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刚+陈元华+唐学帮
【摘 要】合理组建大学生的创新团队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本文讨论了团队成员的招募方法、创新项目的申报、指导教师的作用和团队的日常管理,对创新团队的发展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讨论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团队 大学生 建设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社会当下所需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潜力。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成为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大量的创新思潮会流行于高校,这将会成为高校内的新风景。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要不断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动力的源泉。创建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至关重要,可以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对团队成员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对整个学校其他学生也有很好的辐射作用。
1 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首先要建立起团队框架,定位大概的创新方向,主要的成员由学生自发提交申请,再通过专业老师把关选出,而真正的团队由最初的这几个同学通过招募队员来组建。创新团队和其他的学校社团组织是有严格区别的,兴趣、特长、纪律、合作是这个团队成员的共同点。
1.1团队成员的招募
对专业的创新团队来说,专业还是要有严格要求的,创新项目要对所修专业有辅助作用,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在招募条件上,以招募本系或本学院的学生为主,当然要根据项目需要,以项目为导向。对团队成员要求能保证参与时间,比如一些同学参与了社团就不建议招募进来,否则会拖累项目的进行,而且很难管理。对招募到的团队成员给予一定时期的适应,在适应期可以自动退出,在项目推进前把团队成员稳定下来。根据实际项目来确立团队框架,比如有组长、分组长、秘书等。
1.2团队创新项目的申报
针对项目的组成和团队组建初衷来申报项目,比如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这类的项目很多学校都有经费支持,这很重要,至少可以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拉赞助,集中精神来搞创新。对项目的创新性要经过严格的调研,写一些本行业的综述,咨询相关教师,来建立和调整科研目标。所以这里需要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学习资讯,对团队成员的学习领悟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按期完成,需要哪些工具材料软件,采购渠道等需要项目组做大量的论证工作。这个往往是很多大学生创新团队缺乏的,经常有虎头蛇尾的现象,就算项目申请到了,却不知道怎么使用经费,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最终导致失败。这个时期去咨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尤其重要。
1.3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整个创新团队的组建到项目申报项目推进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离不开负责任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专业方向要有所建树,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机械传授,而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潜心做一些创新项目的组织和推进。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的作用和直接传授知识是完全不同的方法方式。好的教师不再纯粹是要求学生把知识“学会”,而是引导学生“会学”,“会学”的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反过来对教师而言,花时间来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搞些研究的同时能和学生的创新项目很好地结合,两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更容易出成果。
1.4 团队的日常管理
对团队的日常考勤、学习计划、项目总结等还是要规范起来,注重沟通,指导教师也要经常创造机会参加他们的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在没有思想压力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组长负责,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工作进度,不断完善团队管理制度。
2 创新团队的发展建设
2.1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尤其对传统的思维定式,要敢于否定,善于假设,大胆思考。假如一个人学习非常好,各门功课成绩也很好,但只是会考试,会做题目,没有考虑知识的实际应用,那么读书只能是读死书。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很好方法。
2.2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离不开日常的知识积累,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不扎实,想到的创新思路没有根基,如海市蜃楼一样,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可靠的幻想,所以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是个专业知识渊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重视“兴趣”结合,“兴趣”是人在认识、探索某个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兴趣,很难有战胜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定期总结经验,反馈问题
团队成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定期对项目阶段作总结并且反馈自己任务的问题,有利于项目的良性发展,而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更有利于毕业后进行更大的项目。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体现项目团队目标的要求,否则激励将偏离实现团队目标的方向。目标设置还必须能满足团队成员个人的需要,否则无法提高团队成员的目标效应,达不到满意的激励强度。只有将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使团队目标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为实现团队目标所做的努力,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培养团队精神对大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大有裨益,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很好的预演,有利于培养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2.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创新成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评价,最好的创新人才和成果会脱颖而出。优秀的指导教师要不吝表扬,这样能最大地鼓舞学生创新的热情。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奖项来表彰在创新过程中的优秀学生,或者可以通过减少专业学分、提前毕业的形式给予鼓励。当然要建立起学生创新评价的专家组,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2.5职业素质的培养
从目前大多数公司对入职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来看,基本的团队精神和毕业的职业技能是很重要的两个考量的地方。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团队的专业项目培养,学生会参与一个项目的运作流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解决问题的思路等体验。这样能够很好培养起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缩短了入职教育期间,对后面进一步培养非常有利。
3 结语
大学的教育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重要影响,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创新重要改变就在学校。过去的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创新团队的建设是长远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将学生融于团队,将大学生的创新团队融于国家建设,这样才能给国家经济提供持续的强大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报,2011(3).
[2]魏天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1).
[3]万战争,郭会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7(1).
[4]朱帆,刘滢.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12) .
[5]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1(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