈心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
四、巧抓时机,促成转变
《中国教育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道德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如果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来显美;如果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如果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如果它是工具,就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去使用它。这样才是道德的。”那么要让学生唱好这首歌,跨过这个台阶,去展示人生的美丽,去攀登理想的巅峰,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巧抓机遇,配合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礼貌、有纪律、有尊严”的人,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心灵。利用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明辩是非、提高认识、开展礼仪教育。
五、榜样示范,形象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身边不乏杰出的模范,少先队就是其中之一,可以利用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育,例如:利用每年的“六一”和“元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建立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通过开展“我给妈妈洗一次脚”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每逢节日来临之前安排各班出一期主题鲜明的板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另外,在国庆节期间开展歌咏比赛,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
综上所述,德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工作中,教师的行为很关键、很重要,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使教育好别人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