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设备关系大发展

2015-10-29 14:09段伟华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油坊初加工磨坊

段伟华

山西省农产品种类丰富,特色明显,但与潜力巨大的市场相比,农产品加工现状并不理想,特别是初加工环节还不够完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薄弱。杂粮是山西省优势农产品,但加工量还不到一成。农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的落后、老化和加工机械的匮乏已经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这些初加工机械看似“小设备”,但却与特色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与农民增收关系莫大,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小油坊、小磨坊工程既解决了农民生活难题,也凸显农村初加工机具匮乏的短板

山西省农机部门曾对农村米、面、油等加工机械发展现状进行普查。调查显示,全省乡村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严重滞后,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要求。一是农产品加工机械社会保有量严重不足。全省2.8万多个行政村米面油加工机械数量仅有7.1万台,在平川地区平均3.4个行政村仅有1个加工点,在丘陵山区5.2个行政村仅有1个加工点,加工机械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出现加工粮油难的问题。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原有的小磨坊、小油坊技术落后,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农村主要依靠就近的小商品店或小商小贩购买生活必需品,其很多是未经过检验的产品,产品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而原有加工设备则大多技术落后,加工的产品品质令人担忧。

比如,过去的榨油机械主要是高温高压压榨,这种机型在欧洲国家早已淘汰。因为其榨制过程中产生高温,会使油料中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被分解断裂,变成有害物质,对人体有害。一些贫困山区农民仍在使用的“小钢磨”,所加工面粉的含铁量超出国家标准65倍以上,对人体胃黏膜十分有害。尽管国家对这类设备已明令淘汰,但由于生活所需,有些农村仍在使用。

鉴于此,山西省农机局从2011年开始实施农村油磨坊升级改造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投入资金630万元,引导农民投入827.5万元,改造和新建农村磨坊油坊191个,更新各类加工机械409台套,项目建设点覆盖全省11个市、37个县,受益农民16万人以上。几年的实践表明,农村磨坊油坊升级改造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吃到了自己种植、亲手加工的放心粮油。

农村油坊磨坊改造建设已成为很多市县的主导民生工程。吕梁市将磨坊建设列为该市“十二五”期间“方便农民五件实事”之一。已经建设改造磨坊700多个,总投资达7000余万元。和顺县把农村磨坊油坊升级改造建设项目作为“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来抓,把这项工作列入街道硬化、绿化,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村民水、电设施建设等主要民生公益工程内容,作为村级建设主要惠民工程给予补助。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不仅关系农民生活,更关系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近年来,山西省围绕特色农产品已经出台诸多扶持政策,红枣、核桃等产品已经成为很多农村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不少。但是,由于当地深加工企业的匮乏,很多农民还停留在售卖初级产品的阶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瓶颈之一。

红枣是山西省的重要土特产品之一,尤其在吕梁山区,它是农民传统的收入来源。由于烘干等初加工机械的缺乏,红枣成熟恰逢雨季,农民因为潮湿霉变造成的损失时有发生。过去,枣农主要通过自制土窑对红枣烘干,但由于不能精确掌握温度,红枣品质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而山西省的另一个优势农产品—核桃产业也面临初加工机械匮乏的困境。目前全省方山、左权、灵石、孝义、汾阳、古县、石楼、中阳等许多县已把核桃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加以推动。预计“十二五”末全省20万亩左右的核桃种植县将达到10个,全省的种植面积将达到500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核桃后期的去皮、烘干、破壳等需要大量人工,而农村劳动力又日益减少,过去纯手工的加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生产需要。这些主产区急需要普及推广核桃去皮机、破壳机、烘干机和榨油机等初加工机具,以解决生产之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省大多数主产区的核桃树都是在近几年所种植,很快将会进入盛果期,届时对初加工机械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粮食生产也存在同样问题。一年两作运城临汾等市,由于在玉米收获后,必须抢时间种植冬小麦,时间很紧。每到此时,很多农民不得不选择在公路上晾晒粮食,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而且效率低下。没有烘干设备,很多农民因粮食霉变受损。而在出售粮食时,高水分的粮食都会有很高的扣量和扣价,农民种粮收入也会大打折扣。

尽快配套相关扶持政策,让小设备为农民生产生活发挥大作用

从已有的调查数据看,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对于生产效率、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中央财政已安排16亿元资金,补助农村建设5万座初加工设施,重点提高果蔬储存和烘干能力。借助这项补贴,西北、华北、东北等马铃薯主产区,销售期半个月延长到了7个月,实现了错季择机销售,售价提高了30%-50%,农民由此增收大幅度提高。这些初加工机械对降低农产品损失率的作用更是明显。通过储存烘干设备,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分别从 15%-20%、15%-20%和20%-25%降低到6%、4%和6%以下,相当于每年多增加27.5万吨产量。

山西省小磨坊小油坊的实践也说明农民对于初加工机械的需求。现实是,果蔬等大宗农产品初加工设备基本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这些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普通农户往往难以承受。对此,应该出台相应补贴政策,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或者农户合伙的方式购置初加工机械。在补贴政策上,各地普遍存在重产前轻产后的问题,在补贴导向上应该适当转变,向产后初加工倾斜。

技术推广则应该推行全产业链的模式,加强产后科技成果转化。据了解,山西省科研院所的初加工成果并不在少数,可惜的是大多束之高阁,不为农民熟知。相关部门应尽快筛选出一批成本低廉、经济适用的技术成果,加强农科对接,加快技术转化。农民培训则应该注重初加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批既懂种植又懂加工的乡土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油坊初加工磨坊
煎饼磨坊的舞会
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老磨坊: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驴磨油坊
远去的老油坊
闯市场有妙招 小油坊变大门店
穿靴子的猫
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年获补16亿
农业部:继续加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补贴力度
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范围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