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心,更快乐

2015-11-01 02:42叶一舵
新教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小丽孩童

叶一舵

时针快指向下午六点钟,小丽老师准备收拾一下东西回家。放学回家时的心情本该是很轻松的,可是小丽老师的心情却有点难受。小丽老师最近的消极情绪是从半个月前开始的,跟她同年进校又在同一个教研室的一个女教师升职当了校长助理,并且办公地点换到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而不是这里的小格子,从此每次看到对面空荡荡的桌子,小丽老师就很难受。一方面是妒忌,一方面是气不过,“我和她平时的业绩、表现都差不多,资历、职称也一样,为什么是她升职而不是我呢?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意见?或者自己工作没做好?还是因为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这些想法竟让小丽老师郁闷了好多天。不过,当她今天回家路过公园,看到一群小孩在那里玩耍、嬉戏,乐翻了天,他们的笑声一阵一阵地传到她的耳朵里时,她也顿时被感染而轻松了许多,不由得从心底感叹:还是做小孩好,总是这么快乐……

一、快乐是什么

快乐究竟是什么?从认知上来说,那种被称为“快乐”的情感是一种相对的情感,它由两个相关类型所构成:其一,把自己的情形与他人的情形进行比较;其二,把现有的情形与真实的或想象的可能情形作比较。换句话说,第一,人们将自己的得失与他人作比较。如果人们发现他们的情形是相对公平的,那么他们就快乐;第二,他们审视当下的生活,与过去曾有的状况进行比较,与未来可能的情况进行对比。如果当下的生活比过去的或可想象的将来要好,那他们就快乐。但是如果当下的生活不好呢?那样不快乐就产生了。从情绪上讲,快乐是一种积极情绪的状态,或者是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人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消极情绪,可是人必须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多去经历积极的情绪。拿自己的情形和他人的情形进行比较,就如小丽老师拿同事的升职和自己的“没有进步”进行比较,发现这“并不公平”,所以会产生不快乐。这种事情经常在我们中间发生,有时通过和“情形不好”的人比较会让我们心里产生安慰和优越感;有时也会拿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不如意进行比较而导致不快乐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说明快乐往往是“参照”的产物,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其实,快乐作为一种情绪具有暂时性,易被引发,通常一件小事、一点需要的满足就能让个体感到快乐。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他们就会快乐。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在出生时的正常状况是,他们仅仅由于意识到自己活着就能获得简单的快乐。但成年人快乐的情感通常是“关于”某些东西的,或者是像哲学中通常所表达的:快乐具有意向性。

二、有童心,为什么容易快乐

孩子之所以容易快乐,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童心。拥有童心的人的行为是自然自发的,更倾向于表现。一个孩子如果饿了,肯定会马上问妈妈要食物;一个还不会表达的婴儿感觉到饿了、渴了或者是冷了热了,都会通过自己的哭声表达给照顾者;而小孩子之间打完架,或者受到委屈之后,就会“哇哇”大哭,把自己的委屈发泄出来,之后就会开开心心地去玩了。这是因为他们是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活在过去或者明天,也不计较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要哭就哭,要笑就笑。童心是率真的,有童心的人的行为是自然表露出来的,很少受到阻碍和自我批判。孩童总是可以自由地感知,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可以在平凡中看到不平凡的东西,他们可以看到蟋蟀唱歌、蚂蚁搬家……这源自于他们自由的感知能力、强大的感受能力和深刻的直观印象。儿童最喜欢的是游戏,不管是“过家家”,还是其他各种游戏,孩童都能从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在其中他们可以学会和别人交往,可以释放自己多余的能量。游戏里面有一定的规则,但不同于现实社会真实的规则,儿童不用为了规则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童年能够那么欢乐和童心得以保持的原因吧。

童年之所以快乐,根本还是因着自身的思维和感知特点。然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外界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孩童时期那单纯的欲望和感知就会被夺走。童年之后,我们的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自由的感知被逻辑思维所代替,我们不再单纯地感知外界、对事物充满好奇,童心也就慢慢消失了。虽然我们注定是要长大的,必须要去面对这个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规则和诱惑,有时还会违心地从众,但要想让我们自己更容易快乐起来,就要去找回失去的童心。

三、如何拥有一颗童心

已经长大的成人,自然不能再回到孩提时代,成人拥有的童心也不像孩童那样的不谙世事、天真烂漫,而是已经体验过各种复杂的感觉和事实,却依然有自由的感知、随性的表现,保持着天真好奇的成熟的童心。想要拥有一颗童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发泄心中的郁闷。留在心里的郁闷,是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或者是不公平的对待,或者是一份放不下的感情等,这些郁闷如果一直存留在心里,会成为我们自由感知世界的阻碍物,甚至会抑制对周围事物好奇探索的动机。所以我们应像小孩那样,在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哇哇”大哭一场,或者去选择其他发泄减压的方式,比如运动、找人倾诉等。所以想要拥有童心,首先要让自己的内心可以有新鲜的感觉流入,那就不要让内心留有太多的阻碍物。

2.不要被规则和外界的诱惑所绑架。不要被规则和外界的诱惑所绑架,并不是让大家不要遵守规则了。我们身处这个世界,就必须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的规则和大自然的规则,才能好好地生活下去。之所以说不要被绑架,就是你要理解这些规则,理解自己的需要,认识自己才能善待自己。世界上充满太多的诱惑,比如你走在商场里,挂在橱窗里的精美衣服和倡导女人要更漂亮的广告语似乎是在告诉你:要买新衣服了;或者当你开车行驶在路上,另一辆性能更好的车轻松地超过你时,你会意识到自己似乎有更高的目标要去追求。不止是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还有名和利的诱惑,有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向着更高发展,这样我们也就容易变得功利化了,在向更高目标一直前进的过程中,生活的乐趣和心里的快乐在慢慢地消失,而哪一个孩童会有这些复杂的目标需要达到呢?所以,要提醒自己,不要被规则和外界的诱惑绑架了快乐。

3.学会像孩童那样自由地感知。孩童总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就是他们所想的,所以他们是典型的“活在当下”。“不囿于过去,不耽于将来”是一句劝诫人要活在当下的警句,人不要受到过去的失败和对未来的担忧的影响,认真地活在当下,才能感受快乐。感知是对情绪的感知,也是对事物的感知,自由的感知是真实的,自由的感知像诗一样,不加入任何的评价,只是单纯地体会其中的乐趣。所以,一般像小孩一样的成人有一颗敏感的心,能及时发现身边的美和乐趣。其实我们在孩童的时候,都拥有随性自由的感知,只是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这种感知因为各种阻碍,变得钝化了而已。这种感知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重新恢复的,让自己放掉心中存在的评价和偏见,以及那些抑制感知的情绪,去联系观察自己情绪的变化,或许自我就能享受犹如一株含苞待放的花开放的过程。单纯地以皮肤感受天气的变化,单纯地以鼻腔品尝雨后的青草香,单纯地以眼睛统摄远山近景如一幅画,单纯地活在当下,而当下其实无所谓是非真假。既然没有是非,就不必思虑;既然没有真假,就不必念念不忘又忧心忡忡。

请记住一句话:拥有一颗童心,让自己更加快乐!

(责任编辑:黄常棋)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小丽孩童
我们需要消极情绪?
静心
Do Softly Pray
测试
孩童之道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