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解读

2015-10-29 12:25毛绪强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田头全国性纲要

毛绪强

农产品产地市场是农产品产销衔接的基础环节,是农民走向市场的第一窗口、销售农产品的第一场所、获取市场信息的第一渠道,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满足城乡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抓农产品流通,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从而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解决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效率低的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业部对外发布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可谓时机恰当,《纲要》中都提出了哪些建设性思路?对我国产地市场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解读。

突出六大内容

《纲要》在分析全国产地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全国性、区域性和田头市场三级产地市场体系,给出了不同层次产地市场的布局,明确了产地市场发展方向,提出了推进产地市场发展的工作方案,重点突出了六个方面内容。

一、在主产区布局三类产地市场。目前产地市场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截止到2014年底,农业部联合地方政府已启动了一批全国性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的建设工作。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四个衔接”,即产地市场发展与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相衔接、产地市场布局与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相衔接、产地市场建设与一二三产业发展相衔接、产地市场示范与推进农业品牌战略相衔接。《纲要》提出,到2020年在优势产区和特色产区建成一批直接服务农户营销的产地市场,其中全国性产地示范市场30个,区域性产地示范市场300个,田头示范市场1000个。通过示范带动和政策引导,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全国性、区域性和田头市场的三级产地市场体系。

二、实现“两个平台 五大中心”功能。全国性产地市场示范重点是打造两个平台,即国家级产销平台和国家级品牌培育平台。通过市场实物交易、线上交易(包括电子结算、电子商务、拍卖、期货等)带动实现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服务中心、科技交流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会展贸易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使全国性产地市场能够发挥指导国家同类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作用,实现农产品的线下汇集和线上批量交易,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探索新型流通方式,推行公平交易,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成为全国性产销平台。结合全国性产地市场建设,搭建国家级品牌培育推介平台,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

三、产地市场发展八项重点任务。《纲要》从我国产地市场发展最薄弱环节入手,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主体在产地市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区别对待市场建设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设施,将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强化产销信息服务、推广公平交易方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建农业优质品牌、创新市场建设机制、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八项任务。力图解决产地市场目前存在突出问题,使产地市场发展成为电子商务、农社对接等新型流通业态的配送中心,农产品预冷、包装、分级的商品化处理中心,农产品交易信息、供求信息、产业信息的汇集、发布中心。

四、推进产地市场发展的工作措施。一是明确产地市场建设的职责分工。重点是农业部围绕《纲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做好指导、推动、示范和引导,地方政府在结合实际做好规划,组织好市场管理服务工作。二是建立投入机制,推动产业发展。重点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市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做好试点,完善商业模式。重点是三级市场建设要先行试点逐步完善市场功能,探索政府投入、授权经营、企业投入、自主经营等多种商业模式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应用;四是搭建信息平台,建立监测体系。重点是开发农产品产地信息监测系统,采集并掌握三级市场交易有关信息,提升产销对接效率。五是开展跟踪评价,引导市场建设。建立三级市场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市场建设管理。

五、构建产地市场管理服务新机制。产地市场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投入”的原则,用市场的力量建市场,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引入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和企业共赢。《纲要》指出,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采取“省部共建”的推进机制,农业部主要是协调商务、发改等相关部门支持市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要建立支持机制,省级要成立领导机制,推动发改、商务、财政等部门的共同支持;成立省、市、县的纵向协调机制,逐步推进市场建设;同时明确市场建设运营主体,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力量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设施的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由省级农业部门为主,联合相关地市级政府共同制定区域性产地市场规划,地方政府要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区域性市场建设,对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中的公益性设施装备,地方政府可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田头市场由市场所在地农业部门为主,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建设田头市场,积极鼓励“公建公营”和“公建民营”田头市场的发展,重点突出田头市场的公益性特点,对建设运营水平高的市场,地方政府政府可在场区工程、信息服务系统、冷链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扶持。

六、提出了产地市场建设与运营参考指标体系。为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规范运营,指导市场科学有序发展,《纲要》在附件中提出了全国性、区域性、田头市场建设与运营参考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重点关注市场的核心问题,通过指标评测,判断市场建设水平及市场功能的发挥程度。通过评价可以加强同层级市场之间的横向比较,明确差距,形成“比、学、赶、帮、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强化三级市场运营管理。根据市场的功能,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运营评价内容包括总体运营管理水平、价格形成水平、产业信息服务水平、物流集散水平、科技交流水平、会展贸易水平等6个方面;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运营评价内容包括市场总体运营管理水平、价格形成水平、产业信息服务水平和物流集散水平等4个方面,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全国性、区域性和田头市场的建设、运营进行综合评价,引导产地市场完善建设和运营管理。

解决七个问题

近年来,产地市场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是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最薄弱的环节,与其承载的公益性职能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市场布局不够合理,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产地市场数量多、规模大,对产业带动和农产品流通的促进作用明显。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多数产地市场只是一个简易的交易场所,设施简陋、环境差,配套基础设施缺失比较严重。三是信息服务功能不全,大部分产地市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均存在问题,不能满足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及各级政府的信息需求。四是交易方式总体落后,目前,我国产地市场基本都采用现货对手交易、现金结算的方式,效率低、风险大,难以形成公开、公正的交易价格。五是主体经营能力不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流通主体,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获取渠道少、商品化处理水平低、议价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根据以上问题,《纲要》着重提出了七项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解决产地市场布局不合理问题,使产地市场向优势产区集中,为农业产业服务。二是解决产地市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比如增加农产品产地预冷、分级、包装等初加工的比例,提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程度。三是解决农产品流通损失大问题,逐步实现净菜进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流通效率。四是解决产地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五是解决交易价格不公开问题,推进公平交易,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六是解决流通主体经营能力不强的问题,提高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议价能力和诚信度。七是解决农业品牌创建问题,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定位、塑造、宣传和监管,打造农业优质品牌。

猜你喜欢
田头全国性纲要
心事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6月1日起实施
田头菇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地方移动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三字诀”
创新政策如何“防漏”——有的政策遭遇漏斗,水到田头干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