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冰
【摘 要】学生写“假大空”的作文,主要原因是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没兴趣。经过实践探索,老师要做到:让学生明白作文的目的是记录成长、留住快乐,并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材,用富有创造力的态度进行写作,并帮助学生形成作文成果集,这些可以让初中生爱上写作文。
【关键词】兴趣 生活 创造 快乐
刚走上初中讲坛时,我深深地被作文困扰着,因为学生的作文“假大空”风行。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没兴趣”。这样的作文不仅对学生发展良好的思維习惯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没有任何好处,还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对真实生活的观察能力,失去对“真善美”的感受能力。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深深体会到,布置的作文,必须是学生喜欢写的,带着热情写的,否则就是失败的。下面具体阐述我的做法。
一、我会在第一节作文指导课告诉学生:写作是为了记录成长,留住快乐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法:我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写生活小记(或称之为随笔)。至今,我有四本保存完整的随笔本,原汁原味地记录了我整个求学时代的喜怒哀愁。如今离那时那地渐行渐远,许多记忆模糊淡去,但一翻开随笔,往事又拂去岁月的尘埃,一一呈现在眼前。这是只有文字能给你的成长记录册,这更是只有文字才能带给你的生命的印记和感动!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为自己而写,是为了记录专属于你的成长,留住专属于你的快乐。这是端正学生的写作动机,从根本上挖掘学生提笔的兴趣。
二、选材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灵感源头、素材宝库。任何忽略学生生活的老师都不能称为合格的老师。现在几乎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就是学生写作文的好时机,比如拔河比赛、运动会、文艺会演等,甚至是班级里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选材讲求新鲜,也讲求灵活。避免在春游、秋游的时候布置作文,通常这些作文质量不高,还导致学生不能玩得痛快,形成一种“作文是玩的代价”的消极心理暗示。总之,选材源自学生的真实生活,才能让学生言之有物。
三、写作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创造
初中生特别讨厌死板,渴望新奇,然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学生的成长经历更是大同小异。教师有责任将写作变得生动,善于“创造”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不二法门。比如人教版七上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关于成长的,很多老师都会希望学生围绕“成长”写一篇作文,那该怎样设计这个作文题目呢?
“这件事让我成长”是一个审题要求清晰的题目:写一件事,从中成长了什么,中规中矩,但显得平淡。“在___中成长”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题目,却在审题、立意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给学生出的题目是“十三(二)岁的色彩”。我说:“同学们,元旦即将到来,这一年又匆匆过去了。回顾这一年,你经历了小升初、来到新集体等种种事情,你有哪些成长?它们给你的十三(二)岁涂上了什么色彩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题目吸引了,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这一年的成长,讨论他们认为能代表自己这一岁的色彩,并极其用心地在作文中写出属于他们成长的色彩。
除了题目,写作本身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创造。同样是拔河,可以从集体的角度写“团结力量大”,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写“他就是不放弃”,可以从自己的心理体验写“再坚持一下”,可以把目光聚焦在敬爱的班主任身上,或是被“拔”的绳子上……同样是开心,有的同学感受到“投进窗户的阳光都唱着快乐的歌”,有的感受到“脑袋和身体瞬间失去重量,因为负责感觉的神经早已飞到高高的空中大声狂呼”……
教师应该肩负起“让写作富有创造力”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创造”的意识和态度,才能启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当“创造”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相信学生会越来越感受到写作的魅力,越写越有成就感。
四、帮助学生形成习作成果集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文的热情,所以教师当竭尽全力呵护学生的成就感。每次作文讲评时,将优秀的作文排版漂亮地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优秀作文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更进一步,如果教师将每个学生的“代表作”集合起来形成一本成果集或班刊,那么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想把作文写好!在上个学期末,我提出做班刊的想法,学生非常兴奋,于是分工合作,有人设计封面封底,有人校稿排版,有人联系出版……当第一本班刊《春花》诞生时,所有的同学都十分自豪。我趁热打铁说:“下一期班刊《夏叶》开始征稿,你们将拿出怎么的作品呢?”
成果集既是一种重视学生作文的很好的形式,也是学生成长、点滴欢乐的重要载体。若干年后,当学生脱去稚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时,偶然间翻开这本集子,逝去的时光便又随着字字句句一一呈现到眼前,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
苏东坡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生活和成长是一段不可逆的旅程,如果教师能将心比心,富有创造力地引导学生进行快乐的写作,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熏陶下沐浴在写作的阳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