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空城

2015-11-02 17:31刘有飞
西藏文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樟木营区余震

刘有飞

4月25日14时11分,坐在床头同战友们聊天的战士吴昊,突然感觉到房屋不停地颤抖,“地震啦!地震啦!……”他下意识地一阵呼喊,他惊人的喊声惊醒了睡着的战友,翻身起来一个劲往门外冲,从宿舍到楼房大门外约20来米,但吴昊却跑了6秒钟左右,“可能由于紧张的原因,我感觉到这段时间是多么的漫长!”

冲出大门外的台阶时,吴昊感觉房屋在下沉,身体失去控制,下台阶是多么的艰难!终于跑出屋外,向连队操场方向冲去,突然,正在新修的一栋宿舍楼一堵墙倒塌下来,紧接着另一栋楼的墙体外层坍塌下来。吴昊不知所措,向前冲,又怕被下落的墙体砸中,进退两难,过了一会儿,见墙体不再下落才一个箭步冲到了操场上。

这是尼泊尔博卡拉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以来,波及我国西藏吉隆、聂拉木、定日等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半山上的樟木镇30多间房屋瞬间倒塌,9名群众死亡,多数房屋受损严重,随时可能倒塌,邦村后山的山体被地震撕出一条大裂缝,余震不停地震动,滚石不断飞落,大雨滂沱不停,山洪暴涨成河,通讯完全中断,塌方阻断了进出樟木唯一在悬崖上开凿出的交通要道,4000多军民被困“孤岛”,瞬间的灾难,全镇人民惊慌失措,男女老少、伤员、病号无助地奔跑,哭声、喊声、吼声凄惨地响成一片,整个樟木镇乱了,沉睡的喜马拉雅沸腾了,樟木镇瞬间失联,让全国人民牵挂焦急。

在灾难面前,一支训练有素驻守在樟木镇邦村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边防某团樟木边防连官兵挺身而出,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中,面对受灾群众那一双双求助的眼神,官兵打开连队营门,利用相对安全的操场安置受灾群众,在雪域“孤岛”筑起了“生命方舟”,为受灾群众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地震孤岛   军装成为灾区群众的“方向标”

地震袭来的那一刻,正是樟木边防连官兵午休时间,连队的几栋营房瞬间被撕出几道大口子,天花板掉落,门窗被撕破,在营区门口站岗的战士一边奔向营区喊醒战友,一边吹响紧急集合哨。

几十秒内,连队在位的72名官兵集结完毕。连长许荣锋立即按照平时演练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的程序将全连人员分为人员搜救组、灾民安置组、卫生防疫组、安全警卫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宣传安抚组、机动组等8个组,分头进行到抗震救灾任务中。官兵的自救和救灾过程与平时演练完全一致,其中6名战士不同程度受伤,他们简单处理伤口后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10分钟后,樟木镇的群众不断地向穿着绿色军装的官兵方向涌来,因为连队有一块篮球场是樟木少有的一块空旷地,周围建筑物较少,这是群众们认为避灾的最好去处。在无法向上级请示和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许连长带领官兵人5、6分钟后从屋里抢出通讯电话,北斗手持机发出的短信没有得到回复,再用铱星电话也拨不通,心想:“这事紧急,如果因自己未请示私自放群众到营区被上级处理,自己一人担当所有责任。”毕竟,绿军装成了群众救生的最大希望。他临机果断处置,下令让官兵按照老人、儿童、妇女、壮年男子的顺序,依次将群众放入营区操场上安置,当天就有1200多名群众进入营区,让惶恐的群众渐渐得到一丝安慰。

在营区大门外的街道上,群众惊慌混乱,恐慌情绪还在弥漫,整个樟木气氛十分紧张,哭喊声、尖叫声乱成一片。见此情形,副指导员龙舵丹增一把抓起扩音器、跳到高处向大家喊话“大家安静、不要慌,维持好秩序!最大的地震已经过去了,之后都是小余震。只要有我们解放军在,就会保证大家的安全!”一番简短有力的喊话喊了几遍,原本惊慌无助的群众逐渐平静下来。

连长许荣锋对官兵说:“在危难时刻,当兵的一定要做群众的主心骨,我们首先不能乱,才有机会抢救保护群众。”这话稳住了全连官兵紧张的情绪,官兵急促的心跳有所缓解,救灾秩序有条不紊。

炊事班6名同志接到连队为群众提供粥食的命令后,因群众数量庞大,主副食和炊具全部储存在仓库里,炊事班长吕水彬在向连长请示后,率领全班5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已经错位、严重开裂的炊事班操作间和仓库,历时2个小时,抢运出所有炊具和大部分食材。在这期间,由于多次发生余震,墙上的砖头掉落砸破了吕水彬的头部,但他简单处理伤口后继续带领全班战士在营区里搭起了炉灶,开始为受灾群众烹煮粥食。

樟木镇海关旁边有一个临时安置点,有人说了一句:“听说连队要提供饭,我们往连队走!”于是很多群众蜂拥着往连队方向转移。

从下午16时开始,炊事班6名战士一直持续到晚上13时才完成所有群众的粥食供给。等群众吃完饭后,他们才想起来自己居然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吃过一口饭、没有歇过一口气。

