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高师合唱教学观念嬗变

2015-11-02 02:41兰晓梅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师课程标准新课标

兰晓梅

“新课标”视域下高师合唱教学观念嬗变

兰晓梅

合唱指挥是高师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高师合唱课程逐渐走向“专 业 化 ”、“西 方 化 ”、“国 际 化 ”、“单 一 化 ” 的 发 展 道 路 , 导 致 合 唱 教 学“师 范 性 ”、“民 族性”、“多元性”、“审美性”理念的缺失。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师合唱教学理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解读2011年版《音乐新课程标准》,将高师合唱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从“重审美”、“重创造”、“重文化”方面入手,探讨高师合唱教学观念改革问题。

高师教育 合唱指挥 教学观念 新课标 嬗变

合唱课程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课内及课外的重要内容。 ”①我国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合唱与指挥》以合唱、指挥的理论与实践为教学内容,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一门必修课。 ”课程指导方案凸显了高师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院校合唱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但目前我国高师合唱教学仍执着于“专业化”、“国际化”、“西方 化”、“单 一化 ” 教学理 念的 追求,逐渐脱离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轨道。“高师《合唱与指挥》是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的主要基地,教师的培养效果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合唱艺术的水平乃至全社会合唱艺术发展的未来。 ”②

教学观念是教师从事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的认识、看法及态度,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而树立正确、积极的教学观念则是高师合唱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师合唱教学理念的树立,首先要厘清目前所存在的不良倾向,方可对症下药进行革新。 其次,谈及高师合唱教学改革势必要回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层面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将以2011年颁布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探讨依据,针对目前高师合唱教学理念问题提出高师合唱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师合唱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师合唱教学理念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化”、“西方化”、“国际化”、“单一化”四个方面。

1.专业化倾向

音乐艺术学科不仅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还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艰苦练习,获得具备表达人类复杂情感的音乐技能。它作为音乐学习者达到艺术彼岸的重要途径,成为衡量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高师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也如同专业音乐院校一般,一味地崇尚“专业化”技能训练。合唱指挥教学便同样沦为了培养“高、尖、能”专业人才的阵地,从而导致“师范性”教学理念的丢失,逐渐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理念的缺失,必然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无论从教材编写、还是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都盲目地以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准。 使学生在就业时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更多学者、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

2.西方化思维

“多声合唱音乐的传统最先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音乐,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跟上世纪末西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流传和本世纪初随着‘新学’兴起而形成的‘乐歌’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距今还只一百年左右的历史。”③合唱艺术虽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民族化道路。但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体制中的合唱音乐艺术,却依然固守西方合唱音乐文化思维,并将其作为教学培养的主要目标。

3.国际化标准

国际合唱比赛是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合唱水平的最好途径。 在合唱比赛大潮的驱动下,高师院校为了争得合唱艺术的“专业”位置、展示合唱团体水平、提升学校教学实力,摆脱“师范”名号,也开始尝试紧随专业音乐院校的步伐,参加国际合唱比赛,导致合唱教学过程中形成国际化教学标准。 久而久之,“一切为了比赛、一切为了荣誉”的信念逐渐影响高师合唱师生的教学理念,促成“国际化”合唱教学模式的形成。

4.单一化教学

单一化教学思维是指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固定化、单向化,这是高师合唱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主、客体位置固定化

合唱指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而在高师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依然采用传统课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正如弗雷勒所说:“教师与学习者的对话关系,应该是批判式的共同探索关系。 ”学生若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角色,必然缺失主动性、创作性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会失去合唱教学的实践意义。

(2)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教学内容是合唱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除去发声练习、音乐知识学习外,排练合唱曲目成为课堂主要授课内容。各师范院校所采用的合唱指挥教材十分多样,但对合唱曲目的选择都出现了偏于“专业化”、“成人化”的一边倒现象,仍是以训练学生合唱技能为教学目的。

