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

2015-10-31 00:41:41张雅丽
陕西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丹毒主要症状内服

田 琼 张 磊 张雅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上海 201203)



金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

田琼张磊张雅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上海 201203)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黄散外敷及四妙散内服。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下肢主要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76.66%;治疗后疼痛症状、皮损、肿胀、下肢周径等积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和C-反应蛋白(CRP)数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金黄散外敷辅以四妙散内服能够有效改善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实验室指标,且安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

丹毒是一种急性炎症,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下肢及面部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感染,患者大多伴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皮肤炎症、糖尿病、脚癣等基础疾病,常易反复发病。临床中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容易复发,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运用金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内服治疗下肢丹毒,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10月我院中医血管外科住院的下肢丹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左下肢9例,右下肢14例,双下肢7例;年龄54~75岁,平均59.5±10.9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左下肢13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6例;年龄45~81岁,平均60.5±12.3岁。两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病程在1~3d, 均符合《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中下肢丹毒的诊断标准。两组临床数据资料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程长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一周内均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抗感染:0.9%NS100mL加联邦他唑仙(国药准字H20054307)4.5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两次之间静滴时间间隔6h,连续治疗7d。同时嘱患者每天卧床抬高患肢20°~30°,每次为30min。治疗组:加用金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煎汤内服。金黄散(为本院自制)用温水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无菌纱布上,纱布厚度为3~4层,药肉厚度以2~3mm敷于患处,敷药面积以超过患肢红肿皮肤边缘3cm为宜。敷药予用弹力绷带包扎,伴有下肢硬化者不可包扎过紧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如有水疱或血疱先予以无菌注射器抽取再如上外敷,每日1次,连续外敷7d。同时予以四妙散(黄柏20g、苍术18g、薏苡仁30g、川牛膝15g)水煎内服,我院煎药室统一代煎塑封包装,每包200mL,每日1剂,告知患者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防止损伤胃黏膜。对照组常规西医外科换药,先予安尔碘棉球消毒患处,后予利凡诺纱布外敷,有水疱或血疱者处理同上。

疗效标准主要症状和体征采用积分法进行评估和统计。疼痛:0分,无;1分,疼痛轻微,间断发作;2分,疼痛明显,不影响睡眠;3分,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和休息。肿胀:0分,无;1分(轻),仅患处;2分(中),患处周围及足部;3分(重),累及整个下肢。皮损:0分,无;1分,红斑最长径≤3m伴或不伴水疱血疱;2分,红斑最长径>3cm≤8cm伴或不伴水疱血疱;3分,红斑最长径>8cm伴或不伴水疱血疱。下肢周径:0分,与健侧相同;1分,比健侧大1cm以下;2分,比健侧大2cm以下;3分,比健侧大2cm以上。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皮损及下肢周径等主要症状和体征。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全身和局部主要症状和体征均消退,则评定为显效;全身主要症状和体征消退,局部主要症状和体征部分消退,则评定为有效;全身和局部症状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出现陷证,则评定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予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丹毒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两组丹毒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疼痛、肿胀、皮损、下肢周径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疼痛和下肢周径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分,± s)

主要的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WBC、N、CRP数值均明显下降(P< 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数值下降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讨论 丹毒是外科常见病,又称“流火”,多发于下肢。其病因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弥漫性感染。表现为下肢的皮肤黏膜破损后如足癣、刺伤等,细菌通过细小伤口侵入机体导致的全身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以湿热为主,湿热下注,湿性黏滞,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常反复发作以致缠绵难愈。丹毒急性期皮肤重度肿胀,色如丹涂脂染,触之灼热,痛如火燎,边界清楚,表面可出现水疱或破溃,为防止炎症扩散故采用抗炎静脉给药治疗[3]。传统的西医静脉给药治疗用药单一,临床上往往选用青霉素类药物行抗感染。这是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患者较易接受且疗效明显,临床使用方便。但少许患者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后下肢皮肤易出现红肿褪之不尽的“僵化”现象,易反复发作[4]。经临床证实,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耐药性及二次复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一旦出现再进行治疗就更加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易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5]。丹毒在治疗上宜泻火解毒、凉血化瘀兼清热除湿。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取得最佳疗效的主要方法。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毒素、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清热解毒作用,而具有凉血解毒利湿功效的中药亦有抗菌、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之功效[6]。金黄散源出《医宗金鉴》方中大黄、黄柏为君解毒泻火,凉血化瘀;配以厚朴、苍术等清热除湿为臣;天花粉性甘苦寒、南星清热化瘀,引药下行;姜黄、白芷通经活络,开窍于表共为佐药。诸药合用能起到清热化湿解毒,通经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效。中药外敷能使药物通过皮肤黏膜渗透和吸收,直达患处,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四妙散中苍术清热解毒;黄柏清热利湿;川牛膝通利关节消肿止痛;薏苡仁祛湿除痹。诸药共奏清热益气利湿之功效。黄柏、苍术对多种细菌及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如溶血性链球菌,还可对抗多种因素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损伤。本临床观察恰合丹毒之病机。由此可见,相比常规的西医治疗,四妙散不仅是清热除湿的古方,而且是具有免疫调节,杀菌镇痛的一方良剂[7]。

中医药的联合运用在治疗下肢丹毒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金黄散外敷四妙散内服, 能够达到增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同时还可减轻单纯使用西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发挥其标本兼治、优势互补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45.

[2] 田昭春,张云杰.二五汤加味治疗下肢丹毒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 7) : 464-465.

[3] 刘青.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丹毒45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0) : 118-119.

[4] 李明辉.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5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564-565.

[5] 李晶.宣肺化痰方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32例[J].陕西中医,2012,33(10):1325-1326.

[6] 宋歌今.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50.

[7] 杨清,杨明.四妙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举隅[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15-115.

(收稿2015-05-10;修回2015-06-01)

R753.5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3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培育项目(ZP0901HL01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人教发2012(32)]

主题词 丹毒/中西医结合疗法金黄散@四妙散

猜你喜欢
丹毒主要症状内服
内伤内服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内服外敷防疫情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18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16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家庭医药(2018年16期)2018-01-30 04:45:43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农业与技术(2017年2期)2017-03-16 17:41:11
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丹毒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