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宁 姚莹莹
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症儿童临床观察
孙宁姚莹莹
目的 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症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服用中药汤剂加味逍遥散,对照组30例服用葡萄糖酸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前后两组体重增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理想体重时间,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儿童厌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加味逍遥散 厌食症 临床观察
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临床上肝郁脾虚型厌食症患儿不常见,治疗方法多为口服锌制剂和肠道微生态制剂,但此类型患儿仅靠被动的调节消化道功能,疗效欠佳。作者长期从事对减控体重[1]项目儿童的运动医务监督工作,辨证施治运用中药汤剂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症30例,并与葡萄糖酸锌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平均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0.47±1.55)岁。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0.40±1.40)岁。治疗前体重,观察组(38.33±8.72)kg,对照组(37.03±9.23)kg,两组性别、年龄、基础体重、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小儿厌食诊断标准,中医肝郁脾虚型厌食症辨证标准;2周内未服用促进胃肠功能,助消化药及消食积的中(成)药;年龄8~14岁;自愿接受该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神经性厌食症患者(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2];对实验药物过敏,不能耐受者;伴有心、脑、肝、肾等基础疾病患儿,不符合《浙江省竞技体育运动员体检标准》[3]。
1.2诊断标准[4](1)小儿不合理就餐,不能定时、定量,过食甘甜、生冷、厚腻、喜爱零食和(或)存在偏食状态,出现体重停止增长或体重减轻。(2)食欲不佳,对进食有抗拒感,饮食量明显减少,较正常减少>1/3~1/2,起病≥2周,并且排除其它系统疾病。
1.3辨证标准[5]根据其中有关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证候诊断内容,同时结合减控体重项目运动员厌食症的实际情况,制订此病肝郁脾虚型诊断标准。主症: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次症:面黄无华或晄白,形体消瘦,情绪焦虑或抑郁,甚者躁怒,胁痛,便溏溲少,舌光苔净,脉细弦。具有主症同时次症中≥2项即确立辨证。
1.4方法 (1)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根据体重给予5~10mg(0.5~1袋)/次,2次/d。(2)观察组:口服自拟加味逍遥散,组成:柴胡9g,当归6g,白芍9g,炒白术9g,茯苓6g,牡丹皮6g,焦栀子3g,甘草3g,生姜3片,薄荷3g。随证加减:肝郁重,倍柴胡,加木香、陈皮各6g;肝火重,倍栀子,加黄柏6g,决明子9g;阴虚者,去柴胡改茵陈12g,加葳蕤、石斛各6g;气虚加黄芪12g、党参9g。两组患者用药时间2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它药物。
1.5疗效观察 (1)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痊愈 :食量、食欲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 :食欲恢复明显,食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3/4。有效 :食欲稍改善,食量稍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的3/4。无效:食量与食欲无显著改善。(2)体重疗效标准:参照《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6]。计算方法:理想体重=[(1-目前体脂率%)×目前体重]÷(1-理想体脂率%)。注:理想体脂率[6]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范围:男(8%~13%);女(16%~20%),目前体脂率均由韩国Inbody公司儿童体成分测试仪Inbody J20测定。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后体重增加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体重增加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体重增加比较(±s)
组别n体重增加值(kg)P值观察组302.870±0.58200.055对照组301.973±0.4792
2.3两组治疗后体重与理想体重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体重与理想体重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体重与理想体重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平均恢复理想体重时间(d)观察组3029(96.67)1(3.33)9.66±3.188*对照组3026(86.67)4(13.33)12.73±2.836组别n达到理想体重[n(%)]未达到理想体重[n(%)]
2.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见表4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分,(x±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分,(x±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9.93±3.5422.07±2.449*#对照组309.43±3.5304.53±3.288#
中医认为肝郁脾虚型厌食儿童素体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控体减重,脾虚为本;多重压力,焦虑紧张,情志不舒,肝郁为标。由于不科学的减控体重出现厌食、贫血等一系列情况,又同时受比赛精神压力和节食的影响,肝气不舒、气机失畅、郁阻气结而侵犯脾胃,脾胃气机升降不能、脾失所健,不能统化血运而导致肝郁脾虚。肝失疏散,气机功能不畅,患者不仅会出现情志精神不舒、胸口憋闷、喜叹息,还常会有“肝胃不和”表现,比如食欲不振、胸胁疼痛、胃脘痞满、腹痛泄泻等消化道表现。
本方由逍遥散加味而成,该方特点是足量疏肝理气、养血健脾药物和适量的养阴、清热之品相配伍,起到疏肝气、养肝血、健脾气、养胃阴、清内热作用,针对治疗对象肝郁气滞、脾虚健运,辨证论治后以此为主方而随症化裁。其中柴胡畅达肝气,解郁烦乃君药;白芍甘酸补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养血补血、活血止痛,此血中之气药。当归,白芍滋肝养血共为臣药,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为组成该方的核心药物。肝木郁则不发,遂脾土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用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化生气血,诸药共用能扶脾益肝,养气血而助脾胃气机升降,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肝木郁脾土虚,气血生化失源,久郁血虚则生热化火,牡丹皮入药以清伏火,炒山栀清肝热,并导赤泄热。上述五药共为佐使之药,加入具有辛散功效的生姜、薄荷,生姜性温,薄荷性凉,两者搭配温热寒凉调和,既有宣散而又不耗损阴津。薄荷能助柴胡解少阳郁;生姜能促白术、茯苓健脾、补气、生血。加味逍遥散乃疏理肝气,健脾生血,凉血清热之品。作者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将主治肝郁化火,血虚脾弱证,治疗妇科调经,气痹等疾病的加味逍遥散用于肝郁脾虚型儿童厌食症,取得明显疗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1 冯连世,黄徐根,赵鹏,等.运动员减体重研究现状.体育科学,2005,25(9):59~68.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 第三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15~1117.
3 余绍淼,杨威斌,孙宁,等.关于浙江省竞技体育运动员体检标准的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10,32(4):118~119.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
5 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8.
6 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27~644.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孙宁)
310011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地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姚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