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媚 李国兴 游文霞 黎泳欣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
黄美媚 李国兴 游文霞 黎泳欣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 d以内)的住院患者210例,均在入院次晨抽血,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入院、出院进行NIHSS评分,在入院、出院、发病后3个月、6个月进行BI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作为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指标,同时进行Barthel生活指数评分,作为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 2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3例(15.7%)患者进院时发现血清白蛋白低于35 g/L,入院时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组的患者,入院、出院时,NIHSS高于正常组,BI低于正常组,发病后3、6个月BI都低于正常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差,生活能力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缺血性卒中;血清白蛋白;预后
目前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脑卒中是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据统计每年我国约有大于200多万的新发脑梗死患者,患者卒中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精神及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在许多疾病中已经证实,营养状况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最为准确的指标为白蛋白,且被认为是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年龄大,病前存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9%~62%,病后出现吞咽困难、意识改变较其他疾病出现机会较多,营养支持治疗显得较为重要[1]。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的影响。
1.1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0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发病7 d以内;②全部患者经过CT或MRI证实,均符合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病例为:明确有肝、肾功能疾病及肿瘤的患者,住院不足3 d的患者。入选患者210例,其中男128例,女8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的时间,意识状况,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及既往卒中病史,卒中主要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2方法
1.2.1血清白蛋白的测定:所有入选病例,均在入院次晨抽血,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清白蛋白测定,我院检验科使用HITACHI 7600-21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血清白蛋白<35 g/L为低蛋白血清组,≥35 g/L为正常组。
1.2.2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及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进行评分。NIHSS评价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临床特征,NIHSS<15分表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NIHSS>15分表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分别在入院、出院进行评分。并同时在入院、出院、发病后3个月、6个月记录Barthel生活指数(BI),BI从修饰、穿衣、吃饭、洗澡、大小便、用厕、平地移动、上楼和床椅转移方面评价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分值从0(完全依赖别人护理)到100(完全自理),目前规定BI>60为自理,BI≤60为依赖。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当P<0.05,为有差异;应用Spearman等级分析方法,分析血清白蛋白与出院、出院后3、6个月NIHSS及BI之间的关系。
2.1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的比较:表1表明,210例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组33例(33/210,15.7%),研究表明,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相比,低血清白蛋白组患者年龄偏大、意识障碍比例高(24.23%)、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时、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高(P<0.05),且并发症比例高(24.23%)。
2.2两组预后比较:从表1和2看出,低血清白蛋白组患者出院时NIHS明高于正常组,表明与正常组相比,低白蛋白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BI低于正常组,表明与正常组相比,低白蛋白组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发病后3、6个月BI比较,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与BI分值成正相关关系(r=0.254,P<0.05),及血清白蛋白越低,患者的BI分值低,显示患者卒中后生活能力差。
血清白蛋白是用于评估营养状况的血清学指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多数年老,营养状况有恶化的趋势[3],其中低白蛋白发生率为19%~62%。本研究的低血清白蛋白(33/210)发生率为15.7%,稍低于国外的资料[4],可能与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病前营养状况有关。国外有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本身所含血清白蛋白多少与其自身的营养状况及预后关系密切[5]。本研究表明,入院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则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与上述大样本研究结果一致。
表1 正常血清白蛋白组与低血清白蛋白组急性缺血性卒中特点比较
表2 正常血清白蛋白组与低血清白蛋白组预后比较
血清白蛋白在用于评估营养状况时是最为准确的指标。脑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如患者的年龄、瘫痪、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发病和合并焦虑、抑郁等因素。特别是吞咽困难表现为最突出,患者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营养成分的摄入减少,会进一步加剧营养状况。
本研究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有相关性,总之,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营养状况的评估及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营养不良。最终可以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从而达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高脑卒中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及减轻家人、患者的经济负担。
[1] Harold A,Robert A,Gregory DZ,et.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2005 guidelines updat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Stroke Counci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ck, 2005,36(4):916-923.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0.
[3] 彭旭,张智博,谭红,等.序贯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14(29):5683-5686.
[4] Abubakar S,Sabir A,Ndakotsu M,et al.Low admission serum albumin as prognostic determinant of 30-day case fatality and adverse functional outcome follow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J]. Pan Afr Med J, 2013,14:53.
[5] Duncan PW,Zorowitz R,Bates B,et al.Mangement of adult strock rehabilitation care: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Strock,2005,36(9): 100-143.
R743.3
B
1671-8194(2015)35-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