(3)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高师合唱教学过程大多是将学生按声音条件固定在某一个声部,让他们长时期接受同一音区的音准、音色、情感训练,这样的教学形式多于单一,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多样化的教学观念应是高校教师合唱改革探索的问题之一。方式方法的改变可以帮助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即可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又可为教学带来趣味感,还可丰富教学内容。

二、《新课标》视阈下高师合唱教学理念的嬗变

从生态学来管窥高师合唱教学理念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关系可见,二者都是存在于同一个教育生态链中,具有由此及彼的连带关系。 即:不良的高师合唱教学理念,影响高师学生的教学观念;高师学生又主宰着中小学音乐教学,最终影响少年儿童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学习。 其音乐教育生态关系链如下图所示:

如上所述,高校合唱教学理念要进行转变,应将目光投向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逆向指导高校合唱教学理念的嬗变。

1.重审美

2011年《音乐新课标》 坚持“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列在首位,其内涵彰显‘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④而 《课标》 中对音乐审美的要求与我国高师合唱教学“西方式”的音乐审美,并非是相同的情感体验层面。

高校合唱课程遵循的西方音乐思维,是以合唱技巧为基础,在繁琐的作曲技法安排下,理性地构建音乐美感。在这样的音乐教学语境中,音乐专业学生容易形成以西方思维为核心,导致“不顾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中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 ”⑤而合唱歌曲“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激发学生情感、拓展知识、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⑥

因此,“音乐审美”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应成为高师合唱教学中强调的重点问题,脚踏实地回归到“师范性”问题上,从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出发,培养高师学生正确的合唱教学思维,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融入相关合唱技巧。

2.重创造

音乐艺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

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⑦

合唱课程即可以提供全员参与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审美体验。 通过学生之间合作完成首首动听的合唱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凸显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实践性以及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 因此,高师合唱课程,在重视音乐技术层面的培养外,还应重视对音乐专业学生们的合唱组织、分配、编排能力进行训练,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大方面。

其一,中小学合唱课程的实践性不应是高师合唱课程实践模式的延续。 要打破高师合唱“排练式”、“表演性”的单一范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合唱歌曲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明确“和而不同”的中国音乐审美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突出即兴化创造能力培养。 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作品处理、即兴创作的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悟,并灌输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培养其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3.重文化

《新课标》同样强调了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音乐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对于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健康情感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加进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但在中国高等音乐院校却普遍没有开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大多数院校既缺乏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也少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课程,音乐教育体系基本上仍然是以欧洲音乐体系为基础。 ”⑧因此,“重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理念在高师合唱课中应得到重视。

(1)注重“多元音乐文化”思维的灌输。 在音乐作品选择上,应尽可能做全面考虑,即要有中国的作品,也要有西方作品;既要有儿童作品,也要有群众作品、专业作品,让学生感受各种音乐文化魅力,培养他们多元音乐文化思维。 此外,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重视对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

(2)注重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运用。 在高师合唱教学中,应多选取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以及其他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族合唱作品进行练习,并对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审美特征等进行解读,让学生们领略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美。 帮助他们形成“多元”音乐文化的审美思维,并融入到日后的中小学合唱教学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高师合唱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问题进行逐一解析,通过解读2010年新修订《新课标》,分别就“重审 美”、“重创造 ”、“重 文化” 三大 方面谈及高师合唱教学理念改革问题,以期为该研究领域增砖添瓦。

注释:

①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编,《合唱与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②马山雪,《高师 〈 合唱与指挥 〉 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③孙从音主编,《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3页。

④王安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人民音乐,2012年06期。

⑤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义务教育 〈 音乐课程标准 〉》解读,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04期。

⑥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09月第1版,第196页。

⑦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音乐研究,2002年03期。

⑧马东风,田园主编《音乐教育理论与教法新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04,第322页。

[1]郭声健.音乐教育书简:中小学音乐教师入职读本[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王耀华等.高师音乐教育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4]郑茂平,王耀华.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王耀华,郭小利.新课标音乐课程教材编撰的七大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闽西客家研究院

猜你喜欢
高师课程标准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