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11-02 00:25张静
关键词:激活开放营造

张静

摘 要:数学教学的过程不应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应是让学生“会学”知识,从“学会”到“会学”,其中就是要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实践、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创设;营造;激活;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49-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天生就有这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愿望,因此,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平等交流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首先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其次,学生的认知活动常常受情感、态度等因素影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第三,我们还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怕出错,不怕失败。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应该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多提提“你是怎样想的?”“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道题?”“你想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这道题你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些话,学生听起来就是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高涨,自主探究的愿望就会更强烈,学生一定会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去,由“要我学”自然而然地转为“我要学”和“我爱学”。只有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地和他们每个人交流,才能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观察、思维、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有序探究氛围,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欲望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人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是激发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因此,新课伊始,教师要激发并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围绕学习主题,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认知矛盾和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一堆货物( )吨,由甲车单独运要15次运完,由乙车单独运要10次运完,现两辆车合运,几次运完?”由学生任意补充总吨数,并列式解答。通过计算比较,小组讨论,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货物的总吨数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6次?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也逐渐得到培养。

三、营造氛围,提供学生探索合作的机会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让学生在良好的精神氛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思想教育。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例如:在教“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例题14-6后,没有按教材例题提供的算法直接进行讲解或讨论怎样算,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算一算。这样设计,给学生的自主研究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尝试探索,想出了多种算法:有的用小棒摆,先摆14根小棒,再一根一根地减去6根,得出14-6=8;有的把14分成10和4,10-6=4,4+4=8;有的把6分成4和2,14-4=10,10-2=8;有的想6+( )=14,因为6+8=14,所以14-6=8。教师在肯定学生每一种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把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活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引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关注身边事、顺便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突破课堂,深入生活,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多渠道搜集信息,自主开展研究。

例如:学校对校园绿化进行改造,统一铺设草坪,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草坪的面积。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对一些不规则图形进行分割,转化成学过的规则图形,还巧妙地运用了估算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五、开放题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激励学生继续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练习设计上要讲究实效,讲究梯度,讲究形式,要做到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的并重;形式与内容的并重;个体与群体的并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追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水平、认识能力等不同特征,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并从多种解法中选出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数学问题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题:“修路队修一条长9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修?”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了六种解法。解法1:90×(1-13)÷2;解法2:90×(1-13)×12;解法3:90-90×13-(90-90×13)×12;解法4:90×[(1-13)×12];解法5:90×[1-13-(1-13)×12];解法6:90×13×2÷2。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我们一定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不断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世界。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一定要让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錡,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

[2]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3]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激活开放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