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VIEW POINT
9月6日,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王福重却在微博发表“高校应该取消特长生”“奥运冠军不该免试上大学”等观点,引起网友对体育教育的争议。
@洪钢(央视评论员):说体育就是比四肢发达,那就是无知加迂腐,知识结构该更新了。
@丁霞(本次夺冠女排队员之一):博士多还是世界冠军多,呵呵。
@熊振-给时间一场旅行:有专门的体育学院,体育生应该优先去这些学院,每个学院追求的大方向都不一样。你不可能让学习影视的去参加奥运会,也不可能让体育生去研究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方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学梦,体育生也不例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圆梦……@扬子晚报:以郎平为例,她退役后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免试招入,刚开始比其他同学差一大截,但凭自己的努力,后来竟超过了大部分同学,最终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大学可以不招收体育特长生,但是高校不能缺少体育氛围。
@禹唐体育:仔细看来,其实王福重的三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现行体制下的身份问题。作为一个在举国体制下运作体育这么多年的国家来说,现在进行体制转轨非常大的一个难点实际上就是运动员的身份问题;是像原先一样继续挂靠在事业单位,从国家领工资补助,还是彻底商业化,让企业介入运动员的培养。而如果真的像王福重所说的解决方式(虽然他可能未必这么想),那么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则可能走上第三条路,那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孵化。不难发现,王福重其实更加顾虑的是资源分配的问题(毕竟是经济学家)。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0日报道,今年4月的伦敦马拉松赛跑后,26岁的英国鼓手、哈佛毕业生,印度裔女生基兰·甘地在赛跑中任由经血流淌,称此举是为了破除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随后,基兰·甘地的照片迅速在社交网络上传开。在接受采访时,基兰认为社会对月经的建构都是基于“厌女症”:“我们处在一个男权社会,如果男人有月经,工作场所的规则就会被重写。月经不再会是一种禁忌,它会成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让人们可以去公开谈论自己的月经。”
@基兰·甘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我们只想出了三种可行的方法帮助女性应对“特殊时期”——卫生棉条、卫生巾和月经杯。我们没有自由谈论自己身体的权利,其他人甚至会用它来讽刺女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如果女性持续缺席公共领域生活,她们会永远被置于一个经济劣势地位。如果因为禁忌使得提出创新方法的声音被压制,真正的改变就不会发生。我们这一代人有能力去将这个话题放到公众面前,使之不再是一种耻辱。
@网易新闻:有网友认为,任由月经肆意流出相当缺乏卫生观念。网友Briadoublene就称:“流着血跑马拉松并不适合呼吁任何东西,只会让你看起来很恶心。”网友Sugarchic18也表示,用这种方式来传播女权思想真的非常“恶心”。
据微博@法兰西的故事,今年法国中小学将重新开设 “文明道德课”,三个重点:(不同的人)如何在一起生活、批判性思维、反种族歧视。法国前任教育部长提出这个计划时,曾引起很大争论,但是,今年1月份的查理惨案让民意大转,该课提前到2015年开设。法国历史上曾有道德课,但1968年法国“学潮”后该科被取消。
@春木之芒001:启蒙就是照亮(Enlightment),而后现代主义则被再启蒙(En-enlightment)。可喜的是,现在作为后现代主义摇篮的法国终于像欧美一样试图走出启蒙时代了。走出“知之”“明之”的启蒙时代与其说是重新“愚之”,倒不如说是“由之”,即重新关闭那本不该被打开的潘多拉匣子。法国此举或在于回归传统藉以走出后现代。对法国而言,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付诸实施,这个过程确实足够漫长,但总比至今毫无意识和感觉要好。此方面可参看韩国小学的第一堂课,看看人家首先教给孩子的是什么。
@战争史研究WHS:图中这位是现在的法国教育部长,1977年出生的摩洛哥移民。她今年下令把《伊斯兰文化》《殖民史》《奴隶制》列为中学历史课必修,原本法国中学生必修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和《教会史》改为选修。
8月2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其中,施行了18年的嫖宿幼女罪被彻底删除。此后,对于嫖宿幼女行为的惩处,一律按强奸幼女论处。
@王殿学:“嫖宿幼女罪”为幼女打上不良标签,将幼女在道德上做了区分:良家幼女和卖淫幼女,设立嫖宿幼女罪,意味着刑法对幼女的保护不再是平等,使其二次受害,是废除嫖宿幼女罪的最大理由。哪怕是14岁的幼女,也属未成年人,也没有独立的性的处分。根据最高法院的量刑指导意见,强奸妇女一人的,量刑起点为3年至5年,强奸幼女一人的,量刑起点为4年至7年。从最高法的量刑意见来看,强奸幼女的量刑起点并不比嫖幼罪低。而且,强奸的最高刑为死刑,有相当大的威慑力,强奸罪的社会谴责程度也远大于嫖幼罪。
法国重开文明课
9月初,四川成都各大中小学校孩子领回课本之后,家长发现英语教材配套使用的听力素材是磁带录制的,而现在成都地区保有录音机的家庭已经非常少,一时犯难。但一位小学老师则表示:“现在网络上或者手机APP上,会有一些软件有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英语教材配套听力内容,跟磁带上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老师会搜集资源,然后跟家长们共享。”
@华西都市报:四川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征订教材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四川省教材的征订工作属于“报订”,由学校在规定的书目中选择教材,而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费用,是属于国家付费。在学校可选择的教材书目当中,有不同出版社提供的多种教材版本。但是,因为教材的选择要顾及全省的大部分地区,要符合全局的需求,成都等发达地区可能觉得磁带已经“落伍”,而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录音机的普及率要比多媒体高,“我们去偏远地方调研的时候,学校听力课,用的都还是录音机。”该名工作人员解释,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教材仍配备磁带的原因。
贾平凹穿汉服祭祀西王母
农历七月十八日(今年是8月31日)是民间传说的西王母诞辰纪念日。8月30日,在西王母祖庙所在地——新疆天池,举办了第二届西王母文化庙会,庆祝天池西王母神话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平凹等9位知名文化人士身穿汉服作为主祭嘉宾参加了典礼。然而,贾平凹的照片在网上公布之后,遭到大量网民吐槽:一、他的衣服穿反了,衣襟“右衽”变成了“左衽”;二、他没有留胡须,无论脸颊、唇上还是下巴,都是光秃秃的。
@林夏:如果像某些网络亚文化群体,把汉服看作与历史毫无联系、仅仅代表着某个小众群体(如游戏圈、动漫圈、影视剧圈)审美趣味的文化符号,那么,只要能够在该群体的主要成员当中取得认同,汉服怎么穿都可以,蓄须与否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节。但是,如果你想要把汉服中的“汉”字坐实,与历史上存在过的汉家王朝以及相应的制度、习俗乃至审美风尚相联系,声称这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的话,蓄须与否就成了决定成败的细节。
@吴海云、徐萧:西王母有两个属性是颇为恒定的,一为“西方”,二为“女性”。她是西部女神,同东部帝王之间存在微妙的对应,围绕着她的众多传说,渗透着华夏民族阴阳互补、东西相依的价值观念。西王母崇拜,关系到华夏民族对于“西方”的想象:“东方”是被中华文明内化的主体所在,而“西方”则是飘渺而美丽的远方客体。这样一种想象至少从中古时代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