连队官兵无处居住,全连通宵值班,每隔1小时巡逻一次帐篷和温室,同时为群众做心理辅导,为受伤的20多名伤员检查身体,开展防疫消毒。

搜救组在副连长李吉祥的带领下,由35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受灾最严重的迪斯岗村搜救人员,途中7名官兵遭遇了掉落的建筑物砸伤,但官兵还是坚持逐个房间仔细进行搜索,做到不落下一个角落,不放弃一点希望,他们不惧危险、不顾疲劳,连续奋战70余小时,搜救街道3公里,搜索受损房屋200余间,及时救出8名被困群众,抢救伤员50余人,转移群众200余人。

安置群众   军营成为避灾的“生命之舟”

连队不仅将营区提供出来给群众当避难场所,而且还要保障群众有饭吃、有被盖、能看病就医。

官兵冒着余震的危险将连队的帐篷从库房里搬运出来,搭建在操场上,面对帐篷不够的问题,官兵找来木头和施工队为连队建房的钢管搭起了架子,用塑料薄膜盖成了简易帐篷,当天,全连官兵共搭建了12顶帐篷,让群众住进帐篷里解决了避雨难题。

由于入营避难的群众越来越多,受场地和资源的限制,连队无法为每一位群众提供帐篷住宿,连长许荣锋下令收割了5个大棚温室400多平方米的蔬菜,安排500多名壮年男子进入温室居住。

刚解决好住的问题,又出现了新难题:地震后的降雨使气温骤降,缺少被褥,尽管官兵已经从连队危房中抢出100多条被子,但严重不足,怎么过夜?有村民建议镇里的宾馆都已空了,闲置的被褥很多,可以拿来救急。但从连队到镇里的宾馆好几公里,天也黑了,雨又下得很大,加之余震不断,沿途还有好几处塌方仍在不停地落石。

“顾不了那么多了。”龙舵丹增挑选了26名战士冲进镇里。那天晚上,战士们像打仗一样,小心翼翼躲避着不停掉落的砖瓦碎石,挨个宾馆找被褥,几乎找遍了全镇所有宾馆,硬是弄来了几百床被褥和毛毯,解决了受灾群众的保暖问题。

一位在樟木镇政府工作的青年赵中举,他在疏散群众的同时不停地寻找在电信公司上班的女友龚语,在穿越了一个滚石不断的塌方地段后,发现连队官兵正在大声喊话:“大家往我们连队走,那里相对安全。”赵中举听到这话后心里很是温暖,焦急的心也渐渐平静了很多,她肯定女友一定是到连队去了,疏散完群众后他到连队找到了女友,见面时女友哭着说:“只有解放军这里是最安全的,而且他们还给我们提供吃的,所以我就来这里等你,我也知道你会来这里找我!”

战士周波,看着不断涌入的受灾群众,主动请缨带领本班战士为群众搭建帐篷。雨水很快湿透周波全身,手上脚上脸上多处受伤,雨水伴着鲜血从脸上流下,那一幕令人心痛,但他直到完成所有帐篷的搭建后才坐下休息一会儿,因疲劳过度,沉沉睡去,他才仅仅20岁,一位群众见到这样的情形,在安置好自己的家人后,找了一件衣服为周波披上。

卫生员陶郭斌在看到地震的巨大破坏力和不断涌入的群众后,意识到药品对受灾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准备冲进连队医务室,正在这时,余震袭来,一位战友拉着他说:“先别进去,地震!危险!”陶郭斌说:“作为卫生员,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余震刚过不到半分钟,他便挣脱了战友说:“余震没什么大问题,房屋塌不了!”他就冲进了医务室,抢出1个医疗急救箱和2个战备医疗箱,他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一心想到的就是全力救治安置在营区的伤员。

一名入营避难的尼泊尔灾民突发癫痫病,喉咙中卡住一口痰,随时可能出现窒息的危险情况,陶郭斌情急之下,伸手到病人的喉咙将痰抠了出来,并及时开展治疗,挽救了该名尼泊尔灾民的生命安全。

一名来樟木镇旅游的群众因刺激过大、疲劳过度,突发心脏病,呼吸急促、神情恍惚、意识模糊,陶郭斌接到消息后迅速从镇上废墟中全力奔跑回连队,对这名群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成功的挽救了这名群众的生命。事后,这名群众拉着陶郭斌的手不停地说:“感谢解放军!”

4月26日,副连长李吉祥带领的党员先锋队,奔赴受灾最严重的迪斯岗抢救转运重伤员。转运途中,一名意识清醒的重伤员一直拉着李吉祥的手,嘴里念叨着:“解放军来了,有救了!……”解放军被群众信任、需要和依靠的责任感让李吉祥感动得流下了泪水,李吉祥对伤员说:“不怕,有我们解放军在,我们会救你的!”

