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 李清华
实用文本价值探寻与教学突破
◎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李清华
实用文本作为一种生活化文本,在教学实际中并没有引足够重视,原因在于对实用文本价值缺乏认识。实用文本特点在于“真”“实”,决定其教学价值在于丰富表达范式,适应社会生活,促进生活读用。而实现实用文本教学突破在于通过扩大选文,合理编制选文,解决选文问题;解读选文重在把握个性,聚集其表达的得体性;并通过优化其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实用文读用能力。
实用文本;教学价值;教学突破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实用性与文学性运用。实用性运用是指向日常生活运用,即在社会生活、日常交往、学习活动中的运用,这是生活化实用性运用。学习实用性运用重要凭借——生活化的实用文本,这些文本如书信、计划书、表扬稿、演讲稿、请假条、申请书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在第二、三学段分别提出实用性运用表达目标与要求:“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但实际教学现状如何呢?
1.现行教材实用文本的缺乏及编制缺陷
《课标》对语言文字实用性运用提出目标与要求,但现教材中实用文本普遍缺乏。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第二学段编补了1则条约、1个便条、2封书信共4个实用文本;第三学段编补了1则读书笔记、1篇读写感、1封书信、2篇演讲稿、1则建议书、2份研究报告8个实用文本。但与文学性文本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明显不足,不足于支撑实用性运用教学的序列化展开。这些实用文本几乎都以阅读资料而非课文形式出现在综合性学习或展示平台里,用以引发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再看,教材在第二学段,仅安排1次学写书信,第三学段则安排了2次学写演讲稿和1次读后感写作,安排了1次倡议书、建议书、计划书“三选一”表达性运用。实用性运用作为一种表达能力,能力需要反复训练方能提高,文本少,训练少,无法满足提高学生实用性表达能力的需要。
2.实用性运用目标内容的模糊
《课标》在第二、三学段对实用性运用表达提出目标与要求,第二学段——“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但目标与要求缺乏连续性和具体性。如在第二学段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进行交流”,到了第三学段没有了下文。运用书信进行交流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其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学段目标要求缺乏延续性,直接影响了第三学段书信写作的教学,原因在于教师无法对其作出合宜的判断与选择。另外,“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学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哪些应用文是才是常见的,学写哪些常用应用文才有价值,课标没有做出具体明确说明与界定。这种情况,一方面给有经验、教学素养高的教师带来教学自主空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教学的随意性。《课标》对实用文的运用表达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就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要求模糊,内容不清,使实用性运用表达在教学中被边缘化。
3.教学过程中目的与效果的背离
实用文本教学目标在于学以致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家习惯性地把实用文本当作文学文本来教,以读懂思想内容为主,忽视其实用价值,表现为重读轻写。如,书信教学,将目标锁定在体会书信内容,外加一个掌握书信格式。事实上,除了教格式以外,还能教什么呢?课程标准、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与思路,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文体特点和文体价值的把握,没能从文体特点中离析出可教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手段简单化,将读或讲作为实用文本教学的主要手段,忽略写与用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造成了教学过程中目的与效果的背离。
实用文本作为独立存在的一类文本,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成为学习写法的凭借,其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均衡文体,丰富表达范式
只有文学性文体,是不够的。生活除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外,还需要实用文本的阅读与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即生活,生活决定了文体存在的实有价值。当大量的文学文本充斥于教材时,适量地引入实用文本,可均衡文体。叶圣陶是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引入实用文本的第一人。他说:“其实国文所包括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他编撰的《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开明新编国语言读本》等教材,选编了不少实用文本。与文学文本相比,二者在表达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实用文本的表达,力求语言合乎规范;表达方式力求简明、实用;表达效果力求通俗明了。因此,实用文本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方式的学习,将丰富学生所学的语言表达范式,也为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实用文本打下基础。
2.重在运用,适应社会生活
实用文本是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是直接运用于生活的一类文本。因此,生活实用性是其主要运用特性。在生活中,阅读实用文本,是为了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运用实用文本,是为了传达信息。面对生活需要进行阅读与表达而选择实用文本,是生活需要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学以致用是其核心目标。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体会写法,显然忽视了其生活实用价值;若只满足于借鉴仿写,实为屏蔽实用文本与生活的联系通道,弱化了其更为深广的使用价值。为此,运用才是其必须寻绎的价值目标与向度。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运用既包括阅读方法的运用,也包括表达性运用。实用文本的教学,既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实用文本的策略,更要重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表达。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实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实现其生活实用性。为生活而教,是实用文本价值所在。
3.习得策略,促进生活阅读
