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的哲学价值

2015-10-29 18:45凌宗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灌输式共识意识

凌宗伟

教育是一种以言说为主要方式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对话就当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只有当我们相信“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才可能自觉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摒弃灌输,用“对话式教学”来取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对话中完成创造性的劳动。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来,课堂上的“对话”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烈了,但很多人对“对话”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说是为配合“表演”的需要。我们课堂上的“对话”往往是问答式的,当教师的,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持着话语权,动辄否定甚至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在教师的潜意识中,真理总是在自己手上的(因为自己是教师,是主体,有教参,有预设的教案,更要命的是掌握着命题、阅卷等“生杀”大权)。

任何时候,教师都不可以取代学生的思考。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平等地、真心实意地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学生对我们毫无戒备的情况下,他们与我们的对话才有可能真正展开。

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惧怕甚至禁止交流?因为我们惧怕交流影响我们的权威,动摇我们对课堂的统治,我们害怕在学生面前显得无知与无力。这种惧怕与禁止就是“灌输式教育”的特征所在,“灌输式教育的出发点是把人误解为客体”。“凭借某种机械的、静态的、顺从自然的、形象化的意识观,灌输式教育把学生转变为接受体。它企图控制思考和行动,让人去适应这个世界,并抑制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想要防止实际教学中有意无意的灌输,唯有增强对话意识。

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能不能实现,关键在教师能不能意识到师生关系赖以存在的真正基础——只有师生共同面对的时候,这种关系才可能是实然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对话”之于教育的意义——对学生和我们的当下与未来的生命生长的意义。对话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生命的安全感,不仅是我们的自由安全,更要有对方的自由与安全。尤其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对话中的自由与安全只是单方面的,这自由与安全还靠得住吗?

没有爱、信任与谦卑也就没有对话。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式教学”的发生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爱心、信任和教师的谦卑与真诚的基础上的。

作为“对话人”所应当具备的谦卑与真诚,还决定了“对话人”的反思和批判意识。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就无从谈起,没了对话也就没了交流,没了交流,也就没了真正的教育。

对话,是不是一定就要达成共识?未必。对话,其实就是一种碰撞,可能会达成某种共识,或者各自把各自的观点阐述出来,存疑,也就是没有形成共识。对话可能是交集,也可能呈扇形展开,恐怕扇形展开更符合实情,如果总交集了,也许就没了自我。所以对话一方面要有开放的心态,要能悦纳不同的声音,但也不能迷失自我。对话中更多的情形应该是形成第三选择,而不是“你的”,或“我的”选择。

提问是不是对话?作为教师的提问,它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我对你”,我问你答,那个就不是对话,那就是“我对你”的关系。如果教师的问题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讨论,就有了对话的可能。如果课堂上的问与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台阶,是着眼于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思考问题的,就是一种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猜你喜欢
灌输式共识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