在连队临时安置点,樟木镇一家火锅店老板邱静,看着连队6名炊事班战士不停忙碌地为群众烹煮饭菜,根本无法休息,主动上前同炊事班战士们一起煮饭。战士们劝说她回去休息,她说:“你们解放军从地震到现在一直在为我们服务,都没有休息过,我没受伤,还会煮饭,就帮着你们一起做吧。”战士们拦不住她,便让她一同参加到做饭队伍里,邱静与战士们一起每天从早到晚忙碌达21小时,完成了多达2000余名群众的伙食保障任务。

连续两天时间里,5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常常哭闹不停,炊事班长吕水彬留意了怀抱婴儿的5名哺乳期妇女,从她们脸色上看可能是受惊吓较重、疲劳过度、营养跟不上,奶水严重不足导致孩子哭声可怜,吕班长明白了孩子哭声后,于是不顾生命危险冲入仓库,抢出一箱奶粉,分发给了几名妇女,为她们专门烧开水调和奶粉,将几个婴儿喂得饱饱的,婴儿的哭声渐渐消失了。

群众转移   军人成为家园的“守护神”

樟木镇成为“孤岛”的第3天,不少村民趁着余震间隙,回到家中找出肉和菜,米和面等食物,送到一连营区,军民一起做成热食充饥共度难关。

地震后的樟木镇地质结构疏松,山体大面积滑坡,加之樟木镇地处半山坡,随时能听到石头滚落撞击的声响,让人感觉到危险重重。

4月29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下令樟木镇全员转移。许多人不愿转移,很多商户们不愿意丢下经营多年的产业,更舍不得放弃他们经济发展的根基,他们的心情任何人都能理解。许荣锋发动全连官兵苦口婆心地为群众做思想工作。基于官兵们救了大家的命,建立起了良好的军民感情,没费多少时间,就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部队转移群众的军车只能到达离连队10多公里外一个较大的塌方地点,很多老人、残疾人以及受伤的群众无法步行较远的路程,战士们两个人一组,将行动不便、体力不支的老人和伤员一路背到了转运点。排长尼玛次仁一个人背着一位残疾人老阿妈一直走了10公里到达转运点,没歇过一口气。

群众离开连队时,夏尔巴进口商店的老板卓玛找到连长许荣锋,把自家存放有上千万商品的商店钥匙递给许荣锋,紧紧握着许连长的手感激地说:“这几天,要是没有你们解放军的话,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挺过来,我店子里还有些食物,等余震稳定了,你们去搬来吃吧,你们还要继续驻守在这里,很需要食物,我家里的东西你们需要什么东西就去拿!”卓玛想以此来表达他对解放军的谢意,但是许连长婉言拒绝了。

离开时,群众自发组织向一连的官兵鞠躬,感谢解放军无微不至的照顾,很多群众哭着向一连的官兵告别,乡亲们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樟木,离开他们多年创下的基业,离开他们的家乡……

4月29日,受灾群众陆续撤出樟木镇后,卫生员陶郭斌坐在连队操场上对自己受伤的腿部进行消毒和包扎。这是他25日当天冲入医疗室抢救药品时受的伤。由于大量群众需要医疗保障,4天来,他一直忙着为群众巡诊、消毒,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看一眼伤口,直到群众撤离后,他才坐下来处理自己的伤口。地震发生后前4天,陶郭斌总共休息时间不到10个小时。伤口还没处理完,他就不由自主地躺在地上睡着了。

樟木受灾群众被转移到日喀则后,樟木边防连官兵坚守在樟木灾区,履行着保卫边防、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责任。

连队每天派出官兵到镇上邦村巡逻执勤,帮助给村民的房屋加上锁、贴上封条,对还能使用的房屋进行一些加固,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少受损失。

连队官兵还冒着恶臭对整个樟木镇进行环境卫生维护,清理了几十吨垃圾,并按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对一商户存放的20吨臭气熏天的冻肉进行了清理,对整个樟木镇进行了连续一个星期的洗消,将群众散漫在街头的50多头牛赶到了没有遭受垃圾污染的地方吃草,保护了牛群的安全,没有发现一头牛发病和死亡,更没有发生疫情漫延的事。

5月中旬,在樟木群众进行物资财产挖掘清理和转移期间,连队官兵不顾地震以来的极度疲劳,依然每天出动人员帮助村民搬运物资20多天,转移物资达100多车。

邦村的村民拉姆回到家转移物资时双手合十,放在胸口说:“我家房屋虽然塌了一个大洞,但有解放军在这里给我们守护着,家里的东西一样不少,连家里的一只小狗都被解放军照顾得好好的,地上那几个军用罐头盒就是最好的证明,非常感谢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土其切(谢谢)!”

如今,樟木镇的6000名群众带着财产物资陆续离开了该镇转移到了4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除了边防连的官兵和边防武警官兵长期守卫在边防线上,以及一小部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外,整个樟木镇居住区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责任编辑:邵星

猜你喜欢
樟木营区余震
营区聚赌
“超长待机”的余震
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与管理探讨
生死之间的灵魂救赎——《余震》和《云中记》的伦理问题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武警部队直招卫生士官“营区军事卫生”课程隆重开班
三次8级以上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分析*
浅谈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