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辩部
一条鱼、一江水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是怎样息息相关的?
铺开湖南省地图,可以看到蜿蜒的湘江像条线,将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个市串起来,直达洞庭湖,再通江达海。数据显示,湘江流域内人口超过4000万人,城镇密集、工业集中、经济发达,流域内GDP占湖南省的60%。由此可见,湘江不仅是一道风光水带,还是黄金水带,更是流域内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摇篮。
那么,如此的实力,能是一条鱼改变的吗?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伍远安如是分析:正常情况下,湘江水域是一个生态平衡体系,鱼所生存的水体,是人类的饮用水源。而部分鱼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浮游生物的生长是吸取了氮、磷元素,而后者大量来自人类排放到湘江的污水。湘江水体物质的转换、能量的转化是靠水生生物和鱼来传递的。
目前,湘江长沙段的浮游植物有135种,主要是由硅藻门和绿藻门。大量排污带来的氮、磷等元素,让藻类成倍地疯长,会出现人们看到过的河道一片绿色等情况。河水因藻类增长,无法流动;水体富营养、藻类暴发大量吸收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窒息而死,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变臭;这就是生态不平衡造成的生物灾难。如果水中有足够的食藻鱼类,或人工将藻类的天敌“食藻鱼”投放水中,鱼儿们以藻类为食,顺便完成清道夫的任务,水体就能流动起来,水质也会变得清爽,生物灾难也就不会发生了,也意味着人类饮用水的水质能得到保证。按照生态学原理,“鱼离不开水、好水才能养出好鱼,但水中如果没有鱼,这水肯定不好”,这就是水与鱼科学关系,这就是“鱼水文化”。
“鱼也不能投放得太多。”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系肖调义教授从理论上测算,鱼儿每长一公斤,浮游植物的消耗量在20公斤左右。而每一公斤的浮游植物中,磷、氮和碳物质分布的比例是1∶7∶40。如此推算,投放的鱼苗每生长一公斤,则能通过这样的生物过程,有效转化和降解1.4公斤的氮,因此放养一尾“食藻鱼”,就能洁净一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