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英
读与写本是互相联系、互为转化的两种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合二为一,充分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人认为,读多了,就自然会写了;也有的教师采用“机械重复式”的练笔方式……怎样才能做到读写交融,两翼齐飞呢?以下,笔者简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课文范例引路,“读”与“写”紧密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课文中不乏文质精美的文章,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学中,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运用的契机,进行仿写、练写,这样就会在教会学生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中“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句话生动地道出了书的妙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也是?摇?摇?摇?摇?摇?摇?摇”。还可以跳出“书”的限制继续拓展,让学生结合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进行题为《走遍天下 为侣》的练写,他们势必会跃跃欲试,文思飞扬,写出灵动鲜活的文章。
二、情感诱导激发,“读”与“写”水到渠成
笔者认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单单借助于“读写应用式”训练。通过阅读情感的诱发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披文”即引导学生真正读进去,教师要在文章的精彩处、关键处做精当的点拨;“入情”即悟其意,以激发感情的策略培养学生写作的情怀,从而碰撞出读写思维的火花。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学中,笔者便采用了“情感诱导激发”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阅读培养写作的情感。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都会十分复杂、气愤、沉重、愤恨!恨谁?
生1:我读完第五段后,我憎恨清政府的无能!
学2:我愤恨八国联军的无耻!
师:大家的想法十分正确!清政府的无能和八国联军的无耻导致圆明园的覆灭!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阅读一遍二、三自然段。(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大家读得真好!圆明园,如此宏伟的建筑,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将我们的愤恨表现出来!
师:读完后,大家想不想用手中的笔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好,今天的练笔内容为:请结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写一篇抒发自我真实情感的文章,题材不限。
第二天,笔者的办公桌上便摆满了学生们的小作文,有抒发对祖国强大的感慨的、有抒发对侵略者憎恨的……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情感激发是一种策略,在读写教学中有效运用,效果便能充分展现。学生的读写积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靠教师加以激发。为此,教师应多从情感、意识等角度出发,激励学生的读写积极性,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读写训练的乐趣。
三、层层点拨引导,“读”与“写”交织共生
在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读”与“写”结合在一起,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场景,让“读”与“写”交织共生。笔者认为,以“层层推进,不断点拨”的方法进行引导,在阅读、说话训练中不断渗透写作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到“读写一体化”的思维意识,是一种读写教学的创新方法。请看一个教学片段。
(通过简要复习,再次明确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后,让学生观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
【层次1】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并畅所欲言: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层次2】明确要求
结合图片进行合理想象,口述一则小故事。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层次3】片段想象
师引导学生把这个故事分为三个小片段(小鸭掉进下水道后,鸭妈妈向巡警求助;巡警赶到下水道旁……司机们给小鸭一家让路……),然后想象补充具体情节。
【层次4】口述训练
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故事构思交流,并自行整理,然后由学生代表小组汇报。
【层次5】回顾写作
师引导学生讨论:这张图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温馨的情谊),哪些情节需要详写?结合本单元课文讨论:怎么把情节写具体?
(学生动笔练写)
上述案例中,教师“开门见山”点明课堂读写的内容,并通过“层层推进不断点拨”的方式,将一个复杂的故事情节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片段,指导学生口述,既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述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将三个情节贯穿成一篇完整的故事习作,达到了将“读”与“写”交织共生的教学目的。学生的思绪完全被教师设计的故事式教学方式吸引,在层层推进的训练中,语文读写的技能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学会创新教学模式,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层次地诱导启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读写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城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