实用文本的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适应生活。但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文阅读教学”,其意思是说,我国的实用文阅读教学未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阅读实用文本,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能读懂内容,悟明写法,甚至彻底放弃引导学生进行实用文本的读用训练。事实上,未能针对实用文本的特点与价值进行阅读指导,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读懂内容,体会写法上,不仅会贻误学生实用文本的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其生活阅读能力的提升。以阅读研究报告为例,读懂一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却不懂得如何读懂的,遇到下一个研究报告,学生要么读不懂,要么读得费力,原因在于阅读不得法,更谈不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研究报告,会主动地去阅读。实用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自主阅读。遇到书信如何读,碰到研究报告怎样读,申请报告如何读。如何读是阅读策略问题,是阅读能力问题,而能力的内核是策略,策略运用与能力的形成在于阅读实践。生活为实用文本的阅读,提供了广宽的平台,在课堂上阅读,在生活中运用,熟练地运用策略阅读实用文本,旨在提高阅读能力,这是一种训练,更是一种运用。
1.教材:扩大选文,合理编制
教材是教与学展开的重要凭借,现行教材宜增加实用文本,包括其数量、类型、品质。生活中,实用文本的数量、类型是庞大的,但不是所有的实用文本都具有教学价值。具有教学价值的实用文本,其价值体现在代表性、示范性这两方面。代表性,是指在众多的实用文本中,具备并体现此类文本共性的“类特征”;示范性,则指向在教学上能起范例作用,并能学以致用这一特性上。因此,选文既要观照选文的生活实用价值,也要考虑其教学价值,把生活实用价值与教学价值统一的文本选作教材,是选好文本的关键。
在选文的编制上,可采取单元专题集中编制的方式,或采用分散式编制,即在单元组内安排一两篇选文,或在文学选文中插入实用文本,如在故事中插入“留言条”,在小说中链接“书信”等。但这种编制必须是有意识的,并以体现实用文本的读写价值为重,宜将写作为核心目标,读作为手段,读为写服务,读以致用,将选文定位为学习实用性表达的范例。能力是在反复训练中形成的,因此,实用文本编制宜遵循“循环往复”原则,特别是那些在学生今后走出校门,走向生活经常接触、使用的实用文本,其结构复杂,写作能力要求高,因此,要参照学生的认知力、学习规律,分阶段、有重点地反复安排读写训练。
2.解读:把握个性,聚集得体
文本的表达个性往往彰显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而实用文本的表达个性是与生活、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中表达的需要,决定实用文本的表达个性。因此,实用文本的教学解读,不能简单地指向理解内容、掌握格式,而在于看它是如何准确地表达信息,得体地实现交流。
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张国强同学因遇烦恼,带着敬重,也带着期待,给柯岩老师去的信。柯岩设身处地为国强同学着想,设法在帮他摆脱烦恼,回了信。张国强同学的信,重在说明事情,叙说心境,期待摆脱苦恼;柯岩的回信,针对问题,帮助国强同学分析原因,找到症结,并以身说法,劝解国强摆脱烦恼。前者以提出问题为主,先叙事再写心境,层次分明,言语中流露出无奈、寂寞、苦恼却又充满急切的期待;后者以化解心结、解决问题为重心,先分析原因,再叙事说理,最后再给出建议,层层递进,结构清晰,恳切的言辞中充满关爱,用关爱引导国强同学正确看清问题,摆脱苦恼,更好地平复心境。同样是书信,内容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得体”地表达,“真实”地交流,却是二者共同的表达特点。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与重点内容应落在——体会写信者的心情和如何真实、得体通过书信传达信息、表达真情。其实,“真实”“得体”地表达与交流,是实用文本的共同特点,就算是广告,特别是商业广告,言语可以生动些,充满煽动性,但也不可夸大其词,事实基础上的生动表达,才是好广告。因此,文体解读时应聚焦文本是“如何真实而得体地表达”。
3.教学:优化策略,指向目标
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相契合的。与文学文本不同的是,实用文本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落在学会运用上。因此,教学策略上应坚守运用实践为主,尽量减少讲读,给学生留足思考与表达时间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中的两封书信教学为例,可以这样教。
(1)学习张国强同学给柯岩的信:①理解国强同学遇到了什么烦恼?②体会国强同学带着怎样心情写烦恼的?
(2)学习柯岩给张国强同学写的回信:①柯岩是怎样帮张国强同学解除烦恼的?②议一议该怎样写好书信格式?
这是“导读”为主的教学,读懂内容,体会心情并不是实用文本教学的全部,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特点并学会运用表达,才是实用文本教学价值所在,因此,“导用”——引导学生学会真实、得体地表达交流,才是书信教学的核心目标。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中的两封书信分别是去信、回信这一特点,将两封书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运用“比读”这一阅读策略,把握书信表达特点,学会运用书信表情达意。
引导学生比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和发现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容的。对于书信,写信的目的、写信者的心情、信的内容,是所要理解把握的重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中的两封书信,教师便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导比导读,教学时,可以用表1引导学生自读比较。
表1
导比写法,体会书信的表达。课文中的两封书信各是如何表达的,通过导比发现同是书信,因交流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表达的层次结构、表达的方式、用语口气也不同,可以用表2来加以导比。
表2
把握不同的写法并不是目的,为加深对书信写法的理解与把握,抽绎出写好书信的方法,才是关键之所在。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启思:如果你是柯岩,你愿意给张国强同学回信吗?如果你是张国强同学,收到柯岩老师的信,你愿意接受他在信中所表达的吗?为什么?旨在引导得出这样的结论:写好书信,一看对象,根据对象确定写信的口气、用语;二看目的,依据目的确定写信时的交流方式;三看内容,结合内容确定写信时表达结构与层次。在此基础上,抽绎出写好信的基本要求:真实、得体地表达交流。
运用是目的,比读是手段,对于实用文本教学而言,有效的比读都是为了运用,运用是实用文本共同教学价值取向,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但运用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因此,可以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两封书信特点,学写去信还是回信呢?回信的针对性更强,不仅要关照对象、目的,还应回应问题,表达思想。从学会真实、得体地表达交流这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来看,回信的教学价值更高,运用的针对性更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引导运用,学写回信:如果你是张国强同学,收到了柯岩老师的信,读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给柯岩老师回封信,你想怎么写、会怎么写?实用文本,是一种生活化的文本,实用是其存在价值,指向生活运用,文本实用价值决定了教学价值,决定了“读”并不是目的,“用”才是核心目标。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